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濤
(吉林市中西醫(yī)結合肛腸醫(yī)院 便秘科,吉林 吉林 132001)
慢性功能性便秘為消化科常見病,主要發(fā)病人群為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可導致患者發(fā)生肛腸疾病、心腦疾病,并引發(fā)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1]。西醫(yī)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通常要用到瀉劑。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中醫(yī)是我國的特色醫(yī)學,以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等受到人們喜愛[2]。對老年人以中醫(yī)療法治療,不易發(fā)生不耐受治療的情況。為此,我院對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采用中醫(yī)綜合治療,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開展本研究,并納入此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中醫(yī)辨證為脾腎陽虛證。②本研究前1個月未使用過瀉藥。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②有嚴重腸道疾病。③有消化道手術史。④有嚴重心、肝、腎、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49例,女31例;年齡65-75歲,平均(68.02±4.23)歲;病程2-5年,平均(4.11±0.78)年。觀察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65-72歲,平均(67.82±4.11)歲;病程1-6年,平均(4.33±0.89)年。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每天口服3次多潘立酮片,10 mg/次,飯前30 min服。同時每天口服2次酚酞片,100mg/次。治療組采用中醫(yī)綜合治療:①取黃芪、白術各25 g,肉蓯蓉、黨參、火麻仁、山藥、當歸、桃仁各12 g,枳殼、陳皮各10 g,苦杏仁、甘草各9 g,以水煎服,每天1劑,早、晚各溫服1次。②斜刺脾俞穴、腎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平補平瀉法運針,留針30 min。每周針刺5天。③在患者的神闕穴貼敷生大黃貼,每次貼30 min。每天貼1次。2組均連續(xù)治療1月。
治療前后應用我院自制的臨床癥狀評分表評價兩組臨床癥狀嚴重程度。評價內容包括排便困難、排便時間、糞便性狀、腹脹、排便次數(shù)?;颊咴u分與其臨床癥狀嚴重程度正相關。計算臨床癥狀改善率。臨床癥狀改善率=(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治療前臨床癥狀評分×100%。根據(jù)臨床癥狀改善率觀察兩組治療效果[3]。臨床治愈:臨床癥狀改善率≥95%。顯效:臨床癥狀改善率為70%-94%。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率為30%-69%。無效:臨床癥狀改善率<30%??傆行?臨床治愈+顯效+有效。治療前后分別使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4]評價兩組焦慮和抑郁情況。患者評分與其焦慮、抑郁程度正相關。治療后詢問患者對治療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
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以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n(%)]
觀察組治療后排便困難、排便時間、糞便性狀、腹脹、排便次數(shù)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臨床癥狀評分(±s,分)
表2 臨床癥狀評分(±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時間 排便困難 排便時間 糞便性狀 腹脹 排便次數(shù)對照組(n=80) 治療前 2.61±0.41 2.53±0.32 2.50±0.33 2.45±0.29 2.59±0.27治療后 1.49±0.37# 1.51±0.29# 1.55±0.28# 1.56±0.19# 1.60±0.17#觀察組(n=80) 治療前 2.57±0.34 2.52±0.35 2.51±0.38 2.47±0.26 2.62±0.31治療后 0.72±0.12#* 0.82±0.09#* 0.78±0.07#* 0.73±0.11#* 0.83±0.08#*
觀察組治療后SAS和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 3。
表3 SAS和SDS評分(±s)
表3 SAS和SDS評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SAS SD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80) 52.79±5.23 42.31±3.66# 51.32±3.71 43.12±3.12#觀察組(n=80) 53.17±3.15 29.17±2.33#* 50.97±3.96 31.23±2.98#*
觀察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治療滿意度[n(%)]
在臨床上,中醫(yī)將慢性功能性便秘分為實證便秘和虛證便秘。老年便秘患者多為虛證便秘。便秘的病機主要為氣虛、血虛、陰虛以及陽虛[5]。本研究中納入的患者均經(jīng)中醫(yī)辨證為脾腎陽虛型便秘。脾腎陽虛型便秘的病機為飲食勞倦、過食生冷、感受寒濕,使脾胃受寒后脾陽受損,水濕停聚于胃腸,日久損及腎陽,無力推動胃腸蠕動,引發(fā)便秘[6];或因自身體弱,脾胃虛弱,氣虛陽衰,營血不足,日久而損及腎陽,氣化不行,腑氣不通,引發(fā)便秘[7]。中醫(yī)治療脾腎陽虛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原則是溫腎助陽、健脾助運。
溫腎潤腸方為我院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總結出的治療脾腎陽虛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中藥方劑。方中的肉蓯蓉可補腎助陽、養(yǎng)血通便;當歸可補血活血、潤腸通便;黃芪具有補氣固表之功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養(yǎng)血生津之功效;白術可和中益氣,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山藥益氣健脾;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苦杏仁、火麻仁可潤肺通降、潤燥滑腸;枳殼可理氣寬中,行滯消脹;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甘草可調和諸藥。將上述諸藥合用,可起到溫腎益精、潤腸通便的作用。
針刺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傳統(tǒng)方式,是指用專用的細針以特定的手法刺入特定穴位治療疾病的方法[8]。中醫(yī)認為,針刺能使能量進入或離開人體,從而調節(jié)陰陽平衡。脾俞穴、腎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均為相應臟腑之氣在背部的轉輸點。針刺上述穴位可起到健運脾氣、溫腎固本、通腹行滯的作用。中藥貼敷是使用中藥治療的手法之一。神闕穴與脾、腎的聯(lián)系密切。生大黃有瀉熱通腸之功效,以生大黃貼敷此穴,能將藥性經(jīng)穴位傳遞入臟腑,改善腸道功能,攻積導滯、瀉下通便。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治療后癥狀積分及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這說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采用中醫(yī)綜合治療效果明確,可顯著改善癥狀,優(yōu)化患者不良情緒,獲得患者滿意依從,故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