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沙武田說他與敦煌之間的關系,是命運之神冥冥之中注定的。
當年他考大學,考古學是小眾專業(yè),西北大學在整個甘肅省只招一個學生。上大學后,選工作,老師給他推薦了河北省考古所,在石家莊,離北京近,雖然覺得沒什么概念,但也挺好的。
一次回老家,他的堂兄和他后來的老師(敦煌學者馬德)認為他可以去敦煌研究院,“那是甘肅文博單位最好的。”當時敦煌研究院很缺考古專業(yè)的人才,每年去的學生很少,因為都說那里條件艱苦。
他決定去敦煌時,在蘭州簽協(xié)議,負責的工作人員對他說,小伙子可以先去敦煌看一看,萬一嫌條件不好,可以不去的。
沙武田當時已經(jīng)有想法了,自己選擇的,自己肯定愿意去。1996年的7月15日,沙武田坐火車到了敦煌?!坝∠筇羁塘?。”下了火車以后,坐一輛中巴往城里走。
進了敦煌城以后,在城里休整轉(zhuǎn)悠的時候,碰上一位來自青海的姓苗的老先生。老先生在城里開了一家篆刻工藝品店,他個人也是做篆刻的。沙武田在大學里也是做篆刻的,他就在旁邊看他工作。老先生問他,“你也喜歡?”沙武田就把自己篆刻作品拿出來給他看,并說自己就要到莫高窟工作了。
老先生聽了很高興,他送給沙武田一把刻刀。后來每次進城,沙武田都去他的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后來他們搬走了,那時候沒有通訊沒有這么發(fā)達,兩個人從此失了聯(lián)絡。
老先生送的那把刻刀,沙武田現(xiàn)在還留著。
沙武田對敦煌的第一印象拐了幾個彎。到文化路一帶,就覺得敦煌這個地方真好,一路都是有樹,周圍是良田,當時正值夏天,哪哪都是生機。但是從文化路口一轉(zhuǎn),就什么都沒有了,整個就是荒蕪,繼續(xù)往里走,一到莫高窟,又是一方洞天。
他在那一方天地里待了18年。手持手電在窟內(nèi)細細觀摩的書生樣子,定格在同事的心目中。
2004年,他決定從莫高窟到陜西師范大學任教。他說,除了個人原因外。主要是想回到學校通過帶學生來進行更廣意義上的做學問,不然的話在敦煌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學問。
他說,常年研究敦煌的人,有一個特點,容易就敦煌論敦煌,“基本上就是我就按這個敦煌石窟講,因為我守著敦煌我就講敦煌就可以了?!倍@樣的話,人的境界與格局就容易放不大。
最終選擇西安工作、生活,是因為沙武田認為真正理解敦煌還是要從長安出發(fā)。特別像隋唐這段時間,解讀最盛時期的東西,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出來以后,做學問就不再僅僅只是一個人的事情了,而變成一個團隊的事情。每年招博士每天有碩士生,沙武田要給他們找事干。他說他學術成長路上的老師給他這樣的指引。“他們都是好老師,不僅個人學問做得好,還都是有大規(guī)劃的學者,能引領一個團隊往前走。很多時候,學問做得好的人多,但是學科建設做好的人并不多,而且都做得好的那就更少了。”
他抻著勁兒,在自己人生路上往前走。
采訪當天,值馬德(沙武田的老師)也在西安。晚上,沙武田與馬德及一眾曾經(jīng)在敦煌莫高窟工作的人相聚,席間進來一人,對著馬德說,“馬老師,你是一個好人。我去敦煌也是因為看了你寫的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