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要:思維品質是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思維品質的提升需要有效的思維方法的訓練。而長期以來,中學教師普遍感覺對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無從下手,難以把握。本文嘗試從高考備考復習的真題講評入手,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思維方法訓練,讓學生提升思維品質,突破學生主觀題提分瓶頸。
關鍵詞:思維方法 邏輯性 深刻性 批判性
高三政治主觀題的復習一直存在“教師講得很賣力,學生聽得很費勁,拿到習題再練習,還是不能得高分”的困境,仔細分析學生在答主觀題時為什么會始終停留在隨意羅列知識點,理論和材料“兩張皮”,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情況呢?歸根到底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平時只注重表層知識的教學,忽視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又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難題,那么,如何在高考備考復習中盡最大可能引導學生提高思維品質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解析真題中的思維方法,為學生理解和應用思維方法提供路徑,進而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分層訓練,提高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邏輯性是指思維活動應遵循邏輯的方法和規(guī)律,按照邏輯程序進行。主觀題答題要引導學生注意有根有據、條理分明、層次清晰。
如2018年全國Ⅱ卷40題運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我國雜交水稻研發(fā)推廣為什么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對于這一真題,學生幾乎沒人注意到材料和設問中“研發(fā)”“推廣”兩個詞的層次問題,不懂得這兩個層次對原理的取舍和答案組成的作用,因而出現簡單羅列實踐與認識關系原理,材料表述無目的、無層次等問題。我通過引導學生思考:(1)分析材料中段落之間的關系?(2)分析國標答案的層次?(3)國標答案是如何對應材料中的層次的?使學生意識到材料中二三段講的是“研發(fā)”,二三段是遞進關系,第四段講的是“推廣”,引導學生對設問中的關鍵層次性語言給予重視,幫助確定答案的邏輯和層次。
二、演繹訓練,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涉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主觀題答題要培養(yǎng)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培養(yǎng)抽象思維和概括歸納能力。
如2015年全國1卷40題分析不同學者從《記住鄉(xiāng)愁》中獲得不同感受的原因。實際作答中學生基本沒看懂這一設問,只是圍繞認識羅列了一些書本上的知識,沒有深入分析。我引導學生思考:(1)感受屬于認識嗎?(2)認識的含義什么?(3)認識的主體是誰?客體是誰?(4)形成不同感受的主客體因素分別是什么,具體到這道題中又是什么?在思考以上問題中,學生發(fā)現必須先弄明白“感受”屬于認識范疇,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此題中主體是不同學者,“客體”《記住鄉(xiāng)愁》這個紀錄片。通過這樣的層層解析,引導學生懂得思維如只停留在較淺層次,只能是隔靴搔癢。應該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才能直達靶心,切中實質,真正說清說透問題,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才是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才是超越淺層次的學科深刻思維。
三、評析訓練,鍛煉思維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評析類主觀題要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存在的條件性,辯證全面理解問題實質,提出有意義的答案。
如2019年高考全國1卷40題評析“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村落必然走向消亡?!睂@一設問,學生往往站在某一立場上進行說明、論述,不能辯證地進行分析,導致答題單調片面。還有學生要么是只評不析,要么是只析不評。我以一份只是從傳統(tǒng)村落存在的意義角度答題的學生答案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這樣答題為什么不能得出不會消亡的結論。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傳統(tǒng)村落為什么出現消亡?(2)是必然走向消亡嗎?(3)怎么才能讓其不走向消亡?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評析題不能只站在某一立場或某一角度進行論述,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要指出正確的觀點是什么,并說明理由,也要指出錯誤的觀點是什么,也要說明理由。
可見,思維的培養(yǎng)若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或者概括講述層面,就像只學游泳的方法而從未下水訓練一樣,不能真正使學生弄清自身思維的不足之處和問題所在,從而使學生仍然用原有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從而制約其能力和成績的提高。我們必須真正從學生思考問題和組織答案的具體案例人手,才能像醫(yī)生診斷病情一樣,找到學生思維方面問題的真正癥結,有針對性地提供思維方法的指導,使其徹底得到轉變和提高。這個過程需要細致耐心地分析,需要持續(xù)漸進地引領和持久不斷地訓練、鞏固。
綜上所述,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思維方法一經掌握,會有效提高一個人的思維素養(yǎng)和能力,對學生今后描述和闡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極大的助推作用,而且不僅可以應用在政治學科,還可以對學習其他學科甚至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產生非常良好的作用,因此重視思維方法的講授和培養(yǎng)是我們今后教學中一項影響深遠的基礎性工作,值得我們不斷研究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