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杰
(鄭州商學院,河南 鞏義 451200)
古樹是人類珍貴的綠色遺產,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文化、旅游、生態(tài)、科學及歷史價值[1]。古樹名木是歷史的見證,每一棵古樹幾乎都是一部自然環(huán)境發(fā)展史,對研究中國古代的環(huán)境和歷史都提供了很好的依據。在我國,凡樹齡超過100年,或者珍貴稀有并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及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都被稱為古樹名木[2]。
輝縣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地處豫晉兩省之交,由地級新鄉(xiāng)市代管,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為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季風作用較為明顯。
輝縣市區(qū)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在輝縣市政協院內、城關鎮(zhèn)、百泉鎮(zhèn)、百泉療養(yǎng)院以及百泉風景區(qū)內湖中心清輝閣上。樹種以豆科、柏科、楊柳科為主。據不完全調查,古樹名木有27棵,這些古樹多生長在風景區(qū)內,村民院落內外及道路旁,其中以國槐、皂角和側柏等落葉鄉(xiāng)土樹種數量最多(表1)。
表1輝縣市區(qū)古樹名木一覽
樹種分布位置 存在的問題 國槐輝縣市政協入口處 局部腐爛,未科學處理,圍欄范圍小 國槐輝縣市政協院內腐爛部位未按科學方法進行處理 國槐輝縣城關鎮(zhèn)天竺庵無圍欄,根周圍鋪裝面過大 國槐三里屯村腐爛部位未科學處理, 圍欄范圍小 國槐輝縣百泉鎮(zhèn)大官莊東街 水泥池范圍過小,土壤板結 國槐輝縣百泉鎮(zhèn)樓根村 枝干劈裂,水泥鋪裝過大 國槐輝縣百泉鎮(zhèn)樓根村皇姑寺腐爛部位未按科學方法進行處理 國槐輝縣城關鎮(zhèn)南關村東街 多處樹洞,周圍鋪裝面過大,無圍欄 國槐城關鎮(zhèn)四路口村槐樹巷 腐爛部位未科學處理,土壤板結 國槐輝縣城關鎮(zhèn)呂巷村東 腐爛部位未科學處理, 圍欄范圍小側柏輝縣市政協院內,兩株 樹皮脫落嚴重,無保護欄 側柏百泉療養(yǎng)院內,三株 水泥池面積過小,長勢衰弱,無圍欄 側柏百泉風景區(qū)清輝閣,七株 長勢強弱參差,均有圍欄 側柏百泉鎮(zhèn)樓根村皇姑寺,兩株無圍欄圍護,周圍鋪裝面較大 毛白楊百泉鎮(zhèn)藥王廟東 腐爛部位未科學處理, 無圍欄圍護 毛白楊百泉鎮(zhèn)藥王廟東枝干枯朽,無保護措施 皂角 輝縣城關鎮(zhèn)新橋村 無圍欄,無支撐樹,樹洞未補
從生長地點來看,古樹名木主要分布在村落周邊以及旅游景點內。從長勢來看,很多古樹因為時間的變遷,幾乎都有多處斷梢、枯頂甚至中空等現象,加上病蟲、自然危害和人類的影響,古樹已開始衰老,需要保護復壯,主要影響原因如下。
2.2.1 極端氣候
古樹名木歷經百年惡劣天氣,飽經風霜,歷經大旱大澇,造成不可修復的傷害,這是任何古樹名木都難以抗拒的因素。
2.2.2 雷電火災
古樹一般樹干高,樹冠大,枝條交叉重疊,極易受到雷擊從而引發(fā)火災。而火災一旦發(fā)生,將使幾百年的古樹名木毀于一旦,從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3]。
2.2.3 野生動物及病蟲害
樹木隨著樹齡的老化,樹勢便開始減弱,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降低,病蟲害也隨之加重,便加速了古樹的衰老、死亡[4]。
2.2.4 工程建設
由于現在各類建筑如雨后春筍般長出,架橋及蓋房都有可能對古樹名木造成很大的影響,或直接致其衰敗死亡。而在古樹邊上的各類施工或者管道鋪設和修護都可能對古樹的根系帶來直接的傷害。
2.2.5 各種污染
現代人類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是排放的廢水廢氣等污染物并沒有進行有效處理,給古樹名木的根系帶來了或輕或重的傷害;空氣中的有毒物質也會阻礙葉綠素的光合作用,抑制樹葉進行呼吸,從而造成樹木逐漸衰落死亡。古樹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旦被破壞,如道路鋪裝過近、雜物堆積等,都會破壞古樹的適生環(huán)境,從而加速古樹的衰敗[5]。
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英語試卷的總體特點是:難度適中、體裁多樣、題材豐富、語言地道、內容新穎、文化意味濃厚、實用性強。話題既“高、大、上”,富有時代感、國際感,又“接地氣”,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關注當代生活的不同領域。
2.2.6 專業(yè)技術人員少,宣傳不到位
由于缺乏專業(yè)的技術人員,而且在宣傳和技術上方面到位,所以很多人忽視了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導致許多古樹名木不被人認識,長時間都處于隨意的自然生長的狀態(tài),沒有相應的較為專業(yè)的保護措施[6]。
古樹名木的保護是一項浩大而持久系統工程,需要在技術、法律、道德上進行全方位的普及與引導,在輿論上讓大家接受,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時,在保護的基礎上,要重視古樹名木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方面的宣傳。
現在很多古樹名木之所以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是因為大家沒有意識到它們是地球上唯一以生命形態(tài)見證歷史的綠色文物[7]。政府要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在工程建設和一些社會活動上要為古樹名木讓道,旅游開發(fā)時也要以古樹為重,引導全民增強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
相關部門要重視古樹,按照既有規(guī)定為古樹名木建立電子檔案,要包括生長地點、科屬種名、樹高等資料,并每隔一段時間要對它們進行普查,進行檔案的整理,確保不會有遺漏和偏差。
保護古樹名木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只有全民提高保護意識,才能使古樹得到有效的保護[8]。有關部門要把古樹名木當成輝縣的一張名片,要廣泛宣傳,讓每個人都知道古樹的歷史意義并自覺的保護古樹。而對于那些人為損傷古樹的事,也要給予一定的懲戒。
防治病蟲害,避免古樹被病蟲侵襲致死。細菌多由傷口侵入,所以要避免各種損傷,燒傷及凍傷。對于腐爛的樹木,挖去腐朽部分,露出好樹皮,再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細菌不能侵襲。保護好古樹名木周邊的生長環(huán)境,定期清理枯草雜物,增強樹木自身的抵抗能力[9]。對于野生動物,每棵古樹都應該有護欄,并且加強管理責任,保證古樹不受動物的傷害。
檢查樹冠,對外圍衰敗或枯死的枝條進行修剪,從而促使樹木更新生長。發(fā)芽能力較強的樹種,如果樹木地上部分死亡但是根莖處仍能萌發(fā)健壯的根枝,這時可以對死亡或瀕臨死亡的古樹干進行截除[10]。
3.5.2 橋接
枝干稀疏、長勢較弱的古樹,可以采用橋接的方式使之恢復生機。在需要橋接的古樹旁均勻種植2~3棵同種幼樹,因幼樹的生長能力更強,待幼樹吸收營養(yǎng)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將幼樹的紙條接在古樹樹干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古樹體內的水分和養(yǎng)分,此方法也可用于治療古樹的傷口愈合[11]。
3.5.3 灌水、松土、施肥
夏季灌水防旱,冬季灌水防凍。灌水后需要松土,保護樹根的同時也為了增強土壤的通透性。施肥時先在樹冠投影外側開溝,一般溝長200 cm,寬70 cm,深30 cm,溝內施腐殖土和人畜糞,并搭配少量的磷肥和尿素,最后覆蓋土[12]。
3.5.4 培養(yǎng)后續(xù)資源
工作人員在實際調查工作中,對于一些樹齡沒有達到100年但是樹形優(yōu)美、生長旺盛而且有紀念意義的樹木,可以考慮儲備后備資源,提前加以保護。
3.5.5 補洞
由于千百年來各種人為或自然的原因,使得很多古樹的木質部腐爛蛀空,產生了樹洞。為了古樹更好的生長,所以需要補洞:清理樹洞,但是不要傷害到硬質木。然后面填充樹洞,為了更美觀,表面用合適的材料覆蓋。
3.5.6 落實保護資金
因為專項保護資金不足,很多管理人員以及專業(yè)的保護措施都無法落實,致使古樹得不到應有的管理。政府需要重視古樹名木保護的意義,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添置必要的設備,落實專業(yè)管理人員,積極開展科研和復壯等工作。
古樹名木是一座瀕危物種的基因庫,具有極高的生態(tài)、觀賞、科研和科普價值。古樹名木資源保護的宣傳教育,已成為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xù)發(fā)展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容不得一點疏忽和懈怠[13]。呼吁社會各界人民積極參與輝縣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中來,為古樹名木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這樣,才能把祖先留下的無價之寶傳承下去,發(fā)揮其融科研、觀賞、紀念于一體的自然史書作用,延伸其在園林中集傳承性、完整性于一體的文化內涵[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