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忠
(績溪縣伏嶺鎮(zhèn)林業(yè)工作站,安徽 績溪 245300)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Sarg)為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和著名干果喬木經濟樹種,主要分布在天目山區(qū)的臨安、安吉、寧國、績溪等縣市。作為特有的區(qū)域性經濟林,已經形成相當大的經營規(guī)模,產品注冊商標數(shù)十個,一些品牌還亮牌于國際市場。但是,山核桃在產業(yè)化進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諸如良種化程度低,原有林分樹體高大而冠幅小,果實采收困難,地力退化、水土流失嚴重、病蟲危害嚴重等。安徽省績溪縣山核桃主要分布在荊州、家朋、伏嶺等鄉(xiāng)鎮(zhèn),10余年來山核桃林面積增加了1倍多,產量提高了2.6倍,第一產業(yè)產值從2003年的4260萬元漸增至12590萬元左右。
這類林分在計劃經濟時期已經成林,樹齡多在50 a以上,林分總面積630 hm2,主要分布在荊州、逍遙、永來、大障等地。林分特點是由于管理粗放、密度大,樹冠窄小,枝下高占1/2左右,病蟲害嚴重且防治困難,產果量低且不穩(wěn),大小年現(xiàn)象明顯。
由于缺乏豐產栽培技術經驗,在適地適樹、良種壯苗、造林技術和撫育管理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林分特點是密度偏高,水土流失嚴重,病蟲害嚴重,林木高徑比值大。
這類林分是以山核桃為主的次生林改造形成的。一種類型是林分結構良好的山核桃×元雜竹混交林,主要分布在逍遙、永來、大障等村。這類林分結構良好,經濟效益相對較好且穩(wěn)定,但密度大,冠高/樹高值較小,施藥、修枝、果實采收困難。另一種類型是天然下種(獸鼠搬運傳播)形成的次生林,經人為砍樹砍灌定向以經營山核桃為目的的,樹齡和密度參差或人為補植大苗形成的異齡林。
這類林分是實施項目造林、退耕還林等工程造林形成的中幼林純林,績溪縣各鄉(xiāng)鎮(zhèn)均有分布,績溪縣總面積約3360 hm2。這類林分林農管理比較精細但多數(shù)“不得法”,間作少而除草勤,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農藥、化肥使用不當導致土壤酸化板結,爛皮病、根腐病等嚴重發(fā)生。立木密度雖均勻但普遍偏大,導致部分樹體徒長,通風透光不良,結實延遲,干腐病、爛皮病尤其嚴重。
通過合理修枝調節(jié)樹冠形狀、均勻度和透光度;對過密林分中的冠高/樹高比嚴重失調的衰弱木、被壓木要果斷伐除;適當短截進入結果期的徒長枝的主梢;幼樹長到一定高度后實施頂梢摘心,斜拉側枝,培植矮化廣卵形樹冠。注意保護鋸口、剪口及“見鮮”處,可用液壓槍噴蠟“封口”或噴仿涂劑或涂抹梧寧霉素5~10倍液保護“傷口”[1]。
坡度25°以上斜陡坡地杜絕墾挖,林地施肥施藥可結合實地離樹基1.5 m左右外放射狀或環(huán)狀開溝埋施,或沿等高線“竹節(jié)”狀抽溝埋施。每年山核桃收獲前砍灌割雜一次即可。造林地25°以下斜坡的,3~5 a內可間作豆類、花生等以耕代撫(杜絕間作芝麻)。往后停止間作,并沿等高線橫向種植紫穗槐、青灰葉下珠、“五谷樹”等灌木帶(每高差10 m左右種一帶),以后用割灌埋青作為綠肥并攔截徑流[2]。
一是測土施肥。由石灰?guī)r、礫巖、板巖等發(fā)育形成的粗(細)骨扁石土類,礦質元素相對豐富,基本能滿足山核桃正常生長需要。因此,結實前適量施一些氮肥和有機肥即可。進入結果期再施一些硼肥可提高坐果率,降低落果率。而由花崗巖風化形成的粗骨麻石土類pH值小,沙性重,肥力低,應追施適量的鉀肥、鈣鎂磷肥。二是噴施保果孕果肥。4月初樹冠噴霧尿素+KH2PO4+百蟲殺配方藥肥一次殺蟲?;ǎ?月中旬雌花開放,噴霧硼肥(或農用稀土)+KH2PO4+尿素配方一次,到5月20日前后復噴一次以利孕果,減少落果[3]。
山核桃有害生物種類繁多,主要病蟲害有山核桃刻蚜、花蕾蛆、天牛類、爛皮病等,對山核桃林分的質量和產量影響最大。蟲害的防治采用樹干注射、林地撒藥、樹冠噴霧、林間施放煙劑,針對性單獨防治或幾種方法相結合進行防治。用頻振式殺蟲燈1只/萬m2誘殺蛾類是一種經濟高效的防治方法。挖除蟻巢滅殺蟻后結合噴布滅蟻靈防治白蟻等。禁止使用氧樂果、呋喃丹等內吸性或殘留量大的有機磷有機氯農藥。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改善林內通風透光環(huán)境,結合采收果實剪燒病枝、枯枝、帶蟲枝。在樹液流動但未抽梢萌發(fā)前噴石硫合劑防治枝干病害。新葉剛展定形時噴內吸性硫菌靈。對已發(fā)生的樹干爛皮病、潰瘍病、黑水病,可用刮刀刮除病部后涂布5~10倍貴星、瑞撲2000、四霉素、3~5°Bé石硫合劑等防治。林冠噴霧四霉素可防治多種病害[4]。
對山核桃低產林的生態(tài)修復實質上是包括密度及樹冠調控,地被地力恢復、配方(測土)施肥,改善土壤供肥能力以及無公害綜合防治病蟲害等營林技術措施的綜合應用,基于經果林的生態(tài)安全、食品安全和優(yōu)質穩(wěn)產豐產考慮,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都應融入生態(tài)元素。
①以密度調整結合修枝調控修復樹冠是山核桃優(yōu)質豐產的基礎。成年山核桃林分立木應在300株/hm2左右,保持85%左右的郁閉度,樹冠相互交接≤8%的三角狀廣卵形樹冠。
②山核桃林下種草恢復植被是穩(wěn)產豐產的前提。林下種植白三葉、百喜草等,林地土壤養(yǎng)分含量增加,夏日林分內溫度降低,截流系數(shù)提高,徑流量減少,形成生態(tài)型經濟林。
③科學施肥是提高山核桃產量的直接措施。測土配方專用肥結合根外噴?;ū9试霎a效果顯著,比單施尿素+復合肥(對照)單位面積產量提高3倍。
④及時防治病蟲害是山核桃結果豐產的保證。在蟲害防治中提倡使用無公害生物農藥,杜絕使用內吸性或高殘留有機磷、有機氯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