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傳佩
(1.同濟大學,上海市 200092;2.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
地基處理工法一般包括換填法、壓(夯)實法、預壓地基法、注漿加固法、復合地基等型式,復合地基樁體材料分為散體材料和剛性材料[1]。高壓噴射注漿法屬于剛性材料復合地基,它以高壓水泥漿液與地基土混合固結(jié)形成一種樁土復合材料[2],該工法自20世紀70年代引進我國以來[1],因其具有土層適應性強、施工工藝簡單、經(jīng)濟造價低等優(yōu)勢廣泛應用于巖土工程中,一般具有擋土、止水、加固地基的作用。本文以濟南市西客站片區(qū)聊城路臘山河橋梁為工程背景,對橋涵軟弱地基加固處理的設計、施工及監(jiān)測過程進行闡述,以期對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本橋梁采用跨徑組合為9 m+12 m+9 m的箱涵結(jié)構(gòu)型式,箱涵總高7.0 m,涵長為40 m,分三幅,分幅組合為9.5 m+21 m+9.5 m,橋型布置見圖1、圖2。
(1)地形地貌
臘山河位于場區(qū)東部,屬小清河的一級支流,擬建橫跨臘山河,地形為河岸兩側(cè)高,中間低,場地內(nèi)自然地面標高26.01~27.14 m,臘山河該段河道寬約24.0 m,徑流方向自南向北,水深約2.5 m,水面標高為24.08 m。
(2)水文情況
勘探期間測得鉆孔內(nèi)地下水靜止水位埋深4.90~6.00 m,相應標高 20.22~21.54 m,其補給方式主要為臘山河河道徑流補給,地下水位受臘山河徑流影響較大。
(3)土層性質(zhì)(見表 1)
①素填土(Q42 ml):黃褐色,可塑,濕,黏性土為主,層厚:2.20~4.00 m。
②粉質(zhì)黏土(Q 4al):褐黃色,可塑,濕,含氧化鐵,層厚:1.60~3.60 m。
③粉質(zhì)黏土(Q 4al):灰黑色,可塑,濕,刀切面較光滑,含有機質(zhì)。
③1粉質(zhì)黏土:黃灰色,可塑,濕,含有機質(zhì),層厚:0.30~1.50 m。
④粉質(zhì)黏土(Q4 al+pl):灰黃色,可塑,濕,含鐵錳氧化物,少量姜石,層厚6.40~9.50 m。
⑤粉質(zhì)黏土(Q 3al+pl):淺棕黃色,可塑,濕,含鐵錳氧化物,少量姜石。
⑤1粗砂:褐黃色,稍密,濕,主要礦物成分為長石、石英、云母,含黏性土薄層。層厚:5.80~11.50 m。
⑥黏土(Q 3al+pl):棕黃色,硬塑,濕,刀切面光滑,含鐵錳氧化物及其結(jié)核。層厚:7.00~10.80 m。
橋涵采用Midas-civil軟件進行建模,通過整體結(jié)構(gòu)分析,基底設計應力見圖3。
圖1 橋型立(剖)面圖(單位:cm)
圖2 橋型橫斷面圖(單位:cm)
表1 各層地基土主要指標參數(shù)表
圖3 基底設計應力圖
計算標準組合下的基底反力最大設計值為128.5kPa,箱涵底板上鋪裝的自重0.83m×25kN/m3=20.8 kPa,箱涵地板上水的重力(24.00-21.257)m×10 kN/m3=27.4 kPa,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合計為σ=128.5+20.8+27.4=176.7 kPa。根據(jù)地質(zhì)勘察報告,箱涵持力層為第④層粉質(zhì)黏土層,厚度6~9 m,地基承載力基本容許值為120 kPa,不滿足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需進行地基處理。
軟土地區(qū)常用的地基加固辦法有換填法、水泥土攪拌樁法、高壓噴射注漿法等[1]。換填墊層法一般適用于厚度不大于3 m,本工程持力層厚達9 m,若持力層只換填3 m,橋涵會產(chǎn)生較大的工后沉降而影響正常使用。由于橋梁橋持力層位于水位以下,壓(夯)實法、預壓地基法及注漿加固法均無法保證地基處理的效果。經(jīng)比選分析,高壓噴射注漿具有施工設備小、機動性好、土層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能較好地滿足本工程的需要。
高壓噴射注漿設計主要由復核地基承載力及其變形控制,復合地基承載力由旋噴樁單樁承載力及旋噴樁的布置確定。本工程高壓噴射注漿直徑600 mm,采用單管法注漿,縱橫向采用1 m×1 m等邊三角形梅花型布置,樁長8.0 m,加固土體為粉質(zhì)粘性土,根據(jù)經(jīng)驗加固土體強度為1.5~5.0 MPa,本工程要求加固土體強度不小于4.5 MPa,根據(jù)工程需要,要求處理后的地基承載力不應小于180kPa。
(1)根據(jù)樁體強度確定單樁承載力特征值:
式中:η為樁身強度折減系數(shù),本工程取0.25;fcu為與旋噴樁樁身水泥土配合比相同的室內(nèi)加固土試塊(邊長為70.7 mm的立方體)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28 d齡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平均值(kPa),本工程取fcu=4.5 MPa;Ap為樁的截面面積。
(2)根據(jù)樁長確定單樁承載力特征值:
式中:up為樁周長,m;qsi為樁周第i層土的側(cè)阻力特征值(kPa),根據(jù)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表確定;lpi為樁長范圍內(nèi)第i層土的厚度,根據(jù)地質(zhì)鉆孔分層厚度和旋噴樁所處位置確定;αp為樁端端阻力發(fā)揮系數(shù),本工程取0.5;qp為樁端端阻力特征值,kPa。
單樁承載力根據(jù)上述兩者的較小值確定,取Ra=318 kN。
滿足設計要求。
fspk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fsk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
λ為單樁承載力發(fā)揮系數(shù),本工程取1.0;
m為面積置換率,對等邊三角形取0.141;
β為樁間土承載力發(fā)揮系數(shù),本工程取0.25。
旋噴樁處理后的樁土復合體承載力較高,剛度較大,第⑤層粉質(zhì)粘土層fak=150 kPa為下臥層,根據(jù)《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5.2.7[3]條對第⑤層進行軟弱下臥層驗算如下:
pz+pcz=25+286.8=311.8 kPa<faz=428 kPa,滿足設計要求。
pz為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軟弱下臥層頂面的處的附加壓力值(kPa);
pcz為軟弱下臥層頂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
faz為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經(jīng)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fak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
ηd為基礎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本工程取1.5;
γm為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quán)平均重度,位于地下水以下的土層取有效重度(kN/m3);
d為基礎埋置深度。
按分層總和法[3]計算出對應于荷載長期效應組合時的地基沉降量為14.87 mm,根據(jù)箱涵的整體沉降不應對橋面產(chǎn)生危害的原則,確定本箱涵地基沉降控制值為20.0 mm,箱涵的沉降滿足變形使用要求。
為保證復合地基受力的協(xié)同性和均勻性,同時達到隔水、排水的效果,本工程在箱涵底板與復合地基樁頂之間鋪設墊層,墊層做法:上層為C15素混凝土墊層,厚度15 cm,下層為級配碎石墊層,厚度為50 cm。
本工程高壓旋噴樁采用單管法施工,高壓水的壓力為 32 MPa,流量 3.2 L/min,氣流壓力0.7 MPa,提升速度為0.38 m/min。水泥采用強度等級為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液的水灰比為1∶1,單根旋噴樁每提升1 m的水泥用量如下:
式中:q1為單位時間水泥噴漿射量(m3/min),本工程取 3.2 L/min;t為提升 1 m 所需的時間(min),本工程實測值取2.6 min;A為單位體積水泥漿中水泥用量(kN/m3),水泥漿的水灰比為1∶1時,A=7.5 kN/m3,水泥比為 1.5∶1 時,A=5.5 kN/m3;V 為每延米旋噴樁的體積(m3)。
施工過程控制單根旋噴樁每提升1 m的水泥用量為240~260 kg,滿足設計要求。
高壓噴射注漿復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委托專業(yè)機構(gòu)對單樁承載力和復合地基承載力進行了檢測,見表 2、表 3。
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本工程軟弱地基采用高壓噴射注漿法處理達到了地基承載力要求。
表2 單樁豎向承載力結(jié)論匯總表[5]
表3 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結(jié)論匯總表[5]
在確定地基處理方案時,應綜合考慮工程地質(zhì)條件、上部結(jié)構(gòu)形式、周邊環(huán)境及施工工期等因素比選確定。高壓噴射注漿復合地基具有地層適應性強、施工簡便、機動性強的特點,在廣泛的工程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意義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