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閱讀分享:人本是群居動物,人的智慧也來自群體。所謂的群體,通俗的理解就是“圈子”,你處于什么樣的圈子,你才會更具有這個圈子所具有的個性、智慧甚至成功的機會。所以,你首先要給自己選擇一個適合的、喜歡的、向往的圈子;然后,努力包裝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融入其中。一個人,只是一座孤島;一群人,才可成就一片天地。而人,在天地間,才可大有作為。生活如此,學習更是如此。(特約教師: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學 辛艷春)
想成為一名科學家嗎?
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給中國同學分享了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在群體中學習”。前不久,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海滴水湖)間隙,諾貝爾獎獲得者塞爾日·阿羅什和丹·謝赫特曼在談到學習方法時,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一方法的重要性。
丹·謝赫特曼是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他發(fā)現了準晶體,改變了人們對固體物質結構的認識。
他對教育問題很關注,談道:“對于想在科學研究方面有所建樹的年輕男女來說,必須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在科學領域廣泛地汲取知識,比如物理、化學、生物、數學、計算機,等等;在此基礎上,第二件事是選擇其中一個分支成為研究它的頂尖專家,成為這一領域的第一名。
而獲得知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丹·謝赫特曼認為,是在群體中學習。他說:“有人覺得可以自己從互聯網上學習,其實這是非常困難的,你必須身處于一個群體之中?!?/p>
他認為,一個年輕的學習者需要保持對所在學習群體的忠誠度,可以選擇某個網絡社群,或者也可以去學校?!霸谌后w之中才能夠交流和相互幫助,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你會收獲很多?!?/p>
“這不僅是我的經驗,世界上不少調查都表明了這一點。”丹·謝赫特曼說,“比如有不少人都在學習mooc。其實獨自上課的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辦法完成課程,但如果他們是在一個群組里共同上課,絕大多數人就能堅持下來了?!?/p>
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塞爾日·阿羅什也認同在群體中學習效率更高的說法。他首次測量和操縱了單個量子系統(tǒng),為超級量子計算機的發(fā)明奠定了基礎。
根據自己早年的學習經歷,塞爾日·阿羅什說:“特別是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讓自己處于一個團隊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在團隊中開展實驗可以從不同學科背景的人身上獲得知識和靈感,這對于進行科學研究頗有助益。
當然,在使用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前首先要找到學習的方向,如何選定一個領域去深耕?
“什么能讓你覺得興奮?對于我來說,我發(fā)現是物理。”塞爾日·阿羅什說:“然后你需要做許多功課,并且相信自己能夠做好。這是學好一個新領域知識的基礎?!?/p>
但即使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和方法,學習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時間并不會偏向任何人。因此,白發(fā)蒼蒼的丹·謝赫特曼想對擁有大把時間的孩子們說:“人的生命中有很多時間,你可以用它來玩樂、喝酒,或者抽煙,也可以用它成長為一名科學家。我建議你用它來成為一名科學家?!?/p>
郭旺啟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