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Q:記者
A: 沈偉榮
Q:你覺得作為imba傳媒的主要管理者,占你時間投入百分之多少呢?
A:imba的管理肯定幾乎90%以上。
Q: 你想做的事情里面它能占多少?
A: 現(xiàn)在imba做的事情應該在能力范圍里邊的已經(jīng)是100%。 當然有很多能力范圍外的,就是我們出來想做的其他的事情,可能想的就比較多。因為我們出來的時候愿望就比較大,因為其實我們那時候從臺里邊出來本來就是有風險的,而且從臺里面出來,其實不是一個最穩(wěn)妥的選擇。在國企其實更穩(wěn),然后當時我們在游戲風云做的也是應該是在國內已經(jīng)算是做到一流的媒體了,包括有自己的IP,包括運營收入都OK。
因為在那邊看不到上限了,就之前有過一些采訪說,當然也是開玩笑說,曾經(jīng)我們有很多跟國外一起合作的機會,比如說收購twitchTV之類的,就很多這樣的機會,我們是沒有辦法自己做主?,F(xiàn)在我們可以,就出來之后,我可能更多的做一些,我覺得這是個好的機會,我不會被那么傳統(tǒng)的東西束縛住了。
但是,實際上我真的要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依然還是要跟原來在國企一樣,我要衡量風險,衡量成本,這個肯定還是要衡量。只是說我不用再去跟別人解釋什么是電子競技,或者說是電子競技,我做的這件事情它的價值在哪里?我自己有判斷就好了,所以當時是抱著這個目的想法,就可能說是想更自由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出來。
當時也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自己投錢,從小作坊開始做,還有一種選擇就是有資本找到我們,就想投錢給我們,但是資本投錢給我們,其實那幾年那種階段,他都是不知道真正的你想要做什么的,甚至我們自己都沒有一個完整的規(guī)劃說我想要做什么。他只是說他信任你們這個團隊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價值,所以他們做一個衡量,心理衡量,就是你要多少錢,我拿多少股份。
對于我們來說的話,我們要衡量的是從一開始兩個選擇。是完全自己干,還是拿了資本的錢,有更大的壓力去做這個事情。因為如果我不拿資本的話,我搬搬磚,我活得很好,以我們之前在行業(yè)里面的累積,做個公關公司,然后做點節(jié)目,做點賽事,小打小鬧的,只是賺錢的話。以我們在之前滾了這10多年,肯定比“現(xiàn)在”都要過得好。
可能就是說我們選了那條路之后,就會要把想做的事情提高一個層次,我不能說只是看眼前短線的一些公關的業(yè)務。因為我之前從選手到游戲風云做的話,那時候13年應該要做了10年。這10年里邊我看了很多這個行業(yè)里邊的可能性和自己也嘗試了很多,有很多事情是一個比較短期的行為,或者是比較短線的。比如說我們做公關業(yè)務,當然我去幫像騰訊這樣的大廠商服務,我也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也能賺到一定的利潤,甚至我在市場上會有一定的反響,但是它沒有上限,我所說的上限是這個IP不受我控制的。
我本身除了團隊能力的提升,還有一些現(xiàn)金流,我沒有其他的可操作空間,而且這是一個人力復合型的事情。30個人做騰訊的一個項目,60個人就做兩個項目,90個人就做三個項目,你有多少人就是多少錢嘛。他是一個可以橫算出來的,利潤率的話是可以算出來的,因為廠商也不傻,不可能讓你白賺錢。你要服務得好,給你一個毛利30%,你自己分下去,保證每個項目有15%~20%的凈利潤就很不錯,這個是一個很明賬的數(shù)字。
當然我要完成我最后的目標,比如說上市或者是拿更多的錢,報表要好看,我可能也會要做一些這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只做這類的事情的話,對于我自己來說是沒有上限的,對于資本來說,他可能說這個市場看今年做了1億,或者說明年預期1.5億,OK,他是覺得這個量級很OK了。好像傳統(tǒng)行業(yè)一樣,我今天做了10家工廠,然后明天做15家工廠,就一直在跟。但是我自己認為我們做的這個行業(yè)是一個文娛行業(yè),至少是文化內容挺多的。 它也跟競技體育掛鉤,但是這些東西如果只是單純的按照人力復合型去計算的話,它的上升空間也太弱了。
Q:所有最終它還是一個IP驅動的事情嗎?
A: 我覺得是這樣,因為我可能更傳統(tǒng)一點,我覺得電子競技可能更像傳統(tǒng)體育,傳統(tǒng)體育它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其實它也就幾個項目發(fā)展的特別好,比如說足籃,排球都沒有?;@球的話,可能更是靠NBA這邊撐起來。他們這些體系經(jīng)歷了幾百年,然后運營各種各樣的東西。它其實大部分情況是一個第三方去組織的事情,它沒有說足球的制造者去做了一個聯(lián)賽,它其實還是就像你說用IP去驅動。
我比較傳統(tǒng),我覺得競技體育電競可能更偏向這邊。因為我最早是打CS,那時候有星際、魔獸爭霸,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流行這些了?,F(xiàn)在不管是王者榮耀也好,吃雞也好,還是CS GO也好,還有DOTA2,LOL也好,它不停的在更新?lián)Q代。只不過時間長短,5年10年,這個世界上大眾的是什么。電競的話,它很多還跟科技有關,就我的引擎到什么級別了,我大家普及的電腦是到什么級別了,技術到什么級別,它一定會更新的。
足球、籃球它永遠是那個球,很難會改。因為已經(jīng)是一個比較成型的體系,然后當然其實足球、籃球細微的我們去發(fā)現(xiàn)的話,它也在改細微的規(guī)則去增加它的趣味性、對抗性。比如說足球的材質,它會改變,然后更適合力量大的人,或者說對人的要求更高了?;@球三分線也在不停的往外移呀,它會做一些規(guī)則上的東西,但是它本身不太會大改。
但是電競的話它就不一樣,它可能5年10年,它就會有一個新的版本或者新的類型出現(xiàn)。就算是有這些不同,我覺得它依然還是比較靠近競技體育的這種模式。
所以,我是覺得,當然廠商是一種形式,現(xiàn)在的大趨勢,但不代表它是最好的,或者說是完全體吧。就完全是依靠以這個形式來劃分的。所以其實本身以電競出發(fā)的點有很多,我們最早開始就想的可能和教育也有關系,然后和場地運營。各種其實就是競技體育的周邊。競技體育周邊可能就是我足球有培訓班,當然我說的教育可能和培訓還不太一樣,有培訓班,然后有比賽,然后有周邊販賣,有明星選手的那些T恤衣服品牌,它其實衍生出來的還有很多。
就有人會問我,理想型的是怎么樣?我可能會覺得會像NBA或者像FIFA聯(lián)盟,然后有各種各樣的體系,有世界杯,有歐冠,然后有ESPN,然后有各種各樣的地區(qū)的內容,所有東西聯(lián)動起來。然后再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特性,比如B to B和B to C的東西。所有整合起來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之后,這是我想象中的電競的一個體系。
這個體系不是我一個人能做的,我不可能把所有東西都涉及到,我可能是從一些點入手,甚至是可能為了我要活著去,我也不可能說我就為大而全的理想就是不停的投入,然后去做那么整合的一個事情,我覺得我自己沒有體量和能力去做,所以只是在其中一塊,找到比較核心的。
所以你要回到正題,就是回到說,最早你覺得你問我做imbaTV完成了你多少想要做的事情?
我會說其實我現(xiàn)在做的都是我能做的,但是我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我暫時沒有能力做。
現(xiàn)在做的肯定已經(jīng)在比我原來的游戲風云做的多了,游戲風云就是可能束縛更大,所以我做在那個限度的有點低,而且我要考慮很多事情。到現(xiàn)在這個階段,我做imbaTV我也要考慮很多事情,但是我的束縛小一點,所以我做的就更多。但從來就沒有說,做這一行,特別是創(chuàng)業(yè),你不會說你就滿足于做這個固定的這件事情,每年都會有新的規(guī)劃,比如說前年我就觀察到了酒店這個事情,對吧?
我也就自己盤了一年,問朋友,然后自己出去查資料,然后找合適的人,然后計算一下成本,然后看看最后能不能和我們自己的業(yè)務聯(lián)動。然后再去安排這個事情,用了一年半。電競館其實也用了一年半,就每一年或者是一年半兩年這樣的,都會去想一些新的東西能夠填充進來。
有的是我能找人合作的,有的是我自己能夠做的。慢慢的就把這個樹干能夠做得越來越越豐滿,雖然說這樣可能有一些散。就沒有一個組合,組合可能還是IP的賽事和節(jié)目,但是其他的分支我覺得其實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和能夠撐到可以開枝散葉的那個結果。
所以我內心沒有什么挫敗感,或者說是糾結。
我覺得只要是在這個行業(yè)里面,我們能想到實際可以做的都去做,包括自己做手游,參與到運營,這都可以去嘗試,而且效果現(xiàn)在看來至少沒有很差,就說明我們的判斷還依然是正確的,還是在行業(yè)里邊稍微是領先的,而不是沉迷在做公關業(yè)務上。
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現(xiàn)在肯定是我自己做的100%,但是還有120%,我們一直想著做120%的水平。這20%還要看機會,看自身條件。
就舉個例子,我們想要把StarLadder、PGL,之前ESL,我們都有聊過,想要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做一個全球聯(lián)盟的,但這個事情很復雜,操作起來我們要有資本,然后要一個合適的比例,也甚至要有規(guī)劃去做,甚至還有阻力。
Q: 對,這一旦利益得不到滿足,就是阻力了。
A: 其實我們也籌備了三四年,就我們跟國外的幾家,除了ESL吧,其它幾家其實都說了,只要我有錢,我瞬間就可以把它們整合起來。但是,這個要看大環(huán)境,還要看我自身的能力,我現(xiàn)在就說白了也不夠強大到能夠造血,能夠直接把它們全都收進來。
如果我有足夠的錢,我當然不需要外力,我就可以這樣去做,因為我覺得一定是會收益加倍。不管是為了資本市場也好,還是實際的業(yè)務也好,都是有更好的提升。所以這些事情可能都是在后面的規(guī)劃排著,只要有機會我就去做。
Q:怎么判斷這些機會呢?一直都覺得你不是很急迫的狀態(tài)。
A:急也沒有用。電子競技就是這樣,生氣沒用。你得有自己的實力,有自己的規(guī)劃,腳踏實地的。我們原來是那種沖勁,就所謂的就是速度特別快的那種,但是速度快有速度快的優(yōu)勢也有它的缺點。
現(xiàn)在我們把腳步放緩了,是因為我們的整體的盤子大了,我原來從六個人開始到十幾二十個人,當然很快。我三天、十天就是一個新的業(yè)務,然后招兵買馬來去做,然后做比賽,然后做情景劇,運營也好,我腳步當然很快。但是我到了130多個人之后,我的腳步必須要放緩,否則的話容易扯到蛋,這是實話。
在什么階段可能的決策也會不太一樣,而且我們覺得這個跟市場有關系,你看市場它平穩(wěn)下來的時候,你必須也要平穩(wěn)。但是市場熱潮在那邊的時候,我們也不能錯過那個浪,你得踏著浪繼續(xù)往前走,你可以不是領浪人,我們一直說我可以不是領浪人,但是我們不要錯過,我踏著浪走了,然后沒有浪了,風平浪靜的,我就飄著慢慢一步步來。
Q:從G聯(lián)賽之后,我們都覺得可能IP是非常重要的,當年G聯(lián)賽達到了一個初步的綜合的賽事IP的存在,到現(xiàn)在我們想整合一個賽事聯(lián)盟,就是從這個想法的產生,到時候從最開始做imba是不是要做一個自己的賽事,中間是有什么轉變嗎?
A: 沒有轉變,其實就是一步步嗎,最早做i聯(lián)賽,其實做的就是全球的比賽。 然后做了全球比賽,我們會覺得,第一,每個人都這樣做,選手排期還怎么排。而且那時候會發(fā)生一個情況,賽事太多,IP太多之后,大家都沒有活得那么好,這也是實話!所以我們i聯(lián)賽就跟最早G聯(lián)賽一樣,G聯(lián)賽因為那時候品牌是臺里邊的,我拿不出來。雖然商標什么都是我注冊,但是沒有辦法,我做了i聯(lián)賽之后和Starladder合作,合并了SLi,最后其實就是開始往這個方向走。到后面比如說SLi再加上PGL。我們繼續(xù)這樣子和幾家合作,繼續(xù)合作進去越來越多。
就像ESL現(xiàn)在可能拿了錢之后,他拿到虎牙的錢之后,要做一個很大規(guī)模的聯(lián)賽。
我們當年其實就想做這個事情,但是一家人做,和你幾家人做的,概念是不一樣的。第一,你不可能把所有蛋糕吃完;第二,你做不好啊,在每個地區(qū)都有各個地區(qū)比較強勢的本地化團隊。ESL這樣做甚至可能會引起Valve的一些反感,它自己的Major也會受到一些影響。對吧?所以如果是一統(tǒng)去做的話,如果你不是把所有人都裝進來,那就很麻煩了。
選手他又沒有中立性,他也沒有忠誠度的。 他不是說你專屬的,你也不可能專屬去養(yǎng)那么多選手。歐美是之前有選手聯(lián)盟和那些選手公會,也是比較簡陋的。然后你一個聯(lián)賽要讓他們這些隊伍來打比賽,交個保證金,或者說就是預付款,甚至出場費這樣。但ESL這樣做的話,其實還是不能完全控制住選手和賽事的。
我當時有想過,我那時候也有很多閑錢,在沒有做電競酒店和電競館之前,我也可以這樣操作,沒問題的,我一年砸個三四千萬去做這個,但是實際效果不會好,我甚至沒有收益!
我這么大的可能,比如說我現(xiàn)在和SL合作,舉個例子,我們有SLi,他們在俄語地區(qū),他們自己招商,他們自己找贊助商的。和我們全控,我怎么找,我當然可以在那邊找人設辦事處,跟他們原本本地的團隊肯定是兩樣,收益就回不來了。我覺得這是比較合適的方式。
當然我沒有說ESL這樣不能成功,我只是說我們那樣想的那種方式可能更容易做一點,或者說是更能夠真正執(zhí)行下去。否則的話純燒錢在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行了,你又不是真正的有其他造血的東西,或者說土豪,就算土豪現(xiàn)在砸個俱樂部已經(jīng)了不起了。
Q: 其實背后的是一個其他的參與者的利益要滿足。
A: 對,我就覺得共贏才行,我就看的特別清楚。不管電競這個行業(yè)多年輕,也不是誰能夠一手遮天的。自己的能力也要有評估。
Q: 其實你看,現(xiàn)在做的這些新的東西,其實對舊的市場基本沒有影響,對吧?大家該做的東西也還在做,你們該做的東西都還在做。
A: 我之前在游戲行業(yè)沒少做公關業(yè)務,我特別了解這條線的點是什么,我當然知道它的流水很高。隨隨便便1億2億的流水。但它不穩(wěn)定,真的不穩(wěn)定,我覺得我不太愿意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我當年在游戲風云的時候,除了做自己的G聯(lián)賽,我還會去做一些騰訊的項目,比如CF之類的。那時候人會不夠,人力不夠,領導說這樣子的話,那時候一年做3000多萬的東西,他說明年目標是5000萬,然后有什么要求你提,要做5000萬可以的。 但是,后年呢?
后年可能就7000萬,到后面一個億,我這樣做是為什么?能夠幫頻道繼續(xù)走下去,活得更好,是的,只是為了領導能夠報表上好看。這賺來的錢,他的利潤可能非常的低,本來說你多了2000萬利潤,但是這2000萬是收入,真到純利潤的時候,可能就200萬。我要做到從3000萬做到5000萬,這2000萬我得多花不到一倍的人力,原來做3000多,原來我比如說20個人,我至少要到40個人,我這40個人的人力成本一年不得200萬對吧?我這樣的話沒賺。
然后到后年,我要是只有3000萬的業(yè)務,我這20個人是不是就得開了?不開我就純虧200萬,我不愿意做這樣的。當然人員流動其實挺正常,但是我不愿意說在一開始規(guī)劃的時候就做的那么粗暴那種。我招零工可以,但是你接我活,人家也不讓你外包。對吧?不然人家找個公關公司不就完了,人家也外包。
我要做一個企業(yè),如果我是從一個企業(yè)領導者,可能是我不夠職業(yè),就真的可能是我不夠,我特別不愿意說,我拍一個腦袋想出來的一個事情,我招了20個人,然后過幾個月不行了,我就把這20人開了。
當然可能創(chuàng)業(yè)公司應該這樣做,是因為有新的機會去嘗試嗎?萬一爆發(fā)了,我可能個性就是不太能接受這個,實話實說。
我可以接受是我想到了一個新的,然后我現(xiàn)在這邊的人你們累一點,你們再去幫我一起做這個,我可以多給你們配,甚至說你們覺得你們能力不夠,我找一兩個人來輔助,專業(yè)的輔助,說如果真的成功了,我再去招人,我再去把這條線填充進去,你要我說那種情形,我真的比如說電競酒店時間測籌備了一年半。其實要這等于說完全一個獨立的運營工作,我也沒有這樣做,我就招了兩個人,然后公司其他的人輔助幫忙一起做。
可能還是跟我的性格有關系。做事也比較穩(wěn)一點,軟一點??赡芏伎梢赃@樣說,可能我不是那么粗暴的那種。
Q:你覺得性格和電競有關系嗎?還是說天生的?
A:沒關系。我在做選手的時候,截然相反。因為我打職業(yè)的,我不是來和你們交朋友的,我是來打職業(yè)的。你不行,我不行,誰不行誰下。這是特別殘酷的,特別直接,就從來不會扭扭捏捏。打個感情牌,你再給我點機會,不會,如果我的隊友不行,就打到職業(yè)的階段。而且說這個隊友不行,我就會說,要么換了要么我不打了。做這個企業(yè)的時候可能跟這個是完全兩不同的。
Q:這還蠻奇怪的。
A:其實做企業(yè)做公司也是職業(yè)。我是這樣認為,你做一個工作,只要你不要太懶,它都能完成一個至少60%以上的成果,但是打職業(yè),競技比賽。它不是只要60分、70分、80分,那個必須100分。
但我做職業(yè)規(guī)劃時候,比如說我也是職業(yè),我要工作,我做這個項目,他可能只做到80分,有瑕疵,或者說他可以賺1000萬的賺到900萬,但是這900萬到1000萬,我并沒有說會有很極致的想法,為什么不給我賺1000萬,去死吧,不行,我要把你換了。不會,當然還是會有考量標準,你不能說每次都給我及格,吃個低保。
打職業(yè)的話不行,打職業(yè),不是贏就是輸,你不贏就是輸了。但是你在生活當中輸贏其實沒有那么明顯的判斷。所以可能是因為這樣子。你說和電競的關系,我覺得沒關系。
Q:好勝心都用在了CS上。
A:也不是,其實現(xiàn)在是這樣,如果是我做一個企業(yè)的話,我沒有和別人攀比的必要。除非說我們在同樣的業(yè)務上面,他比我做得好。
我們公司有一個文化,企業(yè)文化,叫“見不得別人好”,這真的是我們的公司文化。當然這個文化也是開個玩笑,就是說平時看到你比我做得厲害了,做得好我見不得你比我好。
我想給他們傳輸?shù)模蛘哒f我們一直傳輸?shù)木褪?,別人做的好了,你見不得別人比你好,那你就得自己做的更好。現(xiàn)在因為我已經(jīng)不做實際的這種賽事節(jié)目,他們有信念,或者說他們有理念,他看到他自己在做節(jié)目,在做賽事,看到別人做得好,他心里面就不爽,但是他又不能控制別人,所以只能把自己做的更好,所以他們是有這個概念。
Q:就這個好壞其實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東西,大家都看得出來,就跟我們寫稿子一樣,你寫得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A:它是有個很直接的衡量標準。
Q:你能給我大概復盤一下,整個G聯(lián)賽的成型過程嗎?
A:從最早開始我就開了,但現(xiàn)在的狀況我就不是特別清楚了。
Q:對,我們就說到可能2013年2014年這個。
A:我們其實是2007年規(guī)劃G聯(lián)賽,初衷是因為當時國內是沒有類似像WCG這樣的特別綜合性的大型的比賽,就除了WCG,沒有。當然也會有什么CIG,沒有特別規(guī)范的綜合性的、大型的、有體系的比賽,當時的目標就這個。
然后當時我們在游戲風云可能就是賽事是我們節(jié)目的一個很重要的產出部分。我們那一批人,當時我們電競部的人也都是當年的明星退役下來的,什么老楊我、李君,現(xiàn)在香蕉的,都是職業(yè)選手,打得比較好的成績,退役下來!在這個行業(yè)里面還是看的比較長時間的,或者是各自領域里面還是比較有成就。
所以就一直在盤算說的我們要做一個中國的WCG,全球范圍內的成本太高了,可能難度也比較高。所以我們先從國內的開始,因為那時候咱們WCG還沒暫停,每年還有WCG的,我們在那個時候做的時候還看著sky。
我們是不是做一個國內的WCG,然后給國內的職業(yè)選手也好,或者說俱樂部也好,提供更好的環(huán)境,同時我們自己還有節(jié)目的產出。因為我去采購節(jié)目,我去自己做節(jié)目,其實和做一個賽事的成本比起來,差不了太多。
因為那時候其實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比較發(fā)達了,那時候也有P2P的轉播平臺,有這個技術。覺得這樣操作,你很多時候線上賽可以執(zhí)行,不用全落地到線下,成本就省了很多。
初衷是這樣。
所以當時規(guī)劃的其實很復雜,有高校組,有業(yè)余組和職業(yè)組,高校組和業(yè)余組可以通到職業(yè)組,然后職業(yè)組再打一個大的循環(huán)這樣,分了好幾個項目,這個規(guī)劃,我們大概做了三個月。
三個月當中不停的修改。其實我們電競部就10個人。這10個人我要想到可操作性,然后算預算、獎金、執(zhí)行費用,然后再除以節(jié)目時長,你要算出來節(jié)目的單價和我們原來節(jié)目的單價是多少,能不能做。然后調整了很多次之后,后來就等于說領導那邊也在砍,一砍一砍,先把高校砍了,再把業(yè)余組砍了。后來說業(yè)余組保留一點,然后再出了一個G聯(lián)賽的初步的規(guī)則。
項目也是當時市面上最常見的三個項目。星際、魔獸、CS,然后開始滾起來做了之后,其實對我們來說難度還挺高的,第一強度挺高。我們那時候一天直播要7個小時。
Q:加上前后大概就十一二個小時去了。
A:這直播時長就七個,你有三個項目。星際、魔獸、CS你后面還加了FIFA。這幾個項目加進去,每天就比一個項目,一組,就是7個小時,我們就十幾個人。當然就是輔助部門,還有后期。解說就那么幾個,比如我說CS可能還要說FIFA,然后BBC說星際也要說魔獸,就類似這樣。一天7個小時左右,其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棒的一個成長的經(jīng)驗,這是個人的利益上面。
做著做著其實它產生的問題就來了。本來我們做的我覺得也沒什么問題,然后也能找到贊助商,其實G聯(lián)賽那時候滾的還是OK的。
到了2008年金融風暴之后,原來我們那時候是叫GamesTV,最早是一個網(wǎng)絡的視頻平臺。然后當年是和游戲風云合并到一起變成游戲風云GamesTV,那時候是簽了一個兩年多的合同在里面。
我本來是在GamesTV的,游戲風云那時候只有陳劍書一個人,他那個頻道就他一個,也就是說合并了之后,他是變成頻道總監(jiān),然后來管我們下面的一些播出。那時候他只管播出的監(jiān)控和質量。
當時我們那邊是IGE的,我們GamesTV是和RN、WE戰(zhàn)隊是一個公司,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那邊大盤子那邊散了,他不給中國投錢,其實我們沒虧多少。我們本身是不虧的,但是臺里邊賺的錢,因為他每年要給臺里邊將近1000萬。當年的1000多萬的播出渠道,當時它付這個錢,也是因為有臺里牌照,它可以在外面市場上有更多的聲音。
其實那時候也沒有說太大的決策錯誤,只不過它還沒有來得及發(fā)酵的時候,IGE的總部,國內那時候也出了第一是金融風暴,第二是出了一個政策是虛擬貨幣的交易的法規(guī),明面上不行。
所以那時候GamesTV就解散了。因為那時候是60多個人不到,解散了之后臺里邊又看到你游戲頻道做的不錯,這些節(jié)目。就等于說他就問我們繼續(xù)想不想做下去,那時候陳劍書就很熱血,就覺得我們正在興頭上做的,剛剛起步,為什么要走?G聯(lián)賽也做得不錯,影響力也有,其他人都活不下去了,我們能做下去,說明我們是行的。然后就說你們愿不愿意跟我去臺里邊繼續(xù)去做游戲風云頻道,我去說服領導多加幾個人,本來他就一個人回去了。
后來領導說行,那就多付幾個人的工資唄,然后給了陳劍書6個名額,但是工資是固定的,3000塊錢。你2008年的時候,我剛進GamesTV的時候工資就4000了。雖然這幾年我就雖然沒漲,但是因為做節(jié)目有節(jié)目費,再加上就加班一些補貼什么的,反正一個月4000應該還可以。我不是特別在意這個事情,因為做的開心喜歡做的事情,而且那時候也沒有什么其他的壓力,反正我不是特別在意這一兩千塊錢。
先是陳劍書選人,他要選6個,選6個回去,等于說就基本上選了全是我們電競部的人。他是選了三個賽事,然后一個審片,兩個包裝,包裝就是小熊和另外一個人。
然后我和BBC,還有王冠,解散之前那時候不是做G聯(lián)賽人手不夠,我把他從外面招進來,然后跟著我一起做,就這樣6個人回了游戲頻道。你要有原來的節(jié)目量,你當時的想法就特別簡單,這是繼續(xù)撐下去,活下去。然后等賺了錢了,或者說是有能力了,再把原來那幫兄弟招回來,然后繼續(xù)去做,因為我們對原來幫兄弟的能力還是比較認可。
你看人家說游戲風云是黃埔軍校!對,就是我們這里很多人出去了,其實都是能夠各檔一面的。然后在那邊做G聯(lián)賽,就跟原來做G聯(lián)賽不一樣,因為你就沒有上游了,原來是還有支持部門就有人幫你招商,然后有人兜底,初期你每次做的時候你批個預算,然后商務部那邊核算一下,它能夠招多少商,你排一排就做了。
在那邊6個人,其實這樣說做G聯(lián)賽就兩個人,就我和我王冠,兩個人做起來的。我就特別舍不得,我覺得這個東西是很好的一個東西,我覺得是很有前途的。但是以我當時的能力,我可能一個賽季就只能招到20萬、30萬的時候,20萬和30萬的成本核算下來,也就只能做一個相對比較簡單簡陋的比賽,甚至項目也不可能那么多。
就想辦法想要撐。
因為第一做G聯(lián)賽還是依然對我們節(jié)目量來說比較容易,比如說張瑞他們,后來張瑞回來了,張瑞他們去做一個每日游報,就是新聞類的,那幾個人做才幾十分鐘的節(jié)目,要做一個星期。
我做比賽隨隨便便做幾個小時,從節(jié)目量來說還是比賽比較容易。我本身就是競技性,覺得比較偏向性競技性的。先就想辦法做G聯(lián)賽,出去等于說一個人把所有活都干了,去招商,去想辦法找朋友,我在游戲認識還比較多的人嘛。
找這個,找那個,然后還有領導介紹過來的一些光明牛奶之類的,汽車之類的,找了那些談判商務是一件事情,賽事執(zhí)行你還得做,解說你還得做,包括發(fā)稿邀請媒體。包括到線下演播室里面的搭建,在搭建還算比較簡單,因為演播室燈什么的都還好,機位什么都還簡單。
比賽電腦沒有怎么辦?不能拿辦公電腦去吧,我們幾臺辦公電腦還行,其他的,人家審片的這種電腦不能用的,我去找朋友,問他網(wǎng)吧里面借點。沒錢怎么辦?賣個面子,那兩天網(wǎng)吧借來。兩個人開車過去,兩個人搬10臺電腦,運過來裝好。自己接網(wǎng)線,自己的拖線板,然后電腦還原去掉,所有東西都是就幾個人就三個人,然后做一點節(jié)目,太苦了,干啥呀。
Q:這是2008年的時候,是吧。
A:那時候就這樣勉強在維持,就有一次招商招的情況不太好,我們就想個辦法,這個還是張瑞出的一個餿主意。這是擂臺是叫G聯(lián)賽風云爭霸賽,擂臺制看似選手的獎金可以拿得很高很多,但其實對我們來說成本是節(jié)約。
因為我不用每一次都付額定的。就這樣子,我原來比如說2萬塊錢獎金,兩個月一次,我做個三屆是6萬獎金。我現(xiàn)在做個擂臺制,第一個月是5000,第二個月是15,000,第三個月是30000,但是要一個人連著拿才能拿到,如果是不同的人拿就是5000、5000、5000才15000。我已經(jīng)繳盡腦汁,很壞的,沒辦法了,就是為了他還繼續(xù)在。
等到2009年底妖魔回來了,我當時在電競部的領導,叫妖魔,最早是他先做這個節(jié)目。把他找回來之后,他之前是在頁游公司工作的,做運營,然后回來之后,本來我就跟他一直都很熟,當年就是一個部門的兄弟,他走了之后也是一起玩游戲。
他回來了,他回來還債了,你一個人逃了什么意思?他本來是不太能接受國企的這種。然后他回來之后就開始做運營方面的事情,比如說電商,比如說頁游的聯(lián)運,到2010年就好起來了。
就那部分的收入非常夸張,是當時頁游界的一個奇跡。因為我們累積了很多年的觀眾,然后而且我也算是一個比較資深的游戲玩家,然后我們就幾個人一直一起攛弄,然后把頁游這些接入,然后再找了一些人,因為有錢了你就可以招人,然后有錢了之后你就可以做G聯(lián)賽了,然后G聯(lián)賽開始做成了有線下的,南京路。
然后才真正的好起來,那時候頻道里邊就變成了有30個人,從7個人到30多個,到了2011年頁游爆發(fā)的那一年,我們也是業(yè)務爆發(fā)的那一年。我有30多個人了,我接了很多網(wǎng)易暴雪,然后還有騰訊的一些項目。你要滾起來了,再加上自己的G聯(lián)賽把內容豐富起來,收入也更高。
差不多就把最艱難的那段時間度過了。
度過了之后,做到2013年,2013年就感覺已經(jīng)有點變味道,因為2013年的時候我們把G聯(lián)賽放到梅奔去,其實我那時候是挺反對。
Q: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人都還覺得當時梅奔是一個高潮?
A:我是G聯(lián)賽的最高負責人,做到梅奔去,我沒信心。第一,我沒有hold過那么大的場。第二,我們那時候做電視渠道,我不知道我有多少受眾,他們會不會來買這個單,因為看不到那個數(shù)據(jù)。我很怕空無一人的,我真的怕,我又不愿意去買觀眾,你懂嗎?那對我來說是個挑戰(zhàn)。
我拒絕了很多次,后來妖魔就跟我說,可能也是最后一次,他說難道你覺得不酷嗎?當然很酷!OK,做就狠狠心做!然后直到開始前我都是非常忐忑!
這樣說,第一天比賽開始前,我沒有進過場館,之前幾天肯定都在,在搭建,開始的那一天,比賽第一場我都沒進去。怕是真怕呀,找了個借口在外面給人家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