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葛憶茹,潘朝峰,陳 寧
(江蘇科技大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板式換熱器廣泛運用于中央冷卻器、海水預熱器等領域,但其流道狹窄,易結垢,清洗周期短,維護費用高。脈動強化換熱在提高設備換熱性能的同時還具有抑垢、除垢的效果,這使得脈動強化換熱技術在船舶等工業(yè)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Havemainn[1]的實驗結果表明傳熱性能與頻率、幅值、波形及流動雷諾數有關。Zohir[2]與Karamercan[3]對水平式蒸汽-水換熱器的換熱率進行研究,得出在過渡區(qū)脈動強化換熱效果最佳的結論。 Juber[4]對管道內脈動湍流氣流的傳熱特性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顯示Nu數受到脈動頻率和雷諾數的強烈影響。Jin[5]和Jafari[6]通過實驗驗證了最佳脈動頻率的存在。脈動強化換熱機理主要概括為以下3點:1)提高流體湍流度,減薄邊界層從而提高換熱[7];2)周期性的壓力變化使流體產生漩渦,向邊界層引入強制對流;3)空化效應在產生機械作用的同時,空化泡潰滅瞬間在氣泡周圍微小空間形成局部熱點,產生具有高化學活性和強氧化性的OH–和H2O2[8],從而具有良好的抑垢、除垢的效果。
圖 1 脈動強化換熱實驗系統(tǒng)原理圖Fig. 1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 of pulsating enhanced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
實驗在離心泵上加裝變頻器,通過變頻調節(jié)泵的流量。在冷水路端設置分流,以保證主流流量的穩(wěn)定。調節(jié)兩支流端的球閥開度,可控制脈動振幅的大小。通過時間控制器設置電磁閥的開閉時間,從而改變脈動頻率。實驗選用異側釬焊式板式換熱器,以智能溫控熱水桶作為恒溫水箱。實驗選用K型熱電偶插入管道內測量流體溫度,選用SIN-P300壓力傳感器測量脈動壓力振幅,選用浮子流量計測量冷卻水分流流量,以體積流量法測得冷、熱水流量。選用研華USB-4718數據采集卡,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為平臺,自主編程,建立數據可視化平臺及數據庫。
圖 2 脈動強化換熱實驗系統(tǒng)實物圖Fig. 2 System physical diagram of pulsating enhanced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
冷水路換熱量Qc為:
板式換熱器熱水路換熱量Qh為:
板式換熱器總傳熱系數K為:
定義強化換熱比Em為:
實驗在雷諾數Re為2 409,3 127,3 614,4 263,5 269,6 075,7 186,8 180;頻率為 0.5 Hz,1 Hz,1.52 Hz,2 Hz,2.5 Hz;脈動振幅為 0.01 MPa,0.015 MPa的工況下進行。
脈動振幅A1,A2下Em與Re的關系如圖3和圖4所示。
圖 3 脈動振幅A1下強化換熱比Em與雷諾數Re的關系Fig.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enhanced heat exchange ratio under the pulsation amplitude of A1
圖 4 脈動振幅A2下強化換熱比與雷諾數的關系Fig.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enhanced heat exchange ratio under the pulsation amplitude of A2
在各實驗工況下,Em均大于100%,即在脈動振幅A2下,脈動流均具有強化換熱的效果。 由此可見,在較低脈動振幅A1下,在層流階段,較低脈動頻率的脈動流會出現弱化換熱效果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在較低流速下,低頻脈動流不利于流體流動的連續(xù)性;在其他稍高脈動頻率下,脈動流具有較弱的強化換熱效果。在過渡階段,不同實驗頻率下的脈動流均具有顯著的強化換熱效果,且強化換熱比Em出現峰值。過渡階段為最佳強化換熱區(qū),印證了Lemlich,Baird等提出的在過渡區(qū)脈動強化換熱效果最佳的結論。其原因是隨著雷諾數Re的增加,流體的湍流度增加,且將脈動引入流體后,周期性的壓力變化使流體產生強制對流,并通過促進旋渦的形成增加有效傳熱,從而將對流引入邊界層。在湍流階段,脈動流具有一定的強化換熱效果,但隨著雷諾數Re的增加,強化換熱效果逐漸減弱。在旺盛湍流階段,在不同實驗頻率下均出現脈動流弱化換熱效果的現象。其原因是在較高的流速下,脈動流要與流體中已形成的高湍流度相競爭。
而脈動振幅A2下的脈動流對于板式換熱器均具有強化換熱的效果,且脈動頻率對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較大。在層流階段,各脈動頻率下的強化換熱比Em差距不大。在過渡階段,較高脈動頻率下下的強化換熱比Em波動較大,且出現最大值,即脈動流達到了最佳換熱效果。在旺盛湍流階段,各脈動頻率下的強化換熱比Em變化較小,脈動流的強化換熱效果較為穩(wěn)定。
脈動振幅A1,A2下Em與f的關系如圖5和圖6所示。
圖 5 脈動振幅A1下強化換熱比Em與脈動頻率f的關系Fig. 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lsating frequency and the heat exchange ratio under the pulsation amplitude of A1
圖 6 脈動振幅A2下強化換熱比Em與脈動頻率f的關系Fig.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ulsating frequency and the heat exchange ratio under the pulsation amplitude of A2
在脈動振幅A1下,在層流及過渡階段,脈動頻率f對脈動流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較??;在湍流階段,脈動頻率f對換熱效果的影響最為強烈,各雷諾數下的強化換熱比Em的變化趨勢有所不同;在旺盛湍流階段,脈動頻率f對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很小,同時出現脈動流弱化換熱的現象。在脈動振幅A2下,在層流及過渡階段,脈動頻率f對脈動流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較小;在湍流階段,脈動頻率f對換熱效果的影響最為強烈,最佳換熱區(qū)在此出現;在旺盛湍流階段,脈動頻率f對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很小。
從整體來看,脈動振幅A1,A2下的強化換熱比Em隨雷諾數Re變化的趨勢非常相似,但相比于脈動振幅A1,脈動振幅A2下強化換熱比Em的變化波動更大。且脈動振幅A2下的強化換熱比Em整體高于脈動振幅A1,即脈動振幅A2下脈動流對板式換熱器的強化換熱效果更好。這說明在實驗工況下,增加脈動振幅對脈動流強化換熱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其原因是更高的脈動振幅意味著更大的周期性壓力梯度的變化,可以扭轉軸流,引起更劇烈的徑向分流,從而提高湍流度。
在同一工況下,脈動流達到最佳強化換熱效果所在的脈動頻率定義為最佳脈動頻率fo。在脈動振幅A1與A2下,強化換熱比Em隨脈動頻率f的變化關系如圖7所示。
圖 7 脈動振幅A1,A2下最佳脈動頻率fo與雷諾數Re的關系Fig.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ptimum pulsating frequency and the Reynolds number under the pulsation amplitude of A1 and A2
脈動振幅A1下的最佳脈動頻率fo主要集中在2.5 Hz,而脈動振幅A2下的最佳脈動頻率fo主要集中在1.5 Hz,且從整體來看,兩者變化趨勢相似。這表明在不同工況下,最佳脈動頻率fo存在,與流體流動狀態(tài)、脈動振幅等因素有關且有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同一脈動振幅下造成最佳脈動頻率隨雷諾數變化而遷移可能是因為,在不同的脈動頻率下,空化效應產生的氣泡的速率以及氣泡破滅的速率不同。
本文以電磁閥作為脈動源,研究低頻脈動流對于板式換熱器換熱效果的影響,得到以下結論:
1)過渡階段為最佳強化換熱區(qū);在旺盛湍流階段,可能會出現脈動流弱化換熱效果的現象;
2)在層流、過渡、旺盛湍流階段,脈動頻率對脈動流強化換熱效果的影響較小;在湍流階段,脈動頻率對換熱效果的影響最為強烈;
3)增加脈動振幅對脈動流強化換熱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在一些情況下,脈動流在較高脈動振幅下的強化換熱效果反而降低;
4)在各實驗工況下,存在最佳脈動頻率fo,其值與流體流動狀態(tài)、脈動振幅等因素有關;
5)總體而言,在實驗工況下,脈動流具有一定的強化換熱效果。實驗在脈動振幅A2下,Re=4 263,f=2.5 Hz,d=50%時所獲得的最佳強化換熱比Em達到129.07%。
本文實驗對于脈動振幅的研究范圍較窄,對各脈動參數的內在聯系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只將脈動流動應用于板式換熱器換熱方面,今后可以將其廣泛應用于柴油機冷卻、電子芯片散熱、柴油機余熱回收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