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麗俊
在西部,滇藏線、川藏線、青藏線,在所有進藏的道路中,丙察察是最神秘、刺激、驚艷的。
丙察察的起點當然是丙中洛,沿怒江一路向西,經(jīng)著名的大流沙到察瓦龍,再翻過齊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三座大雪山,進入察隅,雪域高原的凜冽和神秘就真實地刷進眼簾了。
丙中洛、察瓦龍、察隅,就是所謂的丙察察。
丙中洛,人神共居的地方
在怒江大峽谷,丙中洛是個神奇的存在。夭南地北的人,一提到滇西的丙中洛,都是一臉的神往,為什么呢?因為它的美。因為它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在藏語里,丙中洛是“人類聚居天堂”。
人、神共居的丙中洛,居住著多種民族,各民族之間可以自由戀愛、結婚。一個家庭,可以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并存,但一家人卻沒有隔閡,相親相愛、其樂融融。在這世外桃源般的丙中洛,存在各種語言。一個教師站在講臺上,必須先用怒語、傈僳語、藏語、獨龍語,最后才用漢語,因為三年級以前的孩子可能會兩三種語言,但還不會普通話。
察瓦龍,連接滇藏的干熱河谷
察瓦龍在藏語里是千熱河谷的意思。沿怒江出重丁村,過石門關,經(jīng)過最美村莊霧里、秋那桶,就到滇藏交界的那恰洛峽谷。長約30公里的那恰洛峽谷是丙中洛進入察瓦龍的咽喉路段,江流湍急,峽谷落差達到3000-4000米,江兩岸森林茂密,公路似一條哈達纏繞在懸崖絕壁間。那恰洛峽谷走完到達松塔,干熱河谷的的面貌就真實呈現(xiàn)了。
怒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三大峽谷。從青藏高原奔涌而下的大怒江到了察瓦龍至丙中洛段,87公里路程,兩岸皆是堅硬陡峭的懸崖巨石,且土石混合,松軟貧瘠,甚至寸草不生。一路進去,熱浪滾滾,塵土飛揚,路是從懸崖中鑿出的,有的路段僅夠車身通過,轉過一個彎,一堵懸崖立在眼前,穿過去,又有一堵懸崖聳立,在你以為沒有路的時候,車子再次從懸崖縫隙間穿過,不給喘氣的機會,我們在驚呼中穿過無數(shù)個懸崖。
再往前走,經(jīng)龍布、扎恩、喇嘛寺、曲珠,就到達著名的大流沙。每天下午2點過,一起風,大流沙飛沙走石,就不能通過了。我們到的時候不到1點,太陽明晃晃的照著,峽谷的熱浪一陣陣襲來,沒有起風,強光反射下,大流沙像一個巨型的靜止的瀑布,安靜地沉睡在艷陽里。
大流沙過完不久,察瓦龍到了。察瓦龍是進藏的第一個鄉(xiāng),它的轄區(qū)長120公里,寬80公里,人口7000多,多數(shù)是藏族。但似乎除了行政區(qū)劃屬于西藏,這里的人生活日常永遠與丙中洛緊密相連,畢竟,去西藏要三四天,而到丙中洛,只需三四個小時。通車以前,藏民收入主要靠馬幫,現(xiàn)在挖草藥,部分地方種青稞,也有很多人做生意、打工。
察瓦龍背靠梅里雪山,是梅里外轉的重要通道。梅里雪山屬羊,每十二年一輪的藏歷水羊年,是所有藏民赴梅里朝圣的日子。路邊巖石上畫了許多白度母、綠度母的畫像,色彩鮮艷,畫工精美,這就是外轉通道的入口。在扎那村,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繼續(xù)溯怒江而上,江的左邊是刀削斧砍的高黎貢山,而高黎貢是伯舒拉嶺的余脈。之前進入那恰洛峽谷,就真正進入了伯舒拉嶺,我們的海拔,就要從700米直沖到4000米以上。扎那(意為巖石的鼻子)、左布、沙布,一個個江邊小村擦窗而過,而到了目巴村,車子幾乎是60度直上了,前行中幾乎可以看到前輪。由于受怒江干熱河谷和木孔雪山冷氣流的雙重影響,海拔1700米的目巴所處的河谷降水量增大,山中的森林開始茂密起來,再過夢扎村,一條翡翠一樣藍的河流出現(xiàn)在眼前,河水清澈,浪花奔涌,感覺一條河都流淌著冰種藍翡翠,繼而整條峽谷都生動明媚起來,這就是門空河,這是沿途最美的河流。
從這段開始,我們在森林里穿行,道路平坦,兩旁古樹虬枝盤勁,秋葉明艷養(yǎng)眼。門空河一直貫穿高原牧場,直到翻第一座雪山:扎目雪山。
從扎目村到察隅,約200公里的路程,我們穿過的是伯舒拉嶺南部山脈,還要翻越齊馬拉山、金拉山和折拉山三座大雪山,海拔均在4600米以上。這也是雪山景觀較為集中的路段。特別齊馬拉山是重要的景觀坐標,東側受怒江干熱河谷影響,植被茂密,呈垂直性分布;西側是高寒山地,以高山草甸和雪山湖泊為主。同時在人文景觀上齊馬拉山也是農(nóng)耕與農(nóng)牧的分水嶺,牦牛的數(shù)量遠比居住的人多。
察隅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是進藏后的第一個縣城。境內(nèi)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坐座,縣城雪風凜冽,寒氣襲人。而縣城南邊的下察隅地區(qū),海拔只有1500米,受孟加拉灣熱氣流的影響,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是西藏盛產(chǎn)水稻的地方,當?shù)鼐用裆钍孢m,完全沒有雪域高原的苦寒之氣。這里還是“炯”“雜”“吉”等古老藏族分支居住的地方,他們守著這塊富有詩意的秘境自由生活,成為雪域高原的舒適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