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鄆城縣張營街道辦事處農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山東 鄆城縣 274700)
近年來鄆城縣蘋果栽培面積逐年增加,蘋果病蟲害發(fā)生日趨嚴重,對蘋果產量和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015—2018年,通過在鄆城縣對蘋果病蟲害進行農藥篩選、藥效防控及大面積推廣試驗,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F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2015年和2016年,連續(xù)2年在鄆城縣張營街道選取3 個具有代表性的果園,分別為小屯苗圃4.33 hm2紅富士7 年生蘋果園(簡稱一區(qū))、劉官屯5.20 hm2新紅星10年生蘋果園(簡稱二區(qū))、孫馬廠6.40 hm2紅富士號6年生蘋果園(簡稱三區(qū))。園地土壤肥力一般,管理水平較好。套袋后定期噴施1 ∶2 ∶200 倍波爾多液,不同的是生長季節(jié)農藥防控中藥劑品種及組合不同。
田間試驗設農藥藥效防控試驗區(qū)與傳統農藥防治試驗區(qū)2 個試驗區(qū),面積分別為13.33 hm2和1.27 hm2,其中:新型農藥防控試驗區(qū)殺菌劑分別為十三嗎啉EC 1 000 倍液、43%戊唑醇SC 5 000 倍液、12.5%烯唑醇超微WP 3 000 倍液、80%大生M-45 WP 800倍液、1.5%多抗霉素WP400倍液、3%中生菌素WP 400倍液、10%世高WG 2 500倍液、10%多抗霉素WP 1 500倍液;殺蟲劑為48%毒死蜱EC 1 000倍液、1.8%阿維菌素EC 3 000 倍液、10%蚍蟲林WP 3 000 倍液、0.3%苦參堿AS 800 倍液、5%甲維鹽WG 5 000 倍液、22%高氯氟·噻蟲嗪CS 2 000 倍液、3.2%高氯甲維鹽ME 1 500 倍液、20%阿維·螺螨酯SC 4 000倍液,根據病蟲害發(fā)生情況進行噴藥防治。對照區(qū)根據病蟲害情況噴施常規(guī)農藥進行防治,殺菌劑有70%甲基托布津WP 800 倍液、50%多菌靈WP 800 倍液、50%撲海因WP 1 500 倍液、80%代森錳鋅WP 800倍液等;殺蟲殺螨劑有4.5%高效氯氰菊酯EC 3 000倍液、48%樂斯本EC 800 倍液、15%螨死凈EC 2 500倍液、24%螨威SE 5 000倍液、25%滅幼脲3 號SC 2 000 倍液、5%霸螨靈SC 1 000 倍液、20%滅掃利EC 2 000倍液等。具體為一區(qū)分2個設計,處理1 面積4.00 hm2,為新型農藥防控試驗區(qū),處理2 面積0.33 hm2,為傳統農藥防治區(qū);二區(qū)分2個設計,處理3 面積4.67 hm2,為新型農藥防控試驗區(qū),處理4 面積0.53 hm2,為傳統藥農藥防治區(qū);三區(qū)分2 個設計,處理5 面積6.00 hm2,新型農藥防控試驗區(qū),處理6面積0.40 hm2,為傳統農藥防治區(qū)。
各處理區(qū)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排列。各處理5點取樣,每點固定調查1株蘋果樹。每株樹按東、西、南、北、中固定調查當年生枝條,每個枝條取20 片葉,共計500 片葉,噴藥30 d 后對螨類以百葉蟲口數進行統計。9月8日進行葉部病蟲害調查(如斑點落葉病、褐斑病、炭疽病、黑點病、潛葉蛾等);葉部病害(斑點落葉病、褐斑病等)以病葉率進行統計,葉部蟲害如潛葉蛾以蟲葉率進行統計。
果實采收時,對每處理固定的5株樹整株果數進行調查,以病果率(炭疽病、黑點病等)進行統計[1],同時對商品果率(特級、一級、二級果所占比例)、樣樹果品總重及銷售總額進行統計,折算為667 m2商品果率、增產率及產值增加情況。
在田間藥效試驗的基礎上,于2016—2018年在鄆城縣10 個鄉(xiāng)鎮(zhèn)40 個果園推廣該項技術,其中綠色農藥防控試驗區(qū)總面積0.037 萬hm2,傳統農藥防治試驗區(qū)面積0.002 萬hm2。分別在2 個處理區(qū)每個果園隨機選取5 株蘋果樹作為觀測樣本樹,葉部病害、螨類及潛葉蛾發(fā)生情況調查方法同田間藥效試驗。
蘋果成熟期每處理人工采摘就地單獨存放,計算每處理5株蘋果樹結果數量,結合果實商品性狀進行等級分類,病果率觀測統計,并進行稱重記錄。按照40 個果園新型農藥藥效防控試驗區(qū)和傳統農藥防治對照區(qū)進行統計,計算平均值。
2015年和2016年2 年的農藥藥效防控試驗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2015年處理1、處理3和處理5的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病果率、商品果率和增產平均值分別為2%、210頭、2%、1.8%、82%和10.5%,常規(guī)防治區(qū)2、常規(guī)防治區(qū)4和常規(guī)防治區(qū)6 的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病果率和商品果率平均值分別為3.6%、450 頭、3.8%、2.2%和72%。試驗區(qū)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病果率均遠遠低于對照區(qū),而商品果率均高于常規(guī)防治區(qū),增產效果明顯。
2016年處理1、處理3和處理5的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病果率、商品果率、增產平均值分別為2%、208 頭、2.2%、1.6%、84%和11.5%,常規(guī)防治區(qū)2、常規(guī)防治區(qū)4和常規(guī)防治區(qū)6 的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病果率、商品果率平均值分別為3.8%、468頭、3.6%、2.4%和73%。試驗區(qū)病葉率、百葉螨數、潛葉蛾蟲葉率和病果率均遠遠低于對照區(qū),而商品果率均高于常規(guī)防治區(qū),增產效果明顯。在蘋果生產中試驗區(qū)農藥藥效防控試驗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于2016—2018 年進行農藥藥效試驗大面積推廣,經現場調查、稱重、計算、測產及銷售情況統計,結果顯示,2016年,采用新型農藥藥劑防控后,40個果園平均病葉率為2.4%,百葉螨215 頭,潛葉蛾蟲葉率2.6%,病果率1.4%,商品果率84%;傳統防控試驗區(qū)40個果園平均病葉率4.2%,百葉螨425頭,潛葉蛾蟲葉率4.2%,商品果率74%,經對比發(fā)現,新型農藥藥效試驗區(qū)比傳統藥效試驗區(qū)商品果率提高10%,增產8.8%,產值增加10.9%;2017 年,采用新型藥劑防控后,40 個果園平均病葉率為2.2%,百葉螨217 頭,潛葉蛾蟲葉率2.6%,病果率1.2%,商品果率85%;傳統防控試驗區(qū)40 個果園平均病葉率4.4%,百葉螨438頭,潛葉蛾蟲葉率4.4%,商品果率74%,經對比發(fā)現,新型藥效試驗區(qū)比傳統藥效試驗區(qū)商品果率提高11%,增產8.9%,產值增加11.2%;2018 年新型藥劑防控后40 個果園平均病葉率為2.4%,百葉螨215 頭,潛葉蛾蟲葉率2.4%,病果率1.3%,商品果率85%;傳統防控試驗區(qū)40 個果園平均病葉率4.4%,百葉螨432 頭,潛葉蛾蟲葉率4.2%,商品果率74%,經對比發(fā)現新型藥效試驗區(qū)比傳統藥效試驗區(qū)商品果率提高11%,增產8.6%,產值增加10.8%,新型農藥藥效防治效果明顯,大面積推廣應用非常成功。
在加強果樹清園、肥水管理、精細修剪、疏花疏果、果實套袋、釋放性引誘劑、懸掛防蟲板及黑光燈等綠色防控的基礎上[2-3],于2016—2018 年在0.04 萬hm2蘋果園推廣了新型農藥藥效防控技術,經試驗證明,用藥種類及用藥量明顯減少,防治成本明顯降低,蘋果病蟲害明顯減輕,同時商品果率提高到10%~11%,增產8.6%~8.9%,產值增加10.8%~11.2%,大面積推廣應用成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實現了降本提質和確保安全的生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