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小王子說:人是有天賦的生物,關鍵是你的天賦在哪里。我們在某些事情上可能屢戰(zhàn)屢敗,一無是處,但在另外的領域卻可能是難遇的人才。自己究竟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是每個人一生都要思考的事。
順治十五年(1658年),對山東淄川縣的學子來說,不是一個好年份。無論你讀的是公塾還是私塾,都避不開被先生和家長反復訓誡。訓誡的內容是學生們揮之不去的千古噩夢——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蒲松齡。
蒲松齡從小心思靈動,對文字極為敏銳,可稱神童。然而,這位才華橫溢的神童把技能點全都加到了奇怪的地方。明代出版業(yè)發(fā)達,尤其是各種稗官野史、小說雜流極為盛行。蒲松齡一接觸到這些閑書,立刻沉迷其中。但天才畢竟是天才。蒲松齡讀閑書不光讀個熱鬧,還學得像模像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自序里頗為自得地說:“輒喜東涂西抹,每于無人處時,私以古文自效……”意思是說:我喜歡隨便寫點兒東西,偷偷學點兒古文。
這個古文是相對于時文來說的。當時,“時文”特指科舉考試的八股文,而廣義的“古文”指先秦以來的駢文、散文、辭賦之類,又特指《史記》《漢書》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當時的應試教育很嚴格,有的老師連古文都不許學生讀,因為太擠占精力。蒲松齡專心于古文,學習成績應該會受影響吧?但“別人家的孩子”蒲松齡在縣試和府試中,都考了第一名,稱為“案首”。
順治十五年,蒲松齡以案首的身份,前往濟南參加道試,也叫院試。蒲松齡進了考場,打開試卷一看,上面寫著:早起。這個題目出自《孟子》里的一個故事:齊人有一妻一妾?!霸缙稹边@兩個字便出自故事里的原句“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蚤起”即是早起。
蒲松齡拿到這個題目一時技癢,一篇議論文就這樣被他寫成了一部短篇小說,而且完全符合八股文規(guī)范??季砗芸毂凰偷搅酥骺脊偈╅c章的手里。施閏章學問很大,還特別開明。他一拿到蒲松齡的卷子,大喜。于是,道試放榜之日,滿城轟動,因為蒲松齡又拿了第一。蒲松齡在當地的風頭一時無兩。
順治十七年(1660年),蒲松齡參加鄉(xiāng)試,結果落榜而歸。鄉(xiāng)試和前幾場考試不同,這是與全省精英競爭,難度極大??滴醵辏?663年),蒲松齡再赴考場,仍鎩羽而歸。蒲松齡從此立志,制訂了詳盡的學習計劃,可他的心思根本不在這上面。他沒事就偷偷寫點兒詩,還順便搜集各種神怪異事,甚至還熱衷于編俚曲調子。
蒲松齡的好友張篤慶看他每天忙活這些事,寫信委婉勸他,你閑書看得太多了,對你考取功名是有妨礙的。果然,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齡又一次落榜。蒲松齡貪玩不假,可說起學習,態(tài)度卻很認真。問題在于,他天生性靈在文學。而進入康熙朝之后,科舉風氣大變。康熙不喜歡有個性的文字:“騷人詞客,不過技藝之末,非朕之所貴也?!边@句圣諭對蒲松齡來說無如當頭一棒。
蒲松齡一方面沒放棄藝術追求,一方面又繼續(xù)趕考,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這期間,他完成了《聊齋志異》。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蒲松齡去青州考貢,才勉強做了歲貢生,其年已71歲,真應了“蹉跎老大負平生”這句話。四年后,蒲松齡與世長辭?!芭e人”這個目標,他這輩子也沒夠著。
李金鋒摘自《百家講壇·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