650034昆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云南昆明
糖尿病是因胰島素分泌缺陷引起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是其常見類型,代謝綜合征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兩者均可引起脂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紊亂,造成血糖、血脂的異常,增加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的發(fā)生風險[1]。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復合制劑降糖藥物,西格列汀能夠調節(jié)腸促胰島素的水平,改善胰島素抵抗,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將以上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對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的療效,報告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80例,以Excel軟件產生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組。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50.3±6.5)歲;入院時體重指數 (BMI)23.0~33.5 kg/m2, 平 均(28.2±1.0)kg/m2。研究組40例,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齡36~75歲,平均(51.0±7.0)歲;入院時BMI 23.2~33.0 kg/m2,平均(28.2±1.1)kg/m2。兩組的基礎資料比較具有良好的均衡性(P>0.05)。出院后門診隨訪。
方法:兩組均予以同樣的低糖飲食及運動方案。對照組使用吡格列酮二甲雙胍口服,1片/次,2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西格列汀口服,1片/次,1次/d。4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xù)用藥3個療程。
觀察指標:⑴比較治療后臨床指標。對比兩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BMI及胰島素抵抗指數。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法和高壓液相色譜法檢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另外以反射免疫法檢測胰島素水平。胰島素抵抗指數=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22.5。⑵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食欲不振、乏力等癥狀消失,血糖指標及BMI恢復正常;②有效:癥狀明顯好轉,血糖指標及BMI有所降低,但未降至正常范圍;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統(tǒng)計學分析:用統(tǒng)計學工具SPSS 19.0分析,計量、計數資料以±s)、%表示,數據比較用t、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指標:兩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BMI及胰島素抵抗指數比較,研究組更低(P<0.05),見表1。
治療效果:研究組中治療后顯效33例,6例治療有效,治療無效1例,治療有效率97.50%;對照組中顯效、有效和無效的分別為26例、7例、7例,治療有效率82.50%。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000,P=0.025)。
2型糖尿病也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其病因是復雜的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導致患者出現胰島素抵抗和β細胞功能缺陷,而胰島素抵抗可引起代謝綜合征,導致肥胖癥、血脂異常、冠心病等疾病同時或先后發(fā)生,對患者的健康帶來了嚴重影響。目前二甲雙胍是2型糖尿病的治療首選,對于單用二甲雙胍治療無效者需聯合其他藥物控制血糖指標。
本研究中顯示,研究組治療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BMI與胰島素抵抗指數均低于對照組,證實西格列汀聯合吡格列酮二甲雙胍對于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的血糖指標,改善BMI和胰島素抵抗有更顯著的作用;研究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西格列汀聯合吡格列酮二甲雙胍可提高治療效果。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是吡格列酮和二甲雙胍的復合制劑。二甲雙胍主要是減少肝糖原的異生,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吡格列酮可通過激活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激活受體-γ,調節(jié)胰島素相關基因的轉錄,增加對胰島素的敏感性[2,3]。但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胰島素抵抗嚴重,單用吡格列酮二甲雙胍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并不滿意。西格列汀是新型的二肽激肽酶-4(DPP-4)抑制劑,可增加胰高糖素樣多肽-1和葡萄糖依賴性促胰島素分泌多肽的分泌,促進胰島β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參與葡萄糖內環(huán)境的生理學調控[4]。通過將西格列汀與吡格列酮二甲雙胍聯合應用,可在提高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時,改善β細胞功能,從而更好地調控機體胰島素分泌,改善血糖的代謝水平,降低患者的BMI,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應用西格列汀聯合吡格列酮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可更好控制血糖代謝,改善BMI和胰島素抵抗,提高治療效果。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n)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紅蛋白(%) BMI(kg/m2) 胰島素抵抗指數研究組 40 6.45±1.00 6.73±1.20 24.00±1.23 1.66±0.50對照組 40 7.70±1.20 7.82±1.10 25.01±1.22 2.65±0.88 t 5.061 4.235 3.687 6.186 P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