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曹原出現(xiàn)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發(fā)布的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
“神童”曹原,中科大少年班的畢業(yè)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他發(fā)現(xiàn)了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就會產(chǎn)生神奇的超導效應。這一發(fā)現(xiàn)轟動國際學界,直接開辟了凝聚態(tài)物理的一塊新領域。如今,正有無數(shù)學者試圖重復、拓展他的研究。
曹原稱自己“并不特別”,大學還是讀滿了4年,只是跳過了中學階段的一些“無聊東西”。他在麻省理工的導師評價道,曹原的實驗技巧在研究中至關重要。曹原在內心深處是個“修補匠”,喜歡把東西拆開重裝,辦公室里堆滿了計算機和自制望遠鏡的零件,亂糟糟的。
雖然每年《自然》十大人物的封面圖片都是一個巨大的數(shù)字“10”,但具體樣式和底紋都會融入當年的科技熱點進行設計。比如,2016年的封面圖片形如漣漪,暗示當年最大的科學成果引力波的發(fā)現(xiàn)。被外界評為“人工智能元年”的2017年的封面圖片則融入了計算機代碼的元素。
2018年的封面圖片明顯指向曹原的成果。數(shù)字“10”中的“0”被處理成一個正六邊形,宛如構成石墨烯的碳環(huán)結構。再仔細看,整個數(shù)字“10”由2層蜂窩狀的小小正六邊形填涂而成,分別為紅色和藍色,兩層之間有微小的夾角,使得圖像出現(xiàn)了重影。這點出了賦予石墨烯超導能力的“魔角”。
以前,登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家行為;而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和科技成本的下降,普通人要想登月也不再是天方夜譚。埃隆·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目標是在2022年發(fā)射它的第一艘火星飛船,并且在2024年讓第一批宇航員踏上火星之旅。“獵鷹”火箭是SpaceX根據(jù)這個計劃推出的下一代發(fā)射載具,目前仍處于開發(fā)階段。2018年的“獵鷹”火箭比NASA正在研制的SLS重型火箭更長,是史上最大的火箭。按照設計,“獵鷹”火箭會搭載31個主引擎,可以運載近100名乘客,能將150噸負載送入近地軌道,并且可以重復利用。
2018年9月18日上午,SpaceX公司在官方網(wǎng)站上宣稱,已經(jīng)簽下了第一位私人太空旅行者——日本富商前澤友作。他將通過新型的大型“獵鷹”火箭(Big Falcon Rocket)乘坐飛船繞月飛行,成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結束以后首個登上月球的人。前澤友作的太空旅行暫定在2023年,他計劃邀請6~8名藝術家和他一起飛向月球。此次月球之旅將是一次不著陸的掠月之行,“獵鷹”火箭將繞過月球直接返回地球,整個行程不到6天。他希望這趟月球之旅能夠開啟靈感源泉,讓這些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更多傳世佳作。
前澤友作是個特別“文藝”的商人,從來不為在藝術品上擲以重金心疼——昂貴的SpaceX私人環(huán)月旅行將花費數(shù)千萬美元。他從小就喜歡月亮,近距離接觸月球是他畢生的夢想。他買下了整艘飛船的所有座位,啟動了名為“dearmoon”的項目,招募來自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在為SpaceX宣傳時,他寫道:“如果畢加索能近距離觀察月亮,他會創(chuàng)作出怎樣的杰作?如果約翰·列儂曾親見過地球輪廓,他會譜寫出怎樣的歌曲?如果他們都曾有機會游歷太空,我們今天的世界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在他的心里,藝術品是無價的。
我想找到飛的感覺
維克托·弗朗西斯·赫斯是奧地利裔美國物理學家。維克托自幼生活在風景秀麗的德斯坦,活潑好動,遇到問題喜歡問為什么,有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他熱愛大自然,常常陶醉在自然景色中。他最羨慕鳥兒了,因為它們可以在天空中飛翔,無拘無束。他時??粗B兒,遐想自己像它們一樣自由飛翔,也因此做了一些傻事。
一次,爸爸帶他去看跳傘比賽,回家后,他產(chǎn)生了在空中飛翔的沖動。他比照鳥的樣子把兩塊大硬紙板當作翅膀綁在胳膊上,然后用力揮動胳膊??蔁o論他怎樣扇動“翅膀”,都沒有要飛起來的跡象,甚至腳都沒有離地。維克托第一次試飛以失敗告終。
后來,他突發(fā)奇想買來許多氣球,手拿著氣球站在屋外臺階上又要試飛。他憋足氣往下跳,人沒飛起來,反而重重地摔在地上,氣球都飛走了。他搖了搖頭,揉揉被摔痛的屁股站了起來。
一天下雨,維克托看著窗外人們撐著的各式雨傘,又萌生了飛翔的想法。天一轉晴,他就拿著爸爸的大傘,拉著爸爸跑到屋外,準備試飛。爸爸以為他在開玩笑,誰知他爬到欄桿上,撐開傘喊道:“預備,跳!”只見他挺胸收腹,緊握傘柄晃晃悠悠地跳了下來,還真像跳傘。這次他還是像之前那樣摔了下來,但他告訴爸爸:“我找到了一點飛翔的感覺。”
正是這種執(zhí)著探索的精神,令維克托在日后的物理學研究中,百折不回,他發(fā)現(xiàn)了宇宙射線并以此作為探索原子的新手段,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