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烏魯木齊市口腔醫(yī)院溫泉門診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以往臨床上在對前牙修復時所應用的材料主要為金屬烤瓷冠,其價格相對較低,同時具備較高的強度,但在美學方面和耐受性上,金屬烤瓷冠并不具備較好的價值[1]。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陶瓷材料具備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耐腐蝕性,可使菌斑附著得以減少,從而使牙齦炎的發(fā)生率得以降低,特別是該材料所具備的光學性能良好,可使牙體所具備的半透明度以及層次感增強。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前牙修復患者90例,其中45例應用全瓷冠材料修復,將其設定為對照組,45例應用瓷貼面材料修復,將其設定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9例,女26例,年齡28-55歲,平均(37.6±5.1)歲;觀察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26-57歲,平均(38.1±5.3)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觀察組應用瓷貼面開展修復治療,參照患者自身牙體的具體情況來對牙體進行準備,在對牙體進行阻滯麻醉后,為其開展唇釉質磨損,磨損0.3-0.5mm,對牙齦進行常規(guī)排列,對牙印模進行制備,對邊緣線進行標記,對牙齦端開展刮修。然后打磨以及拋光所需應用的烤瓷貼面,指導患者開展試戴,對佩戴的情況進行檢查,以使患者感到舒適為止。然后對烤瓷面進行沖洗、晾干,對硅烷偶聯(lián)劑進行涂抹,并將其吹干,然后將烤瓷面貼于牙面上,應用固化樹脂進行粘合,對咬合關系進行檢查,將多余的樹脂清除。對照組應用全瓷冠開展修復治療,首先對全瓷冠牙體進行準備,為患者實施常規(guī)麻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牙體顏色,來對全瓷冠的顏色進行選擇,在頸緣下對細棉進行放置,對印模以及石膏模型進行準備,指導患者開展試戴,粘接材料為粘接樹脂,根據(jù)咬合情況進行調整,并實施精修拋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療效判定:經過治療后患者修復體所具備的色澤以及遮光性和自身牙體不存在差異,具備光滑的表面,同時和自身牙體完整緊密連接,則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修復體所具備的色澤以及遮光性和自身牙體不存在明顯差異,具備較為光滑的表面,同時和自身牙體較為完整緊密的連接,則為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修復體所具備的色澤以及遮光性和自身牙體存在明顯差異,不具備較為光滑的表面,同時和自身牙體不存在完整緊密的連接,則為無效[2]。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17.0。
2.1 兩組修復優(yōu)良率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修復優(yōu)良率更高(P<0.05)。如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發(fā)生牙齦炎8例,牙周炎7例,齲齒5例,修復體松動7例,修復體脫落5例;觀察組發(fā)生牙齦炎2例,牙周炎1例,齲齒1例,修復體松動2例,修復體脫落2例。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
表1 兩組修復優(yōu)良率比較[n(%)]
目前臨床上在對前牙開展修復時,可應用的材料種類較多,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也存在差異,其中傳統(tǒng)的修復材料為金屬烤瓷冠,包括金屬材料以及非金屬材料,大量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金屬烤瓷冠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較多不足,其所具備的密合度以及均勻度均不是十分理想,加之金屬內冠不存在透明性,因此使得修復體不具備良好透光性,導致修復后牙體與其他自然牙體顏色差異較大,使患者的牙體美觀受到影響[3]。
有學者通過研究報道稱,在開展前牙修復的過程中,應用全瓷修復可降低修復的難度,不需要對牙體組織進行大量磨損,使患者機體牙髓受到的刺激得以減弱,同時成本較低,患者的接受度較高,可取得更為顯著的修復效果[4]。瓷貼面屬于常用的美學修復技術,其操作簡單,不會大量磨損牙體組織,且費用較低,可獲取不錯的美學效果。本次研究中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優(yōu)良率更高,提示在對前牙修復時,瓷貼面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全瓷冠,同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提示瓷貼面的應用更為安全可靠,可使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少。分析其原由,可能是由于全瓷冠具備較大的厚度,雖可使遮色能力提高,但容易受到基牙顏色、臨床設計、粘接系統(tǒng)和臨床操作的影響,從而使美學效果降低。而瓷貼面具備的耐腐蝕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較好,可依靠一系列工序來達到表面光滑的目的,可使牙齒表面所存在的菌斑附著減少,防止牙齦炎的出現(xiàn),同時修復后修整的難度較低,可使修復滿意度以及美觀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前牙修復治療中瓷貼面的應用效果優(yōu)于全瓷冠,不良反應發(fā)生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