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華 沈加法
(云南省蒙自市第一高級中學 661199)
正(長)方體是點、線、面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的重要載體,正(長)方體模型是立體幾何中的兩個重要模型,以正(長)方體模型為載體研究和學習立體幾何問題是新課標的要求.一方面,正(長)方體由于其圖形本身對稱完美,所含的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系內容豐富,各種角度及距離均可在其中得以體現(xiàn),堪稱立體幾何中的“萬花筒”,是研究線線關系、線面關系、特殊幾何體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許多立體幾何的基本概念與定理可以在正(長)方體中得到反映,很多空間幾何體可由正(長)方體切割而成,加之正(長)方體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見、最熟悉的一種幾何體,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挖掘題設條件,展開聯(lián)想、類比,引進旨在求解的輔助元素——正(長)方體模型,即將所求幾何體補成正(長)方體或將其放入正(長)方體中,原幾何體的一些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將會變得一目了然,學生將會增強對空間圖形的變換與綜合,許多立體幾何選(填)題將能得到巧解,可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解立體幾何選(填)題的一些做法,僅供大家參考.
例1 設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若α⊥β,m?α,n?β,則m⊥n
B.若α∥β,m?α,n?β,則m∥n
C.若m⊥n,m?α,n?β,則α⊥β
D.若m⊥α,m∥n,n∥β,則α⊥β
分析本例中的線、面關系較為復雜,學生一時不易想象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作圖也相對較難,但若注意到4個選項中涉及的兩條直線或兩個平面不是垂直就是平行,如能以正(長)方體模型為依托,將題設中的線面關系放入正(長)方體中,對號入座,則各種線面關系將一目了然.
如圖1所示:對于A:設平面ABCD為α,平面B1BCC1為β,設AD所在直線為m,B1C1所在直線為n,如圖所示,顯然有α⊥β,且m?α,n?β,但m⊥n不成立,故命題A不正確;對于B:設平面ABCD為α,設平面A1B1C1D1為β,設AD所在直線為m,D1C1所在直線為n,顯然有α∥β,且m?α,n?β,但m∥n不成立,故命題B不正確;對于C:設平面ABCD為α,設平面A1B1C1D1為β,設AD所在直線為m,D1C1所在直線為n,顯然有m⊥n,但α⊥β不成立,故命題C不正確.綜上所述,故選D.
例2 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AB⊥BC,BC⊥CD,CD⊥AB,且AB=BC=CD,則AD與BC所成角的正切值為____.
例3 已知直線a和平面α、β,α∩β=m,a?α,a?β,a在α,β內的射影分別為直線b和c,則b,c的位置關系是( ).
A.相交或平行 B.相交或異面
C.平行或異面 D.相交,平行或異面
分析本例中的線、面關系較為復雜,學生不易想象空間圖形的位置關系,作圖難度較大,但若能以長方體模型為依托,將題設中的線面關系安插長方體中,對號入座,則各種線面關系將一目了然.如圖3,構造符合題條件的長方體,將動直線a放入如圖所示的3種位置,不難看出射影b和c有3種位置關系:相交,平行或異面.故選D.
例4 到兩互相垂直的異面直線的距離相等的點( ).
A.只有1個 B.恰有3個
C.恰有4個 D.有無窮多個
分析本題對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復雜,難度較大,但若能以正方體模型為依托,將題設中的線線關系安插正方體中,對號入座,問題就會變得直觀.如圖4所示,顯然,線段OO1、EF、FG、GH、HE的中點到兩垂直異面直線AB、CD的距離都相等,所以排除A、B、C,故選D.
小結:涉及空間想象能力的一些線線、線面和面面位置關系的立體幾何選(填)題,常可以正(長)方體模型為依托,運用正(長)方體中的線、面來驗證或找出反例.
荷蘭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是在內容和形式的相互影響之中的一種發(fā)現(xiàn)和組織活動.”從形式上看,棱柱、棱錐等幾何體與正(長)方體模型無關,但從內容上看,垂直、平行,共球等性質卻是這些幾何體都共同具有的,因此,我們應善于從不同幾何體間的相互影響之中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有目的性地組織我們的解題思路.
例6 在四棱錐的四個側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個.
分析有2個直角三角形學生容易想到,但最多有幾個就很難想了,靠推理論證似乎題設條件太少,也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但如能以正方體模型為依托,在正方體中構造如圖6所示的四棱錐S-ABCD,則不難證明四個側面均為直角三角形,故有4個.
例7 如圖7,網(wǎng)格紙上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粗實線畫出的是某多面體的三視圖,則該多面體的各條棱中,最長的棱的長度為( )
例8 如圖9,已知正三棱錐S-ABC的側棱與底面邊長相等,E,F(xiàn)分別為SC,AB的中點,那么異面直線EF與SA所成角為____.
分析本例中通過中點作平行線,找到異面直線所成角困難較大,其次要熟悉正三棱錐的對棱互相垂直這一隱含性質,否則,解決本題確有一定難度,但若能以正方體模型為依托,在正方體中構造如圖10所示的正三棱錐S-ABC,則容易看出SA與SD的所成角即為異面直線EF與SA所成角,顯然∠ASD=45°.另外,我們還可直觀地看到:正三棱錐的對棱互相垂直這一性質.
小結:棱柱、棱錐不是孤立的幾何體,它和正(長)方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若能以正(長)方體模型為依托,把棱柱、棱錐放入正(長)方體中,不僅能彰顯事物間的本質聯(lián)系,所求問題會變得直觀,解決問題的途徑自然也就多了.
由于正方體的特殊性,它存在一個外接球和一個內切球,因而有關多面體與球的諸多幾何問題可以通過正方體模型來解決.
例9 已知點P,A,B,C均在同一球面上,如果PA,PB,PC兩兩互相垂直,且PA=PB=PC=a,則這個球的表面積為____.
例10 已知一個正四面體的棱長為a,有一個球和它的六條棱都相切,則這個球的體積為____.
小結:由于畫與球相關的幾何直觀圖難度較大、給解題帶來了困難,所以解決多面體與球有關的幾何問題時應以正(長)方體為模型,將其進行等價轉化,不要在畫圖上浪費時間,我們要做到“不畫球,但心中有球”. 并且還要善于從不同幾何體間的相互影響中來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有目的性地組織我們的解題思路,從而使多面體與球的有關問題得以巧解.
總之,在立體幾何解題教學中若能以正(長)方體模型為依托,是對“數(shù)學是一種發(fā)現(xiàn)和組織活動”,“數(shù)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過程的歸納科學”的實踐檢驗.立體幾何試題由于線面關系復雜,加之部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弱,因而對立體幾何的學習往往感到畏懼.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引導學生挖掘題設條件,展開聯(lián)想、類比,引進旨在求解的輔助元素——正(長)方體模型,即若能以正(長)方體模型為依托,將所求幾何體補成正(長)方體或將其放入正(長)方體中;或在正(長)方體中構造棱柱、棱錐,增強幾何直觀,進而發(fā)現(xiàn)幾何體間固有的依存關系,化抽象為直觀;或把解決多面體與球的有關問題與正(長)方體聯(lián)系起來,這樣原幾何體的一些位置關系和數(shù)量關系將會變得一目了然,學生將會增強對空間圖形的變換與綜合,許多立體幾何選(填)題將能得到巧解,進而可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