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兆君,李金峰,趙 鵬,劉世亮,方先芝,劉紅恩 *
(1.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2.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河南 鄭州 450002)
【研究意義】硒是人類和牲畜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保護細胞膜、增強機體免疫力的功效[1],已被科學界認定為有效的“抗癌之王”、“生命火種”[2-3]。硒在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細胞抗氧化系統(tǒng)中均有重要作用,缺硒可加速機體衰老并可能導致癌癥、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4-5]。近年來,人們對于硒與植物代謝和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硒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也具有重要影響[6],通過參與植物體內(nèi)蛋白質(zhì)代謝、能量代謝、抗氧化作用以及與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發(fā)揮其生理功能[7]。資料表明,我國有72 %的地區(qū)、約7億人口處于缺硒狀態(tài)[7-8]。膳食中硒攝入量的不足,嚴重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根據(jù)中國營養(yǎng)學會的調(diào)查報告,我國成人每日的硒攝入量僅為26.63 μg,距中國營養(yǎng)學會和國際硒學會推薦日攝入量50 μg相差甚遠[9]。研究表明,以亞硒酸鈉作為人體和動物的直接硒源,其風險性較大,通過食物鏈轉(zhuǎn)化,從中獲取適量的硒營養(yǎng)則是一條安全、價廉、可行的途徑[10]。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是我國北方人民的主要口糧。小麥中的有機態(tài)硒對人體安全、有效,因此提高小麥籽粒硒含量,開發(fā)富硒食品,以增加以小麥為主食人群對硒的攝入量,已顯得尤為重要[7]。【前人研究進展】磷作為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11],與硒雖為不同族元素,但它們在土壤中均以陰離子形態(tài)被植株吸收,離子半徑和理化性質(zhì)類似[12],因此兩者在植物吸收和生理代謝過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但是,關(guān)于磷、硒在植物體內(nèi)的相互影響,卻出現(xiàn)了相互矛盾的研究結(jié)果。Cater等 (1972)在美國觀察到在14種土壤中添加磷,增加了硒在紫花苜蓿中的吸收和積累[13]。Singh等(1976)指出施鋅能增加三葉草硒含量[14]。然而,也有報道稱施磷能顯著降低植物對硒的吸收[15-16]。Liu等(2004)指出當施磷水平能滿足水稻生長需求時,能促進硒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累積,但是施磷過量時反而抑制了地上部硒累積;而對于根系,增加的施磷水平則顯著降低了硒含量[17]。趙文龍等(2013)研究表明當施硒濃度較低時,施磷對根系和地上部硒含量有降低作用,而當硒濃度較高時,施磷可提高小白菜根系和地上部硒含量[18]。因此,有關(guān)磷對植物硒吸收的影響,與硒、磷的施用水平有關(guān)?!颈狙芯壳腥朦c】本文通過水培試驗,分析冬小麥幼苗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質(zhì)重、根冠比、磷、硒含量、累積量及遷移系數(shù),探究磷硒配施對磷、硒吸收、累積和遷移的影響?!緮M解決的關(guān)鍵問題】為深入認識植物磷、硒互作效應,推動小麥生產(chǎn)中合理施用磷肥和硒肥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1.1 供試小麥 供試小麥品種為豫農(nóng)416,由國家小麥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提供。
1.1.2 供試營養(yǎng)液 試驗采用改良的霍格蘭營養(yǎng)液,其配方為:945 mg /L Ca (NO3)2·4H2O,607 mg /L KNO3,493 mg/L MgSO4·7H2O,20 mg /L EDTA-Fe,2.86 mg/ L H3BO3,1.81 mg /L MnC12·4H2O,0.22 mg/L ZnSO4·7H2O,0.08 mg/L CuSO4·5H2O和0.02mg/L (NH4)6Mo7O24·4H2O。
試驗分別設(shè)置3個磷水平(0.31、3.1、31 mg/L)和3個硒水平(0、0.1、1.0 mg/L),采用完全交互設(shè)計,共9個處理:P0.31Se0,P0.31Se0.1,P0.31Se1.0,P3.1Se0,P3.1Se0.1,P3.1Se1.0,P31Se0,P31Se0.1,P31Se1.0,分別以NaH2PO4·2H2O和Na2SeO3·5H2O作為肥源,每個處理重復3次。
試驗所有器皿先用2 mol/L HCl 浸泡48 h,后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小麥種子先用98 %乙醇消毒30 s,后用0.5 %次氯酸鈉溶液消毒30 min,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播于醫(yī)用紗布上25 ℃恒溫催芽。7 d后,選擇大小一致的小麥幼苗,移植于盛有3.8 L營養(yǎng)液的塑料盒并放置在人工氣候室(溫度20~25 ℃、光照時間14 h、濕度60 %、光照強度400 μmol/ m2/s)中培養(yǎng)。首先在1/4濃度營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周,然后在1/2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一周,最后在完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至收獲。為了保證營養(yǎng)液具有足夠的濃度,每3 d更換1次營養(yǎng)液。為盡量避免試中可能的微量元素污染,營養(yǎng)液采用去離子水配制(電阻率> 18 MΩ.cm,25 ℃),所用試劑均采用分析純級別。小麥幼苗生長30 d后,分地上部和根剪開,去離子水沖洗干凈,105 ℃殺青30 min后60 ℃烘干至恒重,并記錄地上部和根干物質(zhì)重。植物樣品粉碎過篩,測定Se、P元素的含量。
植株磷含量采用濃酸硫-高氯酸(4∶1)消化-釩鉬黃比色法[19]。
植物硒含量采用原子熒光測定[20]:稱約0.15 g 樣品于三角瓶中,加入4∶1的硝酸和高氯酸混合液10 mL,靜置過夜后于170 ℃消化至冒白煙且只剩余約3 mL左右時取下,冷卻后加入10 mL (1∶1)的鹽酸繼續(xù)加熱,消化至白煙產(chǎn)生,只剩少許消化液時取下轉(zhuǎn)移至25 mL容量瓶中,上機測定。
植株養(yǎng)分累積量=植株養(yǎng)分含量×干物質(zhì)重
植株養(yǎng)分遷移系數(shù)=植株地上部養(yǎng)分含量/地下部養(yǎng)分含量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Excel 2003和SPSS18.0程序進行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采用雙因素方差分析,主效應及交互效應分析采用F-test,各處理平均值的多重比較采用Duncan-test。
表1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干物質(zhì)重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dry matter weight in winter wheat seedlings (g/pot)
注:表中各處理數(shù)據(jù)為3個重復的平均值,不同的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處理之間在P<0.05水平差異顯著;**和*分別表示磷、硒處理主效應及交互效應在P<0.01和P<0.05水平下顯著。下同。
Note: Data in the table are the mean of three replicates; The different small letters mean significant atP< 0.05; ** and * mean significance atP< 0.01 andP< 0.05 the main and interactive effect of P and Se, respectively.The same as below.
由表1可知,在Se0和Se0.1水平下,P31處理可顯著提高冬小麥地上部的干物質(zhì)重,較P0.31處理提高幅度分別為49.5 %和41.5 %;在Se1水平下,P3.1和P31處理可顯著提高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其增幅分別達66.3 %和104 %。在P0.31和P31水平下,Se1處理顯著降低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其降幅分別為43.5 %和22.9 %。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最高值出現(xiàn)在P31Se0處理,而最小值則出現(xiàn)在P0.31Se1處理,前者為后者的2.64倍。
在Se0水平下,P3.1和P31處理均顯著降低根系干物質(zhì)重,較P0.31處理降幅分別為33.3 %和23.7 %;在Se0.1和在Se1水平下,根系干物質(zhì)重在施磷處理之間未達到顯著差異。在P0.31水平下,Se0.1和Se1處理顯著降低根系干物質(zhì)重,其降幅分別為14.5 %和31.7 %;在P3.1和P31水平下,不同硒處理之間的根系干物質(zhì)重無顯著差異。磷、硒對小麥根系干物質(zhì)重存在極顯著的交互效應。
如表2可知, 在3個施硒水平下,P3.1和P31處理均可顯著降低冬小麥根冠比。在3個施磷水平下,Se1處理顯著提高根冠比,較Se0增幅分別達19.6 %、31.0 %和38.5 %。小麥根冠比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P0.31Se1和P31Se0處理。
如表3可知,在3個施硒水平下,與P0.31處理相比,P3.1和P31處理顯著提高冬小麥地上部磷含量和累積量。在P31水平下,Se0.1和Se1處理顯著降低地上部磷含量,其降幅分別為9.80 %和11.1 %;在P3.1水平下,Se1處理顯著降低地上部磷累積量,其降幅為26.9 %;在P31水平下,Se0.1和Se1處理顯著降低地上部磷累積量,其降幅分別為21.9 %和32.2 %。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P31Se0和P0.31Se0.1處理。磷、硒對地上部磷累積量存在極顯著的交互效應,其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P31Se0和P0.31Se1處理。
如表4可知,3個施硒水平下,與P0.31處理相比,P3.1和P31處理顯著提高根系磷含量和磷累積量。在P0.31和P3.1水平下,施硒對根系磷含量和磷累積量均無顯著影響,而在P31水平下,Se0.1處理顯著提高根系磷含量,增幅為3.1 %,Se1處理顯著提高根系磷含量和磷累積量,其增幅分別為16.1 %和25.4 %。磷、硒對根系磷含量和磷累積量分別存在顯著和極顯著的交互效應,最高值均出現(xiàn)在P31Se1處理,最小值則分別出現(xiàn)在P0.31Se0和P0.31Se1處理。
表2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根冠比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root/shoot ratio in winter wheat seedlings
表3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地上部磷含量及累積量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phosphorus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shoot of winter wheat seedlings
表4 磷硒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根系磷含量及累積量的影響Table 4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phosphorus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root of winter wheat seedlings
表5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地上部硒含量及累積量的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selenium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shoot of winter wheat seedlings
如表5可知,在Se0.1和Se1水平下, P3.1和P3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含量顯著低于P0.31處理;在Se1水平下,P3.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累積量顯著低于P0.31處理。在P0.31水平下,Se0.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含量是Se0處理的10.9倍,Se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含量和累積量分別是Se0處理的47.8倍和27.1倍;在P3.1水平下,Se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含量和累積量分別是Se0處理的37.8和29.6倍;在P31水平下,Se1處理下的地上部硒含量和累積量分別是Se0處理的30.0和23.1倍。磷、硒對地上部硒含量和硒累積量分別存在極顯著和顯著的交互效應,其最高值出現(xiàn)在P0.31Se1處理,最低值出現(xiàn)在P31Se0處理。
如表6可知,在Se0.1和Se1水平下,與P0.31處理相比,P3.1和P31處理顯著降低根系硒含量和累積量。在P0.31水平下,Se0.1和Se1處理下根系硒含量和累積量均顯著高于Se0處理;在P3.1和P31水平下,Se1處理下根系硒含量和累積量均顯著高于Se0處理。磷、硒對根系硒含量和累積量均存在極顯著的交互效應,其最高值出現(xiàn)在P0.31Se1處理,最低值出現(xiàn)在P0.31Se0處理。
表6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根系硒含量及累積量的影響Table 6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selenium content and accumulation in root of winter wheat seedlings
表7 磷硒配施對冬小麥幼苗磷、硒遷移系數(shù)的影響Table 7 Effects of phosphorus combined with selenium on transport coefficient of phosphorus and selenium in winter wheat seedlings
如表7可知,P31處理僅在Se0水平下顯著提高磷遷移系數(shù),增幅為31.4 %;Se1處理顯著降低P31水平下的磷遷移系數(shù),降幅為23.9 %。磷遷移系數(shù)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P31Se0和P0.31Se1處理下。
在Se0水平下,P3.1和P31處理顯著降低硒遷移系數(shù),降低幅度分別為74.4 %和72.2 %;在Se1水平下,P3.1和P31處理顯著提高了硒遷移系數(shù),提高幅度分別為71.4 %和121 %。Se0.1和Se1處理顯著降低P0.31水平下硒的遷移系數(shù),降低幅度分別為88.3 %和84.4 %。磷、硒對硒遷移系數(shù)存在極顯著的交互效應,最大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xiàn)在P0.31Se0和P3.1Se0.1處理下。
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無論施硒與否,施磷顯著提高冬小麥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表1),這與Mora等[21]和Zhang等[22]的結(jié)果相一致。相對于P3.1Se0和P31Se0處理來說,磷硒配施(P3.1Se0.1、P3.1Se1、P31Se0.1和P31Se1)對冬小麥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有顯著降低的作用。在缺硒(Se0)和低硒(Se0.1)水平下,施磷顯著降低根系干物質(zhì)重,但在高硒(Se1)水平下,施磷有提高根系干物質(zhì)重的趨勢,盡管差異不顯著。因此單施磷肥更有利于冬小麥地上部的生長。高硒(Se1)處理顯著降低冬小麥地上部干物質(zhì)重,同樣,兩個施硒(Se0.1和Se1)處理僅在低磷(P0.31)水平下顯著降低根系干物質(zhì)重。從根冠比也可以看出,相對于P0.31Se0.1和P0.31Se1來說,磷硒配施有降低根冠比的作用,但相對于P3.1Se0和P31Se0來說,則有提高根冠比的作用(表2)。因此,磷硒配施更有利于根系的發(fā)育,這與Terry等[23]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
無論施磷水平的高低,施硒均降低地上部磷含量、累積量及遷移系數(shù),且隨著施硒水平的增加作用越顯著(表3、5),說明硒對冬小麥磷向地上部的轉(zhuǎn)運及累積存在顯著的抑制效應。在高磷條件下,高硒顯著提高根系磷含量和累積量。說明,高磷、高硒對根系吸收磷存在協(xié)同效應,這可能與促進根系的生長發(fā)育從而提高對磷的吸收有關(guān)[17]。
施磷對冬小麥地上部和根系硒含量及累積量、硒遷移系數(shù)的影響均與施硒水平有關(guān)(表4~5)。在缺硒條件下,施磷對地上部硒含量和累積量、對硒向地上部遷移有增加的作用,對根系硒含量和累積量無顯著影響,說明施磷促進冬小麥硒向地上部的轉(zhuǎn)運是對缺硒脅迫條件的響應。陳思楊等[24]研究發(fā)現(xiàn),施磷處理顯著增加在極低硒含量條件下的水稻幼苗硒的轉(zhuǎn)運系數(shù)。在低硒和高硒條件下,無論是地上部和根系硒含量及累積量,還是硒遷移系數(shù),兩個施磷處理均有顯著降低的作用,說明磷、硒對冬小麥硒的吸收和轉(zhuǎn)運存在顯著的拮抗效應,這與趙文龍等[18]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施磷降低冬小麥硒吸收,一方面可能與硒競爭根系上的吸附位點,可能通過吸收磷酸鹽的轉(zhuǎn)運通道進入植物體內(nèi)[25-26],另一方面促使土壤中的硒從可溶性和交換態(tài)向鐵錳氧化物和有機質(zhì)結(jié)合態(tài)轉(zhuǎn)化,降低了土壤硒的有效性[22]。
在水培條件下,施磷增加小麥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施硒則降低地上部生物量,磷硒配施有利于小麥幼苗根系的生長發(fā)育。磷、硒對冬小麥磷、硒吸收和轉(zhuǎn)運的交互作用受到施用水平高低的影響。較高的施硒水平能抑制磷向地上部的轉(zhuǎn)運和累積,且這種拮抗效應隨著磷水平的提高而增強;高磷高硒對根系吸收磷則表現(xiàn)出協(xié)同效應。施磷能促進缺硒條件下的冬小麥幼苗硒向地上部的轉(zhuǎn)運,但抑制了施硒條件下冬小麥根系對硒的吸收及硒向地上部的轉(zhuǎn)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