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穎,李紅梅
1.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2.徐州醫(yī)科大學,江蘇 徐州221004
高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各門課程都承擔著重要的育人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重要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大學英語課作為高校全體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不僅應該承擔發(fā)展學生語言知識能力和培養(yǎng)英語技能的教學任務,更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傳遞正確的價值理念,充分發(fā)揮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探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實現(xiàn)課程育人功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理念、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等方面,著重強調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以及英語應試能力的發(fā)展,在設定教學目標中更重視學生對教材中語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卻忽略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意志品格、社會交往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缺失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到教學過程,都未給予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足夠的重視。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育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大學英語的學科育人功能,通過搭載語言學習形式,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將知識的習得、技能的培養(yǎng)與文化及其多元價值的評判、借鑒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在體現(xiàn)學科特點,發(fā)揮學科價值的同時,最大程度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既夯實知識,又充實內容,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育人實效。
當前,大學英語教師普遍認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培養(yǎng),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輔導員等專門人員的任務,和他們的英語教學活動無關。因此,大多數(shù)大學英語課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習得和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在教學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教學目標和定位上,由于“育德”意識不足,也不能充分和深入地挖掘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此外,很少有大學英語教師會在教學之外,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梢哉f,不論是從學校、教師到學生自身,對于挖掘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的認識都是非常不到位的[2]。
課堂是教學開展的主陣地,教材是教學開展的主要載體。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情況。[3]但是目前大部分大學英語教材選用的幾乎都是英美國家的文章,談論的是英美國家的人、事、物,盡管在語言表達上更具真實性和準確性,更原汁原味和反映英語的本土文化,但也不可避免地承載了西方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眾多研究表明,一些以英美文化為主的教材,涉及中國文化的內容過少,更多傳播了西方的價值取向,導致學生的母語文化意識薄弱等。[4]
當前,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雙一流”建設,在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過程中持續(xù)發(fā)力,而培養(yǎng)一流學生正是“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所在?!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校要培養(yǎng)“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隨著我國國際化水平的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也深受國際化的影響,國家要立足于世界舞臺的中央,不僅要幫助當代大學生掌握與世界接軌的語言,更要培養(yǎng)出能夠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特別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以此為標桿,大學英語教學應該發(fā)揮好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功能,在幫助學生開拓視野、理解西方文明的同時,更應當教會學生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核心價值觀。通過大學英語教學的開展,一方面加強當代大學生們對西方道德、倫理、價值觀的了解;另一方面樹立起大學生對國家、民族、社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必然要落在青年大學生的身上。大學階段,一方面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fā)展成熟的關鍵時期,性格比較單純,樂于接納新事物新思想;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的認識能力、辨別能力、分析能力等正處在養(yǎng)成時期,他們沒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對于西方外來文化也缺乏正確的鑒別能力,因而極易受到資本主義多種消極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的影響。特別是對喜歡英語、熱衷英語學習的大學生,對西方文化和知識頗感興趣,他們從眾多英語電影、電視劇、英語原版小說以及社交網絡等媒介中獲取對西方的認知,同時一并接收著西方所要傳遞的一切價值觀念,感性認識強,而缺乏正確的理性認知、真實的經歷和切身體驗。因此,大多數(shù)大學生對于西方思潮和價值觀念的認識還是比較膚淺和表面的,如果不能及時給大學生打上思想的“預防針”,引導他們樹立正確而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將會影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很難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語言是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的載體,英語這門學科的教學具有特殊性。只重視語言知識與技能,忽視價值觀念引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英語教學,更容易使西方主流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應該說,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內容、過程是統(tǒng)一的,兩者目標都在于為國家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其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上具有統(tǒng)一性。在具體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應達到互相融入、相互促進的效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yè)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5];《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年版)》中也提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币虼?,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不是孤立的,是應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融合、相互統(tǒng)一的,充分發(fā)揮并實現(xiàn)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
此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品質,又有利于加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將高校英語課堂與思想政治內容相結合,促進學生更全面地學習世界、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融入思想政治內容,有利于語言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在豐富英語教學內容、拓展知識面、提高語言實用價值的同時,更能激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譬如,大學英語教師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因素,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更能潛移默化地塑造成熟正確的思想。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兩方可以相得益彰。
大學英語教材的設計和編寫,不應該只考慮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還應充分考慮所選材料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以及材料內容的時代性,相關概念的準確性和價值觀念的社會性。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知識性允許的范圍內,最大程度地選擇能夠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質的內容。選取的教材應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積極的正面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其中蘊含的思想品德內容與大學生德育的相關性,應該強調作為個體的人在面對社會與自然時所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時,應當注意深入挖掘材料中所蘊含的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一致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guī)范,對教材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部分進行批判性閱讀,并對學生開展適時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批判性思維。我們應該找到大學英語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最佳平衡點,真正做到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訓練與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機融合。
大學英語課堂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陣地,有課時多、跨度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并且對學生從聽、說、讀、寫、譯,五大方位、多個層次進行傳授和教導。在這種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時,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加入課程目標和實施方案中,并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施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不僅僅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播,又要結合教學內容中反映文化藝術、奮斗理念、創(chuàng)新精神等積極向上的素材,加以解析、教育和宣傳,并注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正面引導學生的思想。
高校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自主學習時,也應當注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習材料中所體現(xiàn)的價值傾向,注重對材料的選取以及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幫助學生開展批判性的自主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強培養(yǎng)健康網絡的意識,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英語的同時,既能保護自己不受不健康信息的誘惑,也不傳播不良網絡信息。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稱“教師是培養(yǎng)人才的人才”,教師的使命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其進行思想道德上的培養(yǎng)與提升。大學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在于教師要關注的不僅是語言教學,還要解析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當通過不斷地反思和學習,做到頭腦清醒、是非分明、立場堅定,能夠保證自己堅持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大學英語教師應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準確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正確認識語言教學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深入思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yǎng)人才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才這類根本性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英語課程巧妙結合,真正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嚴格遵守教學大綱的安排,充分發(fā)揮語言教學的思想,情感,文化三維交流和教學育人的作用,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為人處世的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培養(yǎng),融入到大學英語的教學當中,使他們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