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106)
我們正處在價值觀念深刻變革的時代,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價值觀念趨于多元化,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人們社會行為的多樣性和社會選擇的不確定性。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的當代大學生,其價值取向自然會受到直接的影響。由此必將會影響到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認真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特征以及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德育的客觀規(guī)律,建立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充滿活力的教育方法,引領當代大學生形成符合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社會主導價值觀,促使他們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健康成長,在當前十分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價值取向是指主體對價值追求、評價、選擇、認同的一個傾向性態(tài)度,也就是指一個人以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并做出相應的選擇。就現(xiàn)代的大學生而言,多為獨生子女,在中學及以前的教育過程中,學習與升學的壓力,生活上對家庭的過多依賴等,使得他們在心理發(fā)展中存在很多問題,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個體需要與社會現(xiàn)實的矛盾,使他們進入大學后有較多的不適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同時,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劇烈變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觀念的沖突,東西文化的交融與對抗,使社會價值觀念呈現(xiàn)出多元化和多樣性。社會價值觀念,個體心理發(fā)展水平以及家庭經濟、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無不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來巨大的影響。
所謂價值觀,是指人們對外界事物與自身需求的關系(包括利害、真?zhèn)巍⒊竺?、善惡、是非等)的認識、評價和選擇。價值取向是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的是人的大腦關于外界事物對自己、對社會的意義、重要性的認識傾向。價值取向是個人內化到意識形態(tài)達到信念層次的價值觀,對于人們的行為起著重要的支配、調節(jié)和定向作用。
目前,我國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總體是好的。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正從計劃經濟一元化特點逐步向市場經濟多元化的特點轉變。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經濟注重效率、注重效益、注重實用的特點,對大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逐步從政治取向經濟取向傾斜,變得更加務實,講究實際,講究實效實惠;二是面對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選擇上,一方面從注重個人對社會、他人的責任和奉獻轉變?yōu)榘褌€人成才、建功立業(yè)與為國效力、為社會奉獻、為人民服務有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則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三是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其經濟發(fā)展中地位的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大學生已經不再滿足與課堂灌輸與學習書本知識,二是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競爭意識不斷增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四是在就業(yè)選擇上從計劃經濟時期的服從國家需要,服從分配向注重自我價值、自我興趣的實現(xiàn)方面傾斜,更加注重學以致用。
此次我們下發(fā)了105 份問卷,其中大一占比18.1%,大二占比72.38%,大三占比7.62%,大四占比1.9%。通過問卷我們了解到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是比較基于當前現(xiàn)實考慮的,淡薄名譽與地位,把健康與家庭放在了首位,其中健康占比82.86%,家庭占比81.9%,認為家庭美滿和事業(yè)成功便是幸福人生,對權利大小并無太多追求;面對個人的前途發(fā)展和未來60%的人選擇了成功要靠自己,只有自己不斷努力進取,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與之相反沒有人選擇父母有能力為自己安排工作的選項,同時,認為妨礙個人發(fā)展最大的原因是個人性格與能力,看出當代大學生的不自信狀態(tài);在找工作的時候,大家的選項都是多種多樣的既滿足興趣愛好,能發(fā)揮自己才能,同時也具有上進心,希望能夠有晉升的機會與外出學習和出國的機會,主要的是興趣愛好占比69.52%,其次是工作穩(wěn)定收入高,福利好占比56.19%,看得出大學生對未來的工作還是充滿憧憬的,各行各業(yè)都愿意去嘗試和挑戰(zhàn);在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之間,69.52%的同學選擇了道德水平,認為道德水平比知識能力更加重要,看出大學生的價值觀中更注重人品,全面發(fā)展成了主流而非一味只知道學習;在提及上大學主要為了什么時,34.29的同學認為上大學主要是為了提高學歷增強就業(yè),32.38的同學認為是為了跟好的完善自己,10.48的同學是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望,只有4.76 的同學是為了獲取更多知識能更好的為社會做貢獻,從這個結果看出大學生上大學大多為了以后步入社會找到一份好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適應社會為了獲取更高的學歷,只有少數(shù)人是為了為社會做貢獻,希望各高校在這方面還要加強引導;在消費觀念上91.43 的同學是不考慮實用性的,盲目的消費,而身為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都是靠父母的,希望能夠加以改善,理性消費;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64.76%的同學選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為先,個人利益在后,這也是當代大學生的優(yōu)點,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集體利益之后;最后的價值選項中對社會貢獻的大小37.14%成為比重之首,讓我們看出當代大學生的時代精神與高度愛國的素養(yǎng),而非利己主義,同時得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價值觀,心理素質都是較高的。
1、繼續(xù)致力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優(yōu)化
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敏感度和關注度大大增強,思想和行為也會直接或潛移默化地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致力于社會大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能夠從深層次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供良好的社會土壤。優(yōu)化社會大環(huán)境,其任務就是努力促進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進步。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有效遏制市場經濟運行中出現(xiàn)的種種惟利是圖行為;進一步加大反腐力度,凈化社會風氣;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不斷解決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矛盾;加強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2、構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理論
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發(fā)展首先要求價值觀教育理論上的與時俱進,為大學生提供科學的價值觀理論的指導。順應時代的旋律,要在大學生中廣泛進行求知觀、進取觀、效益觀、競爭觀、合作觀、平等觀、民主觀等的教育和弘揚。同時,針對大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存在的問題,在價值觀理論教育上要堅持以下四個統(tǒng)一:堅持實現(xiàn)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堅持集體主義主導價值觀和價值觀多元化的統(tǒng)一;堅持滿足物質需求和滿足精神需求的統(tǒng)一;堅持統(tǒng)一性要求和主體差異性要求的統(tǒng)一??傊?要用能充分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價值理念來影響當代大學生。
3、積極探索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新方法
實踐證明,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性關鍵在于教育方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首先,課堂的價值觀教育要堅決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我說你聽”的“滿堂灌”做法,而應把對學生的價值要求通過采用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如“價值澄清法”、辯論法等都是很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大學生積極地思考、不斷地自我反省、重塑,這樣學生的價值觀才真正從外在要求變成內在同化。其次,要有意識地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潛在課程的作用。大學校園里要充分利用講座、紀念活動、校園廣播、運動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大學生進行德育熏陶。再次,價值觀教育的范圍要走出課堂,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社會生活的大課堂里磨煉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應當能夠代表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面對市場經濟和全球化的時代召喚,當代大學生理應朝著這樣的價值取向努力:誠樸進取,勵學敦行,以奉獻社會為信仰,以報效祖國為幸福,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融入到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昌盛中去;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既敢于競爭,又善于合作,在相互愛護、相互學習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共同目標;海納百川,博采眾長,既保持鮮明的自我氣質,又能以厚德載物,致力于人類的和平與幸福。
心理包括心理現(xiàn)象和個性心理特征。心理現(xiàn)象是指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人們在興趣、能力、氣質、性格上的特征。心理對物質的反映具有客觀性、主觀性的社會性,其客觀性是指心理活動是物質世界的“復寫、攝影、模寫”。
在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競爭越來越激烈,無論是家庭、生活、學習和就業(yè)等等各方面都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這一壓力不僅對步入社會的人造成影響,也對我們在校的大學生造成了影響。大學生在大學生活和學習中,一些事情一旦處理欠妥,就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產生不可忽視的危害。特別是現(xiàn)在一部分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就讀大學對于他們而言是第一次獨立地生活,在人際交往上可能過于強調以“自我為中心”,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不夠,出現(xiàn)交際困難。同時害怕遇到挫折,虛榮心又強烈,對一些細小問題無法進行冷靜處理等,所以容易在心理上走向偏激??紤]到這些,就容易出現(xiàn)情緒波動等一系列不良狀況,出現(xiàn)心理障礙。
此次關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查,我們收到了113 份問卷調查,分別來自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同學。不同的學習階段面臨著不同的壓力,這些壓力中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學習方面的、生活方面的等等的壓力,針對不同的壓力不同的人處理的方式有所差異,從中我們也看到了部分同學面對壓力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針對積極的我們要努力宣傳,而對于一些消極的思想我們也提出來相應的解決措施,對癥下藥,希望可以對同學們有所幫助。讓同學們學會以積極地態(tài)度應對以后未知的一切困難,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和完美。
問卷調查設置了11個題目,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現(xiàn)在的大學生活,26.55%的同學認為是輕松快樂的,在這輕松快樂的部分同學中一部分認為大學生活可能是混日子,來拿個畢業(yè)證而已;而也有一些同學掌握了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輕松搞定一切。50.44%的同學認為還是有點壓力,這些壓力大部分來自學習方面的壓力,大學四年考級考證對我們來說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本專業(yè)的資格證,它是我們畢業(yè)后找工作的敲門磚,為此我們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在此期間還得承受一次次的失敗,由此看來“象牙塔”的生活中還是有壓力存在的。15.93%的同學感覺壓力過大,可能是自己無法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所導致的,也有可能給自己的壓力過大、父母的期望過高導致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了,這就需要我們找到正確的方式,調整過來,在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學會享受大學生活的美好。7.08%的同學難以因對大學生活,可能由于自身學習的能力欠缺導致無法適應大學生活。
對于大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不能解決時,42.48%的同學選擇自己解決,不尋求任何人的幫助;11.5%的同學會選擇向學院老師幫忙;7.96%的同學會選擇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咨詢,解決困惑;38.05%的同學還有其他的一些方法。不論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只要能解決我們的問題都是好的,這樣才能讓我們在以后的道路上繼續(xù)奮勇向前。
對于大學生的壓力來源中,85.84%的同學是因為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壓力,不同的專業(yè)知識難度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學習,不斷進步。38.94%的同學因為人際關系的緊張感到煩惱,我們的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性格都有所差異,這就需要時間讓我們進一步的去了解;部分同學可能因為天生內向,也會導致人際關系的緊張。21.24%的同學覺得社團工作太多,讓他們感到除了學習之外就是工作,社團工作給我們提供了鍛煉的機會,但同時壓力也是不小的。44.25%的同學是因為生活費用不夠,可能周末跟朋友在一起就把所有的生活費開支了,不懂得合理的分配和利用。26.55%的同學是對顏值的不自信,對自己的外貌很在乎。23.89%的同學認為處理與戀人之間的關系,大學期間的戀愛是純潔美好的,不能輕易辜負了對方的好,同時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去處理。8.85%的同學還有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
有了壓力,就有緩解壓力的方式。70.8%的同學會選擇跟自己的朋友和閨蜜傾訴;23.01%的同學會選擇發(fā)朋友圈和微博進行吐槽;38.05%的同學選擇玩手游分散注意力;24.78%的同學選擇瘋狂購物,這也要在自己的經濟能力范圍之內才能夠達到的;37.17%的同學選擇大吃大喝一頓,在飽足感中緩解壓力;10.62%的同學還有其他的一些方式,這是根據(jù)自己的承受能力來選擇的。
進入大學后,我們開始結識了新的朋友,朋友在我們大學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79.65%的同學通過同學朋友介紹、52.21%的通過網絡、42.48%的同學通過社團、13.27%的同學通過家人親戚的介紹、6.19%的通過其他的一些方式來認識新朋友。作為朋友我們就要懂得且行且珍惜。
生活中總免不了矛盾的出現(xiàn),66.37%的同學是由于朋友同學之間的生活習慣的不同;8.85%的同學是因為經濟利益的糾紛;10.62%的同學則因為感情的問題;還有14.16%的同學因為其他的一些原因而產生了矛盾。
如果舍友之間發(fā)生矛盾,76.11%的同學會主動調解;14.16%的同學會支持自己認為有理的一方,并加入爭執(zhí);9.73%的則選擇旁觀,不予理睬。
如果舍友中有你不喜歡的,78.76%的同學選擇和平相處,求大同寸小異,這還是很好的;15.04%的同學會選擇不理他,無視他人的存在;5.31%的會選擇忍氣吞聲,私下找別人傾訴;0.88%的同學選擇水火不容,說他的不是。
在談及專業(yè)學習成績時,47.79%的認為非常重要,所以得好好上專業(yè)課;39.82%的認為重要;9.73%的認為一般,沒多大的影響;2.65%的同學認為不重要。
對于大學期間的戀愛,50.44%的同學認為是一段真摯的感情,人生不可或缺的寶貴經驗;42.48%的同學認為遇到喜歡的會選擇嘗試,沒有則不會;1.77%的同學認為為了面子需要,順應潮流;5.31%的覺得無所謂。
有了一段好的感情,就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84.96%的同學認為坦誠信賴是最基本的;77.88%的同學認為應該有責任心;75.22%的同學認為是尊重;60.18%的認為是浪漫幽默;50.44%的同學認為是慷慨;58.41%的認為只有忍耐容忍才能維持一段感情;4.42%的同學是因為其他原因。
無論是學習還是戀愛,都是我們大學中的最珍貴的記憶,遇到困難無論采取什么方式,我們都需要積極去應對,且行且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大學時光。
由于某些心理問題的存在對大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不利于大學生朝著良性方向發(fā)展,為了使大學生能早日走出心理障礙的陰影,擁有健康的身心并且能健康的成長,我們提出了改進措施:
首先大學生應該提高思想意識,學會自我認識。因為自我認知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制約著人格的形成、發(fā)展,在人格的培養(yǎng)中有著強大的動力功能。所以大學生要努力拓寬生活范圍,增加生活閱歷,打破自我封閉的思想,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社交活動,這樣有助于自我認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心理問題的產生,同時也可以使同學們意識到心理問題對我們自身成長和成材的不利影響,當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不能逃避,要敢于正視它,自己無法解決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如向親人和朋友傾訴,向心理醫(yī)生咨詢等,以便對癥下藥,早日從心理障礙的陰影中解脫出來。
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大學生自身的性格和學習有關,要學會做好前期的預防工作。所以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多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自己的心情,為自己減緩壓力。
對于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只要努力尋找克服這類現(xiàn)象的調控措施,比如遵守交往的原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達到和諧、友愛、互助的積極效果。這些原則包括平等原則、互利原則、信用原則、相容原則。另外還要增加自信和學會恰當?shù)慕巧缪?。只要不斷增強自己在交往方面的心理素質,就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社會性交往,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建立健全大學生信息網。在傳授網絡應用知識的同時,注意加強網絡素質教育,宣傳網絡使用的道德規(guī)范,使學生上網時能夠進行比較好的自我管理。因為網絡知識缺乏是影響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的主要障礙,也是造成大學生對網絡產生依賴而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
大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都與家庭環(huán)境有關,家長與子女的關系最為密切,父母的溫暖和理解可降低和緩解子女的焦慮情緒。因此家長應該做到以平等的地位與子女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并且在子女成長的各個時期注重對子女的正確引導和心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意識。
雖然壓力最終要靠自己解決,但正確及時的疏導可以促使大學生盡快走出這一陰影,早日以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這就向學校提出了要求:高校應該多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了解,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心理問題或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講座,心理健康教育課等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解決心理問題的服務。心理問題在不同年級的男女生中存在各自的差異,在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與心理咨詢時,應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而有所不同。對個別心理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可進行專門的指導,向他們提供各種幫助,提高其心理素質。
雖然學習十分重要,但也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文化娛樂以及體育活動等方面的鍛煉,使他們能接觸更多的事和物,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積極組織開展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要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大學生廣泛的興趣和高遠的志向。使他們不斷地擴展視野,增長才干,陶冶情操,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增強集體主義精神。改進社會實踐教育方式,通過公益性的服務活動、勞動實踐教育等,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習慣、從而樹立勞動觀念,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建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能使人心曠神怡,精神愉悅,減少心理沖突。欲求良好的心境,必須有良好環(huán)境。要通過創(chuàng)造和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使大學生專心致志地學習,在高雅、健康的心態(tài)下學習。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當今大學生價值取向及心理素質方面的相關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更多自身存在的問題。由于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的不同,當代大學生普遍都存在一些問題。但從總體上來看,當今大學生群體是好的,只有實事求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癥下藥,才能培養(yǎng)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健康的心理的大學生群體。學校和社會要相互合作,共同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又充滿希望和愛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大學生,我們要樹立正確價值觀,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心理素質,以便獲取更好的成長,并擔負起時代重任、引領時代潮流。
大學四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因其匯聚了大學生青春最熾熱的年華而影響深遠,有的人在這里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也有人在這里走向了永遠的迷失。大學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驕傲和沮喪,也充滿青春的美好與苦惱,大學風景線,永遠是人生中最動人的篇章,而大學生群體,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舞動我們的青春,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