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令
我喜歡唱卡拉OK,尤其是退休后,時常想去KTV瀟灑一把。可是費用問題成了我較為頭疼之事。盡管量販式KTV較為便宜,但欲放開盡情玩樂,偶爾為之尚可,長此以往,經(jīng)濟甚感吃力。
有一天上午,外孫到我家來玩,尚未到吃午飯時間,只見他在我的臥室內(nèi)掏出手機,對著手機搖頭晃腦地唱了起來。爾后將其錄音放出,盡情聽著自己所唱的歌曲,怡然自得地陶醉其中。我饒有興趣地問外孫,手機也能唱卡拉OK?外孫見我這般模樣,爽朗地對我說,外公你out(落伍)了。
手機能唱卡拉OK,既節(jié)約、省錢,又低碳、環(huán)保,而且在K歌時還能同步顯示字幕,精確到每個字,同時加入的自動混響和回聲效果,可媲美在KTV演唱時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于是我虛心謙恭地主動拜外孫為師,爾后手把手地教起我來。他讓我首先點擊頁面中的藍色“喇叭”小按鈕,進入到點唱環(huán)節(jié)。然后直接通過“最熱K歌榜”和“歌星點歌”來搜索到想要唱的歌曲。將點好的歌進行下載,接著插上耳機,開始錄制自己所唱的聲音,最后放出來便OK了。
我按照外孫的指點,慢慢體會。到翌日晚上特意到外孫家中,親自演示給外孫看。他見我能獨立作業(yè)了,小臉蛋上露出贊許與欽佩的神色。
學會手機K歌,自此唱響生活樂開懷。每當我聲情并茂地唱完一首歌后,便使用打分系統(tǒng)對自己所唱的歌曲做一個評價,倘若分數(shù)差了便打開原唱仔細聆聽,細心查找不足;如果分數(shù)高了,決不翹尾巴,然后照樣對照原唱,爭取錦上添花。一首歌曲感到自我滿意了,便分享到社交網(wǎng)絡上去“以歌會友”。
我喜歡唱老歌老調(diào),也愛唱臺灣校園歌曲,張明敏的《故鄉(xiāng)的風》、齊豫的《橄欖樹》、李建復的《龍的傳人》等。這些歌聲伴隨我度過了青春年華和激情燃燒的歲月,三十多年后,在手機“唱吧”里重拾往日歌聲,既是一種懷念、消遣,也是一種尋找知音老友的好法子。
手機K歌悄然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甚至周圍朋友對我的看法。一首首上傳的“作品”拉近了我與網(wǎng)友及粉絲之間的距離。雖然我僅僅才上傳了二十多個作品,僅200人聽過,可是在我的網(wǎng)友間已經(jīng)不脛走紅。仿佛一夜之間,大家才發(fā)現(xiàn)我這個上了年紀的,平時又沉默寡言的人,竟然有如此讓人驚嘆的歌喉和驚艷的樂感。而今,我在外孫指點下,在唱吧里開了三四個QQ群,每天開心地與粉絲互動,消除了宅男寂寞,放松了心情,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為了讓老伴兒也能分享到我K歌的快樂與趣味,我很快從手機唱吧新版本中尋找到具有合唱功能的頁面,與老伴選擇了共同喜歡的《九九艷陽天》《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明明白白我的心》等經(jīng)典男女聲對唱歌曲。我唱完男聲部分,爾后再紳士般地邀請老伴兒唱另外半部分,一首全新的屬于夫妻二人的歌曲“竣工”后,再通過手機放出,無論好聽歹聽,各自取長補短,相互糾正,再來一遍,有了進步,開懷大笑,那種愜意與快感決非是KTV所能感覺和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