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應該盡量把工作做好,避免失誤;出現(xiàn)問題時應盡力挽回損失,同時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下屬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
工作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陪領導吃飯,和領導出行,向領導匯報工作。但是每次這樣單獨和領導一起時,很多人總會感到非常別扭,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和領導相處只要記住兩點就行:領導也是凡人,不是想象中的妖魔鬼怪;上級看中的永遠是下屬的業(yè)務能力,說話的藝術也要和干事的能力相匹配。
有些話,最好不要說!
簡單草率地拒絕
句式1:“我不知道”“我不了解”
句式2:“我不會”“我沒學過”“我沒做過”“我沒經(jīng)驗”
這些語句通常在兩種情況下出現(xiàn)。一種情況是領導希望了解一些信息,下屬提供不了,此時很多人會用句式1。另一種情況是領導交代的任務,下屬沒有能力完成,或者不樂意接受,此時會用句式2。
不管是哪種情況,簡單草率地拒絕都會阻斷交流,不僅讓領導掃興,而且會傳達給領導這樣的信息:這個人不行,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都不會做。
為領導提供信息、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是下屬的職責。如果下屬確實不知道,不了解領導希望得到的信息,那就努力去搜集,然后再匯報。你可以說:“對不起,這個問題我不太了解。我馬上去調查,盡快向您匯報?!?/p>
如果確實沒有把握做好領導交辦的工作,那就先弄清楚領導的目的和要求,努力試著做,或者向經(jīng)驗豐富的同仁前輩請教。如果還是無法完成,就如實向領導匯報已經(jīng)做到哪一步,困難在哪里,看領導怎么安排。
事不關己地敷衍
句式:“您是領導,您說行就行”“您是領導,你覺得行就行”
這些語句一般會被下屬用來回答領導就某個問題向下屬征求意見時。這樣的回答至少有三個后果。第一,中斷了談話,讓領導很掃興;第二,容易給領導留下這樣的印象:這個下屬對工作不感興趣,或者沒有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第三,阻斷了領導想根據(jù)下屬提供的新信息重新決策的嘗試,增加了決策的風險。
其實,無論領導是否向下屬征求意見,最終拍板的還是領導。之所以向下屬征求意見,并不是讓下屬來做決策,只是領導希望從下屬這里得到些新的信息,以便做出最后的決定。
所以,對于領導的咨詢,下屬都應該當作領導交辦的工作積極對待,提供力所能及的意見或建議。這是下屬的職責。
不假思索地疑問
句式:“為什么?”
領導發(fā)布指示或者交代任務時,下屬最好少問為什么。下屬應該弄清楚的是任務的具體內容和要求,這樣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至于原因,很多情況下下屬應該根據(jù)自己對領導和單位的了解去分析。
下屬的主要任務是為領導分憂,減輕其工作量,所以,只要不影響任務的完成,有些“為什么”可以不問。如果覺得不知其所以然會影響工作,那么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情況提出一些看法,試著與領導繼續(xù)交流。
不加思考地反問
句式:“是嗎?”“真的嗎?”“不會吧?”“不至于吧?”
在聽完一個情況介紹或者較為新奇的觀點之后,因為有所懷疑,人們常常會用以上的反問句。但是,下屬與領導交流時應堅決避免這么問,因為這么問等于是在質疑領導,也就是質疑領導的權威。這是下屬工作的大忌。一般情況下領導的話是公正可信的,因而是可行的,不容隨意質疑。
如果真的覺得領導的某些言論或者介紹的某種情況不可思議,可以換一種方式提出來,比如,可以用“您是說……(重復領導談話的主要內容)”“我覺得……”等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推卸責任地辯解
句式:“請聽我解釋”
這句話一般被用來說明失誤的原因或理由,會給人留下推卸責任的印象。工作中出現(xiàn)失誤時,領導最希望聽到的是下屬準備怎么解決,怎樣把損失降到最低。
所以,下屬應該盡量把工作做好,避免失誤;出現(xiàn)問題時應盡力挽回損失,同時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下屬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
(摘自《啟迪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