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平
(宜興214221)
宜興陶藝歷史悠久,紫砂作為其中重要的分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其品類眾多、工藝性強、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歷史意蘊和民族特色,在實用性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極大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 其中,紫砂雕塑是其中獨具特色的一類,宜興的工匠充分利用紫砂的可塑性, 用巧手塑造出一尊尊人像、佛像,以及各種造型別致的動物、植物等陳設玩器, 供紫砂愛好者將其供奉于中式茶館、 家庭客廳、辦公場所等地方,或用于觀賞把玩,或用于鎮(zhèn)宅辟邪,或寓意招財進寶,在精妙的演繹中綻放出無窮的藝術魅力,為人們的生活與工作錦上添花。
雕塑是紫砂造型藝術的一種, 在陶瓷藝術領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xiàn)代雕塑融合了中西方審美,將傳統(tǒng)與時代相結(jié)合, 不斷進行深入淺出的探索和嘗試,最終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風格。 紫砂雕塑集鏤、雕、塑等多種工藝于一體,由手工捏塑而成,創(chuàng)作紫砂雕塑作品既需要一定的技法、技巧,需要長年累月的研習,也需要一定的書畫功底,雕塑是三維的書畫,難度更大,雕塑不僅是對客觀事物的還原,還建立在一定的主觀意象上, 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審美和思想, 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藝術素養(yǎng)。 紫砂雕塑“道法自然”(見圖1) 是根據(jù)老子的形象設計創(chuàng)作而成,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以老子為人物主體,凸顯道法自然的主題,提升作品的文化意境。 歷史上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主張“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啟迪,時至今日,其思想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老子對人生看得很透徹。他的人生哲學是建立在道的基礎上的,是以“無為而無不為”作為人生的總觀念和價值觀。 這個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今天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對今天外表風光、內(nèi)心彷徨的我們,不啻為一劑清醒劑,他教會我們?nèi)绾吻逍训乜创松?,為心靈找到一片寧靜的港灣。 老子哲學的核心是無為, 我們不能照字面意思把它翻譯成沒有作為,老子的無為其實就是道,我們要按照天地之間的客觀規(guī)律去做事,而不是去胡亂作為,這就是無為的一個核心精神。 在人生中,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認真體察規(guī)律和社會大勢,在誘惑中保持定力,這就是無為; 在機會來臨時動若脫兔, 這就是無不為。 老子像個冷靜的智者告訴我們,事物的發(fā)展是矛盾對立的,也就是說,我們要認識到禍福相依、萬法自然的道理。 所以說,我們得意不要忘形,但也不要失意的時候感到萬念俱灰,而是要學王維的“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達觀與淡然,要像陸游那樣“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觀與辯證。
圖1 道法自然
紫砂雕塑“道法自然”老子形象來構成整件作品的創(chuàng)意主線,縱觀此雕塑,只見一位滿頭白發(fā)、留著長須的老人端坐于木樁上,木樁造型敦厚穩(wěn)重,十分粗壯,顯出久遠的年代感,木樁選用原礦紫泥制成,色澤醇厚古雅,給人以厚重感和滄桑感,木樁表面凹凸不平、肌理粗糙,呈不規(guī)則的螺旋狀,看似隨意,卻表現(xiàn)出渾然天成的大氣感。 這位須發(fā)荏苒的老人便是老子,其頭型偏圓,額頭飽滿且突出,顯出智慧之相,一頭鶴發(fā)較為稀疏,白眉白須、慈眉善目、眼睛微閉、耳朵稍顯肥厚、面部皺紋清晰,神態(tài)怡然。 一身長袍雖素凈簡單卻十分潔凈整齊,衣袂飄逸,他兩腿交叉安靜地盤坐著,兩手自然垂握在腿上,一只手中握著一個拂塵, 將道家人物的形象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拂塵是道家法器之一,俗話說“手拿拂塵不是凡人”,拂塵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也有拂去煩惱之意。 人物的背面衣袍上飾有乾坤八卦圖,此圖可謂道家思想的精髓,闡釋了宇宙從無極到太極的過程,體現(xiàn)了陰陽調(diào)和之說,天地乾坤盡在其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是人們的智慧結(jié)晶。 整幅作品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栩栩如生、 刻畫細致, 其形象專注,仿若進入天人合一、灑脫忘我的境界,高雅自在,仙風道骨油然而生。 作品又選用不同的泥料相搭配以表現(xiàn)人物的形象特點,細節(jié)上十分精細,整幅作品從多方位、多角度地塑造出三維立體形象,通過意象的組合構筑出深遠的意境,引人深思,真正體現(xiàn)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藝術真諦。
成功的紫砂雕塑作品, 如同一幅意境開闊的畫卷,古風淋漓,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其灑脫于形,意在形外,給人以返璞歸真的意境。 紫砂雕塑“道法自然”將紫砂藝術與道家文化合二為一,汲取天地精華,給人以高雅而樸素的意境美,包含了深刻的哲理,讓人賞玩的同時又帶給人無盡的想象,讓人身心放松,感受怡然自得的天地氣息,悟道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