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 胡錦武 陳毓珊
近期,山西、北京、安徽檢察機關分別依法對山東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季緗綺涉嫌受賄、貪污案,遼寧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劉強涉嫌受賄、破壞選舉案,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李貽煌涉嫌受賄、貪污、挪用公款、國有企業(yè)人員濫用職權案提起公訴。
值得注意的是,三人均為國企出身,從公布的案件看,三人做高管時“靠企吃企”大搞利益輸送,此后任高官時“運籌帷幄”熱衷權力尋租,其共性特點引人深思。
由企業(yè)高管到政界高官,是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渠道之一,既體現(xiàn)了五湖四海的用人原則,又能延攬人才促進服務型政府構建。
少數(shù)國企高管在自身“老板心態(tài)”“交易心態(tài)”“同僚心態(tài)”等催化下,私欲放縱,逐漸走上貪腐之路。爾后“商而優(yōu)則仕”,“前高管、后高官”,折戟仕途。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警示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國有企業(yè)“一把手”的監(jiān)管力度,更好地強化他們的“四個意識”,提高“八大本領”。
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生活奢靡、貪圖享樂;有的政治信仰缺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有的搞團團伙伙、培植私人勢力;有的違規(guī)從事盈利活動,搞權色、錢色交易……記者梳理調查發(fā)現(xiàn),少數(shù)“由商入仕”的干部存在三種共性心態(tài):
其一,“老板心態(tài)”,把國企當私企,濫權謀私。
觀察紀檢監(jiān)察機關通報的一些典型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部分落馬官員在國企擔任高管期間獨斷專行,無視規(guī)則,濫權謀私,把企業(yè)當成“自留地”,搞“一言堂”“家長制”,往往給企業(yè)造成巨額損失。
例如,河南洛陽市委原書記陳雪楓,2004年至2011年間,身為國有公司人員,違反相關規(guī)定,濫用職權,在國有企業(yè)增資擴股中,擅自決定不對相關資產進行評估,在股權收購中,擅自決定收購項目、收購價格,造成國有企業(yè)損失2.24億余元,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位曾在某落馬官員任職企業(yè)里工作的干部坦言,與其共事期間,企業(yè)上下被這樣一種觀念誤導:他是“一把手”,日常代表著公司的黨政組織,他的意圖就是組織的意圖,他的指示不容分辯、必須照辦,否則就是失職瀆職。
其二,“同僚心態(tài)”,熱衷“圈子文化”,帶來塌方式腐敗。
一名官員落馬后交代稱,他當高管處理對上關系時,輸送利益、巴結討好,以此換取支持關照;處理對下關系時,誰支持他、聽招呼、“孝敬”財物,他就關照誰、給誰機會,在企業(yè)形成了一個以他為中心的利益圈子。由于他在國企擔任領導職務期間拉“同僚”、結團伙,信奉“圈子文化”,對所謂“親信”堅持帶病提拔,導致企業(yè)形成塌方式腐敗。
一名國企中層干部說,該國企曾出現(xiàn)過腐敗窩案,自己也曾經有過一種甘當“小兄弟”的心態(tài),主動套近乎、討好逢迎“小圈子”。“因為擔心被‘邊緣化。”他說。
其三,“交易心態(tài)”,將“官場”變“商場”,推崇利益交換。
個別“由商入仕”的干部甘于被“圍獵”,收受禮品、禮金,默許親屬利用其職務影響謀取私利,大搞權色、錢色交易,把商人、商場的交換原則帶到黨政機關。
據(jù)紀檢監(jiān)察機關通報,安徽省原副省長陳樹隆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長期利用職權和職務影響進行經商盈利活動,大肆攫取巨額經濟利益,將商品交換原則帶入黨內政治生活,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嚴重破壞政治生態(tài)。
一名落馬官員也在懺悔錄中坦言,商品交換原則已經滲透到他的心靈深處,在處理關系時,骨子里忍不住搞權錢、權權交易,說到底都是利益交換。
只有完善對國企“一把手”的監(jiān)督,才能規(guī)范高管權力運行,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
據(jù)了解,此類落馬官員中,有的在國企任職期間經營成績突出,于是自恃“掌控一方”,居功自傲,我行我素,其他班子成員不想管、不敢管,有的甚至連基本的黨組織生活都不參加,黨內民主監(jiān)督形同虛設。
例如,某個從高管到高官的落馬官員九年不參加所在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會;有個落馬官員把黨委中心組學習安排到高爾夫酒店,名義上是學習,實際上是打高爾夫球;有落馬官員稱,民主生活會上的發(fā)言稿都是秘書代筆,更別提檢討和剖析自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了。
與某落馬官員在國企共事的干部表示,對落馬官員的貪腐行為“聽到過議論、看到了現(xiàn)象”,但沒抵制、沒斗爭,明哲保身,當老好人。一名國企紀檢干部坦言,在對“一把手”進行同級監(jiān)督時存在“怕”的思想,不敢擔當。
江西一名落馬廳級干部曾在某省屬國企擔任“一把手”六年多,在他執(zhí)掌該國企期間,企業(yè)黨代會基本上沒開過,企業(yè)政治生態(tài)不斷惡化,甚至連生產經營工作也習慣于搞幕后運作,先私定“盤子”,再開會通過,嚴重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
“對國企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應倍加重視?!北本┐髮W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由于監(jiān)督出現(xiàn)弱化甚至缺位,有的國有企業(yè)就像“封閉的王國”,少數(shù)國企高管甚至把企業(yè)當成了“私人領域”,為了一己私利,對企業(yè)發(fā)展不負責任,大搞權錢交易、錢錢交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少數(shù)高管任高官后落馬的現(xiàn)象警示我們,對國企高管需進一步筑牢反貪腐“防火墻”。
整治監(jiān)管“無力癥”。針對國企“一把手”監(jiān)督制約不力的情況,受訪人士建議,采取相應措施強化對國企“一把手”政治建設方面的要求。不能簡單地把國企作為普通經濟主體,不能只強調經濟屬性,不能事事僅從經濟效益出發(fā),應進一步明確國企的功能定位。
破除關系“依賴癥”。多位受訪人士認為,要切實規(guī)范國企黨組織的黨內政治生活,領導干部要以講實話、干實事檢驗和錘煉黨性,做到敢批評、真批評、嚴批評,杜絕“小團體”“小圈子”,摒棄“‘一把手不能得罪”及“找靠山”“認兄弟”等錯誤思想,堅決消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癥。同時,改進落實責任機制、動力機制、考核機制,幫助各級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嚴防官場“生意經”。嚴防把商品經濟交易的原則帶入官場。業(yè)內人士建議,可以借鑒江西2017年以來開展的“三會一書兩公開”警示教育的經驗做法,結合腐敗典型案例,通過召開支部處分決定宣布會、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等,向黨內公開有關案情、向社會公開整改情況,把紀律規(guī)矩嚴格起來,把錯誤的思想觀念扭轉過來。
莊德水建議,一是完善國企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全面考核國企“一把手”的“四個意識”、廉潔自律情況、政治能力、經濟管理、員工口碑等等;二是加強對國有企業(yè)權力運行的監(jiān)督,完善企業(yè)內部監(jiān)督管理機制,杜絕“一把手”擁有“絕對權力”。
(摘自七一客戶端/《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