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育娜,劉亮,王妙珍,李麗
深圳市福田區(qū)慢性病防治院新港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廣東 深圳 518000
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主要特征為高血糖。高血糖的發(fā)病機制是由于胰島素的生物作用受損或分泌缺陷而導致[1]。體內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導致血管、眼、腎、神經、心臟等各種組織慢性損害、功能障礙[2]。本研究選取來我社區(qū)就診的84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旨于探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的護理對策?,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8月-2019年1月來我社區(qū)就診的84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9例,女13例,年齡42-84歲,平均年齡62.3±10.2歲;對照組男27例,女15例,年齡44-83歲,平均年齡60.5±10.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的診斷標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糖尿病足創(chuàng)面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社區(qū)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2.1 控制血糖 由于體內血糖水平與糖尿病足疾病的產生、進展關系密切,護理人員正確用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并告知患者相關藥物的用藥方法,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有效控制血糖。
1.2.2.2 心理護理 糖尿病足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故護理人員需與護理人員主動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應將糖尿病足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治療。
1.2.2.3 足部護理 密切關注皮膚的狀況,包括顏色、溫度、是否有腫脹、創(chuàng)面血管是否疼痛等。如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麻木感,將白芷、紅花、大黃等熬后泡腳,每天3次,每次5min;如出現(xiàn)潰瘍,使用0.9%的NaCl溶液溫敷;發(fā)生潰爛時,小心仔細剔除潰爛部及其周圍的組織,暴露出肉芽,然后使用臭氧水消毒,將浸泡胰島素和生理鹽水的紗布敷于患處。盡量不穿涼鞋、運動鞋,以布鞋為主。
1.2.2.4 健康教育 指導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疾病知識和控制要求,掌握飲食、藥物治療的措施,學會使用便攜式血糖儀,做好皮膚、口腔、足部的護理,定期運動,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1.2.2.5 飲食護理 向患者解釋合理控制飲食以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以增加患者的配合度。指導患者多服用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纖維、蛋白質的食物,控制脂肪和糖類的攝入量,定時飲食。
1.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護理前和護理3個月后血糖水平;干預效果:顯效:足部創(chuàng)面?zhèn)谕耆?,無感染;有效:創(chuàng)面面積縮小50%以上,感染明顯改善;無效:足部創(chuàng)面和感染無改善或加重,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人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百分數(shù))的形式表示,使用卡方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比較,統(tǒng)計結果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 經護理干預后,患者的HbA1c、FPG、2hPBG水平低于護理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糖水平比較(Mean±SD)
2.2 兩組糖尿病足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為80.9%,觀察組的糖尿病足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糖尿病足治療效果比較[n(%)]
糖尿病是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其發(fā)病機制未完全闡明,可能由于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3]。糖尿病足為糖尿病的并發(fā)癥,發(fā)病可能性較高[4]。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神經系統(tǒng)病變導致微循環(huán)功能障礙,造成局部組織缺血,導致下肢運動障礙。雖然糖尿病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由于治療難度大且病程較長,容易造成截肢,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5]。
本研究表明,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HbA1c、FPG、2hPBG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社區(qū)護理后,觀察組的HbA1c、FPG、2hPBG水平由于對照組;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7.6%,對照組為80.9%,觀察組的糖尿病足治療效果較對照組更優(yōu),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經社區(qū)護理 后,觀察組的糖尿病足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經控制血糖、心理護理、足部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社區(qū)護理后,可穩(wěn)定患者的血糖,及時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