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當你的汽車后座坐著兩個男孩子,自駕一個月,你猜猜會發(fā)生什么?
你可能會在某個孩子們都睡著的夜晚,思考人生三大問題:我是誰?我在哪里?我在干什么?你可能會想,當初是哪里來的信心與勇氣,敢?guī)蟽蓚€正處叛逆期的小男孩出來游玩,而且還是一個月?
別說一個月,哪怕三天,他們一定會輕而易舉地把你逼上絕路。
去年在丹麥,兄弟倆在車后座打鬧,對于我和孩子爸爸的勸說,兩個男孩就像沒聽見。我把車停在路邊下了車,跟娃爸說:“我自己走了,他倆你看著辦吧。”在一望無際的丹麥田野,我生氣而絕望地往前走,心想:就算我在這里風餐露宿,也不想回到車里了,至少這里風景如畫,滿地的玉米似乎也快成熟了。
還有一次,行駛在美國高速公路上,兄弟倆在后面打成一團,車子終于搖搖晃晃開到一個出口,我們提前下了高速。那一刻,我真想把他們丟在路邊,揚長而去。
作為一名“資深”二孩的媽媽,提前告知、約定、執(zhí)行、共情、啟發(fā)式提問、關注解決問題這些工具,未嘗沒用過,可是,人家打起來都可以六親不認,哪管你那些所謂的規(guī)矩。如果去追查“案件”的起因,你的頭腦里只剩一句話:就為這點破事,至于嗎?
然而,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一年后,我們又信誓旦旦地出發(fā)了,早忘了那些三天一大架、一天三小架的日子。
不知道是否今年娃長大了,一個星期過去了,兩人竟然一次架都沒打過,和諧得有些不真實。我跟娃爸互掐大腿,相互確認,還是不放心,扭過頭問:“你們,怎么還不打架???”
孩子們鄙夷地看了我們一眼,四只手非常默契地在空中交叉著揮舞起來,說:“好,馬上打給你們看?!边@一幕終于讓我們的心安定下來,孩子還是那兩個孩子,調皮幼稚,天真可愛。?
車繼續(xù)往前開,孩子們在后座,玩著自創(chuàng)的游戲。相比去年,弟弟大了,更能夠跟哥哥玩在一起。哥哥這一年,游戲創(chuàng)造能力又大為提升。僅僅憑各自的一張嘴,兄弟倆就能玩上幾個小時。這是原因之一。
曾經最害怕的是給兄弟倆分東西,一絲一毫的差別都休想逃過他們的眼睛,只要一個多一點,另一個馬上叫起來:“不公平!我要換。”今年,要么是給他們一模一樣的,遇到需要分的情況,交給其中一個來操刀,分好后,由對方先選,公不公平,他們內部消化。這是原因之二。
上車后,我發(fā)起“致謝活動”,每個人都感謝每個人。他們說,謝謝爸爸每天辛苦地開車,謝謝哥哥今天又少煩了我一點,謝謝弟弟讓我睡覺的時候靠在身上……車里的氣氛變得溫暖有愛起來,這種友好可以保持很久。這是原因之三。
在車里,我們一起聽了好幾本書,有《未來簡史》《萬古江河》《爸爸軍團》等等,我們一起討論,一起說笑;一路上,爸爸和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接龍編故事,把所看所想都編進故事里,都沒有時間吵架。這是原因之四。
出發(fā)前,我們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做了一些關于坐車的提前約定。雖然他們真要打起來約定沒多大用,但還是會有所幫助,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制訂的規(guī)則。我也一直堅持做旁觀者和引導者,不做他們的裁判,不引起更大的矛盾。不追究責任,而是關注于解決問題。慢慢地,他們開始遵守約定,也開始學習自己解決問題。這是原因之五。
旅行還在繼續(xù),雖然目前情況樂觀,但我做好了迎接挑戰(zhàn)的準備。有兩個男孩子在后座,一路嘰嘰喳喳,但是愛也在如此自由自在、小小的空間里緩緩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