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張治良 孫偉勢 南 璐
馬鈴薯為糧菜兼用作物,陜西商洛常年播種面積在4.33萬hm2左右。但由于受品種、氣候、栽培等因素的制約,當地馬鈴薯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鮮薯單產在1 100 kg/畝左右徘徊,與全省乃至全國馬鈴薯生產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為進一步挖掘馬鈴薯增產潛力,探索高產栽培技術,近年來全市大面積示范推廣馬鈴薯冬播高產集成栽培,產量水平較常規(guī)種植顯著提高。據全市多點調查:馬鈴薯冬播覆膜平均畝產2 155 kg/畝,較春播覆膜增產14.8%,較春播露地增產52.8%,且提早上市20~25天,經濟效益高。
1.1 選擇地塊,精細耕作 馬鈴薯屬于茄科,不能連作,也不能與塊根類作物輪作,應選擇豆類、禾谷類或油菜茬口,倒茬可以防止土壤傳播青枯病、環(huán)腐病和早疫病的發(fā)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的沙壤土,前作收獲后,應及早深翻整地,施5%辛硫磷顆粒劑1.5~2 kg/畝,以防治地下害蟲蠐螬、蟋蟀的危害。
1.2 選用良種,整薯播種 良種是馬鈴薯冬播獲得高產的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品種選擇上:鮮食型以脫毒克新1號、克新3號、早大白、荷蘭15、希森6號、中薯5號為主;淀粉加工型以隴薯3號、隴薯7號、隴薯8號為主。單薯25~50 g,具有本品種特征特性,薯皮光滑,薯型完整,無病蟲害的整薯播種,以培育的短狀芽種薯播種最佳。
1.3 起壟播種,合理密植 馬鈴薯冬播起壟栽培,可提高地溫,改善土壤透氣性,促進早出苗及薯塊膨大。一般采用100 cm帶型,80 cm起壟,壟高21 cm,壟面寬60 cm,留20 cm溝套種1行春玉米,每壟開溝點播2行,株距24~26 cm,密度為 5 000~5 500 株/畝。
1.4 開溝施肥,科學用肥 以農家肥作底肥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一般畝施優(yōu)質農家肥2500~3 000 kg,二銨 15~20 kg,尿素 10 kg,草木灰100 kg,或專用肥40 kg。采用開溝集中施肥,集中供應養(yǎng)分,溝深15~20 cm,農家肥蓋施種薯之上,化肥施在種薯之間,謹防肥種接觸,避免燒苗。
1.5 適期播種,嚴格覆膜 馬鈴薯冬播播期以當地氣候而定,低熱一類區(qū)在12月中下旬播種;低熱二類區(qū)在12月下旬至來年1月上旬播種;中溫一類區(qū)在1月中下旬播種結束,播期應避開低溫大風雪天氣,以防種薯受凍,播后覆土10 cm,平整壟面,壟面中間高,兩邊低,呈魚背型光滑平整,播后立即覆膜,一般采用80 cm寬,0.005 cm厚的膜,膜緊貼壟面,四周壓實,每隔300 cm壓一土腰帶。
2.1 及時放苗 當薯芽露出地表長出1~2片葉時即可破膜放苗,為防止凍害,可堅持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的原則,可適當推遲放苗時間,一般在晴朗無風天,膜內無露水或下午進行,引苗出膜后,立即用細土封住放苗孔保墑。
2.2 謹防晚霜 馬鈴薯冬播春季出苗早,易受晚霜危害,出苗后注意收聽當地天氣預報,嚴格掌握天氣變化情況,若有霜凍天氣,應積極采取用麥草熏煙和田間灌溉等預防措施,免除霜害。
2.3 控制旺長 若雨水充分,會發(fā)生莖葉徒長,應在現(xiàn)蕾前期每畝用15%多效唑40~50 g或0.01%~0.1%矮壯素噴霧,控制莖葉旺長。
2.4 防病滅蟲 馬鈴薯冬播中后期管理的重點是防治二十八星瓢蟲。當幼蟲進入3~4齡期,每畝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 mL或20%速滅丁20 mL,對水50 kg噴霧防治。同時對青枯病和晚疫病,每畝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g對水40 kg噴霧防治。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