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潔
2018年6月,德國斯圖加特市的“交通詩歌運動”迎來了第一首中國現(xiàn)代詩——中國十五歲女孩姜馨賀的《我學的語文有時沒有用》。這首詩與其他四位著名德語詩人的作品一起,展示在全市所有車站、公交車和電車上。這項有三十年歷史的詩歌運動每年發(fā)布兩次,每次只有四五首從世界各國精心遴選出的詩歌能獲得展出,此前展出的中國作品只有唐詩和老子的名言。
姜馨賀是近年來國內(nèi)詩壇嶄露頭角的“00后”詩人,2018年7月,她和妹妹姜二嫚合作出版了詩集《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在深圳書博會舉辦的首發(fā)儀式上,她做了簡短的發(fā)言,特別強調(diào)“我要說的,都寫在我的詩里了,詩歌真的不需要過多解釋”。
對于這個安靜內(nèi)斂的清秀少女而言,詩與生活水乳交融,寫詩就像呼吸那么自然。姜馨賀目前已創(chuàng)作了七百多首詩,自稱是“野生派”詩人,因為她沒有受過任何專業(yè)訓練,甚至幾乎沒有讀過小學。她最大的幸運在于,生活在一個尊重兒童天性和自由想象的家庭里,獲得了寶貴的詩性啟蒙。
十二年前,深圳蓮花山草坪上,三歲的小馨賀天真地說:“爸爸你知道嗎/小蝴蝶好捉/大蝴蝶不好捉/因為大蝴蝶呀/經(jīng)歷了太多/往事。(《大蝴蝶》)”姜爸爸瞬間驚艷了:這不就是詩嗎?回到家,他一字不落地記下了這些話。
可以說,沒有爸爸的記錄,姜馨賀也就錯失了她充滿詩意的語言。2010年,姜爸爸從她幾百萬字的成長筆記中整理出一本屬于女兒的詩集《蟋原》。其中,她四歲時做的詩《很多》入選《孩子們的詩》一書,由新華社公眾號刊發(fā)后,成為網(wǎng)友點贊和轉(zhuǎn)發(fā)率最高的詩作之一:“我揮揮手∕就有很多手∕我跑步∕就有很多腳∕小狗朝我搖尾巴∕就有很多尾巴∕然后∕我打秋千∕就有很多個我∕你們會不會驕傲啊∕這么多女兒?!?/p>
姜馨賀小小年紀就很有主見。姜爸爸有時候會試圖給女兒提意見:“這個詞是不是換一個效果會更好?” 可是,每一次她都會傲嬌地反問:“這是我的作品,還是你的作品?”
2014年冬天,姜馨賀一家去了北方。奶奶家對面有一家肉鋪,肉鋪旁邊總拴著一只待宰的羊,姜馨賀經(jīng)常跑去喂羊,每次去喂的時候羊都不一樣。于是,她寫下了詩《雪地上的羊》:“奶奶家大門口的雪地上∕總是拴著一只羊∕每天∕我都跑去喂它些菜葉∕有時它突然胖了∕有時它突然瘦了∕有時它突然高了∕有時它突然矮了∕有時它突然大了∕有時它突然小了∕其實它并不是同一只羊∕只是我把它當同一只羊來喂∕而且我盡量不去看旁邊那個肉鋪∕以減少我內(nèi)心的悲傷。”這首詩入選《2015中國詩歌選》和《2015中國年度詩歌》,和余光中、賀敬之、馬悅?cè)?、李瑛、北島等著名詩人的作品并列其中。
姜馨賀讀的詩主要來自各種詩集和網(wǎng)絡,而不是語文教材。她覺得語文課本上的詩太格式化,所以不喜歡。不過,她閱讀最多的并不是詩歌,而是小說、散文、人物傳記,還有寵物、園藝、手工等方面的書,也愛看電影,涉獵廣泛。
比姜馨賀小四歲的妹妹姜二嫚,在姐姐耳濡目染的影響下,小小年紀也走上了詩人的道路。姐妹倆經(jīng)常你一首、我一首比賽著寫詩,由爸爸擔任她們的“詩歌秘書”,又是記錄,又是評論,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合作創(chuàng)辦了公眾號“AA糖00后”,在里面評論和推薦詩歌,是國內(nèi)首個由少兒創(chuàng)辦、主持的文學自媒體。
2016年,姜家姐妹花雙雙榮獲第25屆全國魯藜詩歌獎。借這次領獎的機會,姜爸姜媽陪女兒們完成了一次橫跨十五個省、長達兩萬多公里的旅行,算是對她們的獎勵。他們一起游歷了長城、雪山、戈壁、沙漠……馨賀興奮地說:“世界很大,但其實說出發(fā)就可以出發(fā)!而且我發(fā)現(xiàn),世界并不像以前想象得那么神秘?!薄段覍W的語文有時沒有用》就是她在這次旅行后寫下的,沒想到“一不小心”受到了國際文壇的關注。
得知自己的作品被斯圖加特市“交通詩歌運動”選中后,姜馨賀很高興,這是證明她詩歌水平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她更有信心去創(chuàng)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但她也明確表示,將來不會以寫詩為職業(yè)。
行有涯,詩無疆。姜馨賀的詩沉靜美好,充滿哲思悲憫,這個十五歲的天才少女詩人,就是這樣自由行走于詩的國度,用詩意之光鋪滿所有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