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華
【摘? 要】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深入發(fā)展的必然趨勢。2016年,揚州新增100萬元文化發(fā)展政府專項基金用于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崗位和公益性演出節(jié)目,在探索政府購買模式上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但是,由于這一模式在揚州正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在購買資金、購買對象、購買內容和購買效果方面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
引言
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日益提升,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為一個新的發(fā)展方向。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 年,在全國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設施管理模式,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開展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試點,通過委托或招投標等方式吸引有實力的社會組織和企業(yè)參與公共文化設施的運營。”加大政府向文化類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力度。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fā)文化部等部門《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目標任務。2016年,《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保障法》)出臺,并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保障法》為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給出了導向性的意見,為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強大保障。
1揚州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現狀
2016年,揚州制定印發(fā)了《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和《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并新增100萬元文化發(fā)展政府專項基金用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揚州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1.1崗位購買
即由政府出資購買一定的公益性崗位,面向社會招聘符合條件的人才到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崗位上,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
(1)基層宣傳文化公益崗位購買。2015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江蘇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2015—2020年)》,提出“每個行政村(社區(qū))設有不少于1個政府購買的宣傳文化公益崗位?!备鶕?016年揚州統(tǒng)計年報顯示,截至2016年底,揚州依照標準建成村(社區(q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96個,建設比例超過了30%。
(2)定向委培。2017年,高郵市開展委培嘗試。即由高郵市文廣新局購買一定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面向高郵市各鄉(xiāng)鎮(zhèn)(園區(qū))招收學員,委托揚州藝校代為培訓,主要學習開展基層文化工作的實用技能。學員學習期滿后,經綜合考核合格者由原推薦鄉(xiāng)鎮(zhèn)(園區(qū))人民政府聘用并分配到相關當地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崗位上工作。委培生和當地人民政府簽訂書面協議,承諾服務年限不少于五年。
此外,在揚州市“24小時城市書房”的建設中,政府還出資購買了圖書整理、衛(wèi)生清潔等后勤公益崗位。
1.2項目購買
主要指在一些文化品牌建設或大型的文化活動中,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活動,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獎勵。2016年,揚州購買公益性演出172場。
(1)文化品牌建設。揚州市每年都向全市范圍內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藝術團體等購買一定數量的演出節(jié)目,開展送文化進社區(qū)、書場演出等公益活動。2016年,揚州市通過項目購買完成送文化進社區(qū)等公益演出活動近300場次,開展書場演出近1000場次。
(2)大型文化活動。2016年,揚州市在“綠楊人家”社區(qū)藝術節(jié)中購買了部分演出節(jié)目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在第六屆江蘇書展“十大系列文化活動”之“明月揚州”篇章中,整場琴箏演奏由夏星藝術培訓有限公司承擔,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
2對現階段發(fā)展情況的一些看法
近年來,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作為一種有效的服務供給方式,對推進揚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當前揚州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一些做法尚不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
(1)在購買資金方面。公共文化服務面向的人群甚為寬廣,但是政府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規(guī)模并不大,購買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數量少,購買成效不明顯。
(2)在購買對象方面。就目前來看,市場上專業(yè)的公共文化服務類組織比較缺乏,購買可供選擇的余地不大。據統(tǒng)計,全國文化領域共有8700多支館辦文藝團隊,有30多萬個業(yè)余文藝團隊,但依法登記、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健全和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社會組織較少,其他類型的社會組織更少。公共文化服務購買需求增加與社會組織發(fā)育程度不高之間存在供需層面的矛盾,與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不相適應。
(3)在購買內容方面。一是隨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趨多元化,傳統(tǒng)單一的服務項目和內容已難滿足這種多樣化需求。二是在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每一位群眾作為獨立的個體,其自身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也存在差異,容易造成“眾口難調”現象。
(4)在購買效果方面。缺乏相關保證服務質量的措施及完善的效果評估體系。
3下一步發(fā)展方向
(1)加大資金投入。一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資金的財政預算,并積極爭取上級財政對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qū))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支持。二是設立公共文化服務專項基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進來。根據《保障法》第48條規(guī)定:“國家鼓勵社會資本依法投入公共文化服務,拓寬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來源渠道?!?/p>
(2)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類組織發(fā)展,鼓勵市場化,同時加強對其扶持力度。一是鼓勵支持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類組織成立。培育文化類社會組織,首要的措施是簡化登記手續(xù)。2011年廣東出臺《關于進一步培育發(fā)展和規(guī)范管理社會組織的方案》,簡化手續(xù),強化監(jiān)督,隨后廣東社會組織獲得快速發(fā)展,推動了當地公益事業(yè)的發(fā)展。二是通過培訓、地區(qū)交流等形式加強對現有文化服務團隊的扶植,做大做強“送文化下鄉(xiāng)”、“送文化進社區(qū)”等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品牌。
(3)問需于民,根據群眾需求精準服務。一是定期開展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調研,通過在網絡、報紙等媒體上以問卷、投票的方式開展民意征集活動,把握群眾真實需求,并根據調研結果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及內容。二是設立公共文化服務“點單”平臺,在購買活動演出節(jié)目時,將可購買節(jié)目的詳細信息在平臺上發(fā)布,群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投票選擇,最終以得票數的多少為購買與否的判定標準。
(4)建立完善的服務效果評估體系。一是政府對演出服務實行現場監(jiān)督、全程跟蹤,保證演出數量和質量的達標。二是建立健全購買反饋機制,參考電影觀評,設立打分系統(tǒng),群眾可在活動結束后根據節(jié)目質量和滿意度進行評分,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政府根據綜合得分開展效果評估。三是完善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崗位用人制度,明確崗位待遇和職責,建立考核機制,制定相關獎懲措施。
參考文獻
[1]《江蘇:高標準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國文化報
[2]《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難點及對策》.劉敏
[3]《保障與方向———對<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條款的解讀》.周余姣
[4]《建立和完善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制度研究——以彭州市為例》.鄭建華,周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