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怡龍,孫紅強(qiáng),全德燕,柏國俊,陳永麗,敖國富
(安順學(xué)院 農(nóng)學(xué)院,貴州 安順 561000)
冬青葉鼠刺(IteaIlicifoliaO.)隸屬于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鼠刺屬(Itea)的常綠灌木,高度為2~4 m,葉厚革質(zhì),闊橢圓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邊緣具稀疏而堅硬的刺狀鋸齒,在湖北、云南和貴州等地區(qū)均有分布[1]。生長在海拔1500~1650 m的山坡上,灌木叢中或者樹林下、山谷中、河岸邊和路旁上[2]。根與花可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扭傷以及外傷出血[3]。
冬青葉鼠刺是森林演替系列中從灌林階段到喬林階段的的主要物種,在喀斯特石質(zhì)山地上,成年的冬青葉鼠刺植株周圍實(shí)生幼苗較少,且生長較慢,而播種培育的0~2年生冬青葉鼠刺幼苗生長也緩慢[4]。近年來對冬青葉鼠刺插條繁殖、病蟲害防治和生長發(fā)育等方面開展研究[5~7]。丁志磊等[8]研究緩釋肥在控制土壤養(yǎng)分流失方面的應(yīng)用時,得出緩釋肥對維持不同水平的土壤養(yǎng)分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在臭辣樹容器苗生長和苗木質(zhì)量表明,用1.0 g施緩效肥培育生臭辣樹容器苗較好[9]。此外在浙江楠、閩楠、臭辣樹、檸檬、和金葉榆等苗木開展施肥研究[10~16],而國內(nèi)未見冬青葉鼠刺容器苗施肥研究報道,本文擬選用不同類型緩釋肥培育冬青葉鼠刺容器苗,以期培育出優(yōu)質(zhì)容器苗。
營養(yǎng)袋(規(guī)格23 cm×18 cm)、黑色遮陰網(wǎng)、電熱鼓風(fēng)干燥箱、原子吸收光譜儀(美國PE AA800)、CanoScan LiDE掃描儀等;硝酸、高氯酸等試劑為化學(xué)純;奧綠肥1號(N∶P∶K=14∶14∶14)、奧綠肥5號(N∶P∶K=10∶26∶10)和奧綠肥7號(N∶P∶K=19∶06∶12)均為美國原裝進(jìn)口、氮(江蘇晉煤恒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過磷酸鈣,江蘇美樂肥料有限公司)、鉀(氯化鉀,中家集團(tuán)控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冬青葉鼠刺一年生幼苗。
2.2.1 移栽幼苗
以各處理間N施用量相等為1.60 g,稱取奧綠肥1號4.80 g(A1)、奧綠肥7號(A7)3.12 g、奧綠肥A5號7.36g(A5),氮磷鉀混合肥按10∶6∶6比例混合(F),稱取總量3.52 g,以不施肥為對照(CK),以上肥料與土壤混合裝至培養(yǎng)袋內(nèi)。移栽冬青葉鼠刺苗于營養(yǎng)袋內(nèi),每處理15個重復(fù),澆透水。移栽2周內(nèi)觀察植株存活情況,每月記錄幼苗的葉片數(shù)、莖長。
2.2.2 管理
移栽冬青葉鼠刺容器苗蓋一層遮蔭網(wǎng),定期除草和澆水。
2.2.3 測量生長指標(biāo)
移栽后60 d、120 d和240 d記錄葉片數(shù),用直尺測量植株莖長。栽培240 d后,取出植株除去泥土,洗凈,普通天平稱量植株鮮、干重。
2.2.4 葉面積測定
每處理的植株上選取葉子,用CanoScan LiDE掃描儀掃描葉子,貯存為JPG格式,參照肖強(qiáng)等[17]方法測定葉面積、葉長和葉寬。
2.2.5 礦質(zhì)元素測定
將烘干植株磨成粉,稱取樣品2 g(精確到0.0001 g),加入消解液(硝酸∶高氯酸=4∶1)30 mL,浸泡過夜。于電熱板上進(jìn)行低溫預(yù)消解,2 h后高溫消解至剩余液體0.5 mL左右,取下冷卻,0.5%HNO3轉(zhuǎn)移至50 mL容量瓶定容,CIP—AES測定元素含量[18],測定條件:等離子氣體,15L/min,輔助器:0.2 L/min,霧化器:0.8 L/min,射頻功率為:1300 W,泵速∶1.5 mL/min,每個樣品重復(fù)3次。
2.2.6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 Excel和Photoshop7.0軟件處理圖像和數(shù)據(jù)。
由表1所知,施肥60 d各處理間莖長增長較慢,A1處理莖長最大,其次是A5,A5、F與對照相比變化不大。施肥120 d后,除對照外增加較小外,各處理增多有所增加,A5莖長增長迅速,增加14.6 mm,其次是A1,增加9.1 mm。240d時,各緩釋肥處理后的莖長增加較快,其中A1增長最大,增加86.2 mm,A5增加63.3 mm,而對照則增加38.1 mm,A1、A5莖長比對照多61.0 mm、34.6 mm。施肥60 d、120 d時,與對照相比,葉數(shù)增加不大,但在240 d后A1、A5增加較多,比對照多8片。表明冬青葉鼠刺容器苗施用緩釋肥后,其植株莖、葉生長優(yōu)于對照和混合肥。
由表2可知,A1、A5處理的冬青葉鼠刺植株根、莖的鮮重和干重較F和CK的多,A7的根鮮重和干重與對照相差不大,稍高于F;植株總鮮重、總干重中A1、A5
表1 施肥不同時間后對冬青葉鼠刺莖、葉生長的影響
遠(yuǎn)大于對照,分別比對照多3.1 g、1.7 g和2.3 g、0.9 g。表明緩釋肥A1、A5促進(jìn)冬青葉鼠刺植株生物量的積累。
與對照相比,施肥對冬青葉鼠刺葉面積影響極其明顯,其中A1緩釋肥處理葉面積最大,達(dá)44.80 cm2,A5、A7無差異但均高于對照。處理間葉長、葉形指數(shù)差異不大,A1葉寬大于F和對照。表明施肥影響葉的生長,特別是葉面積,而緩釋肥促進(jìn)葉面積增長(表3)。
表3 不同施肥處理對冬青葉鼠刺葉片的影響
由表4可知,Ca元素在莖葉中分布較根多,葉中對照最多達(dá)16430 mg/kg,A7莖中含量最少;Fe元素集中分布在根中,其中A7根中含量最高,達(dá)6137 mg/kg,A1葉中含量最少;K元素在葉中分布最多,其中A5葉中含量最高達(dá)9324 mg/kg,A1根中含量最少;Mg元素也是在葉中分布最高,對照和A5 Mg含量超過3000 mg/kg。其余含量較少的礦質(zhì)元素Cr在根莖中分布較多,Mn、Na在根中分布較多,Zn在葉中分布較多。表明土壤中各礦質(zhì)元素Ga、Fe、K、Mg等礦質(zhì)元素在冬青葉鼠刺各部位分布不均,且發(fā)揮不同生理作用。
在傳統(tǒng)苗木培育時,施氮、磷、鉀復(fù)合肥或單施某一種元素肥料,但此類肥肥效短,對于生長緩慢的植物,礦質(zhì)營養(yǎng)未被植株迅速利用即隨雨水流失,容易造成水體污染。而改用緩釋肥培育冬青葉鼠容器苗,植株莖生長快、產(chǎn)生新葉多、葉面積大,促進(jìn)植株生物量積累。本研究表明,施用緩釋肥各部位生物量均較好于對照和混合肥,且增加礦質(zhì)營養(yǎng)利用率。市售緩釋肥中除有大量元素外,還包含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多種元素在冬青葉鼠容器苗生長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冬青葉鼠刺容器苗培育時,優(yōu)選A1、A5緩釋肥可培育出優(yōu)質(zhì)、健壯冬青葉鼠刺容器苗。
表4 不同施肥處理后冬青葉鼠刺各部位礦質(zhì)元素分布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