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儒家“齊家”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當代道德建設
        ——以傳統(tǒng)家訓為中心

        2019-02-21 05:43:10
        關鍵詞:齊家家訓傳統(tǒng)

        (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湯因比說:“幾千年來,中國人比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幾億民眾從文化上團結起來?!盵1]中華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原因在于擁有經(jīng)過歷史積淀而存留下來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在家國一體的社會結構中,儒家的“齊家”思想在文化傳承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相較于儒學文化“大傳統(tǒng)”的“小傳統(tǒng)”[2],傳統(tǒng)家訓以“非制度性”“潛移默化性”“意識形態(tài)性”為基本特征,以自覺自愿的方式代際傳遞,塑造著一輩又一輩中國人的道德人格。社會教化是習得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徑,而“家國同構”的特殊性決定了家庭是教化的基礎,“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3]。在呼吁民族文化復興、重視精神建設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回到傳統(tǒng)”。傳統(tǒng)家訓是作為儒家“齊家”思想的載體,有著豐厚的內(nèi)涵,特別是其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對今天的社會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立足現(xiàn)代,本文對傳統(tǒng)家訓進行分析,探求古代家訓現(xiàn)代轉化重構的可能性和途徑,尋求人格培養(yǎng)行之有效的方法,構建古今相通的道德教育體系,讓傳統(tǒng)家訓在現(xiàn)代社會大放異彩。

        一、家正國興:傳統(tǒng)家訓“由家及國”的教化理念

        侯外廬說:“如果我們用‘家族,私有,國家’三項來做文明路徑的指標,那么‘古典的古代’是從家族到私產(chǎn)再到國家,國家代替了家族;‘亞細亞的古代’是由家族到國家,國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做‘社稷’。”[4]在中國古代,“國”是“大家”,“家”是“小家”,家庭與國家的不可分割決定了傳統(tǒng)家庭教育“由家及國”的教化理念?!洞髮W》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闡明了家庭教育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宋代學者朱熹說:“家政不修,其可語國與天下事乎?”[5]744古代家訓以修身為本,以“齊家”為目的,以治平為終極追求,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向子孫進行修身教育,強調道德人格的塑造、人生理想和淡泊襟懷的培養(yǎng),傳授接物交友等處世之道。

        (一)移孝作忠:傳統(tǒng)家訓的基本價值取向

        古代家國一體的教育思想源于古代的家族社會和宗法制度。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其中心是父子、兄弟、夫婦關系,“自茲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親焉”[6]23。以家族為本,由“三親”而“九族”的宗法血緣關系,是維系社會的基礎。古人在家訓中反復強調“禮為教本”[6]166,“治家莫如禮”[7]8,禮指制約家庭中各種人倫關系的規(guī)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孝悌之道。在家國同構的古代社會中,移孝作忠是最終的價值取向。

        孝道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缎⒔?jīng)》開篇就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盵8]221家訓強調以孝立身,“孝為百行之首”[6]196,“立身以孝悌為基”[9]。之所以將“孝”放在如此崇高的地位,既因為子女由父母養(yǎng)育成人,父母年老體衰后需要依靠子女反哺,也因為孝對維持家族秩序非常重要。清初學者王夫之說:“孝友之風墜,則家必不長?!盵10]孝也是一種修養(yǎng),北宋范質在《戒從子詩》中說:“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悌。怡怡奉親長,不敢生驕易?!盵11]112關于孝的內(nèi)涵,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12]14孝貴在精神,重在心誠篤敬。宋代袁采在家訓中說:“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jié)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盵13]4繼承父祖輩精神意志被認為是大孝:“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盵8]221家訓強調孝悌相濟。兄友弟恭體現(xiàn)了對父母的孝敬。孝悌興家,兄弟和睦、團結一氣才能保證“家道隆昌”。與兄弟關系相連的是妯娌關系,妯娌不和往往是家庭爭斗的導火索。在家庭事務上,妯娌之間要以恕道相處:“若能恕己而行,換子而撫,則此患不生矣?!盵6]28

        儒家將“齊家”作為治平的基礎,與此相應,古代家訓強調移孝作忠。由孝而忠,立身揚名,光宗耀祖,被認為是最大的孝。明代林俊在《林氏家訓》中說:“孝始于事親,終于報國,移孝以作忠,即顯親以全孝,此謂之大孝。”[14]在家孝親,在外忠君,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家訓“由家及國”的教化理念?!爸揖笔恰笆掠H”的社會推演,家國一體的社會結構使“孝”和“忠”在本質上相通,“資父事君,忠孝道一”[15],不孝就很難談忠。唐代劉禹錫在《名子說》中告誡其子:“夫忠孝之于人,如食與衣,不可斯須離也,豈俟余勖哉?”[16]孝道對鞏固、穩(wěn)定社會秩序有重要的作用,家庭、家族和諧,國家也就穩(wěn)定?!墩撜Z·學而》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盵12]2另一方面,將家庭內(nèi)子女對父母的孝敬擴而大之,推己及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便成為整個社會的敬老風尚,社會就會變得和諧。近代學者嚴復就認為,社會秩序的建立,關鍵在于一個“孝”字。

        (二)勤儉持家:傳統(tǒng)家訓的治家之道

        傳統(tǒng)家訓將勤儉視為修身與“齊家”的根本。傳統(tǒng)文化認為,勞動是“生民之本”,“惟力然后得食,未有坐而得食者”[17]。無論是家族的興旺衰敗,還是個人的困厄顯達,都與勤惰有直接關系。與勤緊密相連的是儉,“儉”指節(jié)約儉樸,儒家把“儉”視為道德的基點,孔子就極力提倡節(jié)儉:“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盵12]77

        家訓談勤,往往從立志開始。只有確立志向,才有明確的努力方向,才能自立自強。人貴有志,三國時嵇康在《家誡》中說:“人無志,非人也。”[18]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19]曾國藩在家書中談修身之道,特別強調立志:“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20]78立志就要立高遠之志、圣賢之志。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說:“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盵21]1374立志要落到實處,必須從讀書開始,古代家訓都將讀書勉學視為家庭興旺的重要途徑。讀書能獲得知識,明白做人的道理?!墩撜Z》記載孔子告誡其子孔鯉:“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盵12]178在科舉時代,讀好了書,可參加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利祿。但很多家訓強調,讀書并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讀書是修養(yǎng)身心的法門。讀書才能明理,制約嗜欲,安頓身心?!皶砟损B(yǎng)心第一妙物。……每見人棲棲皇皇,覺舉動無不礙者,此必不讀書之人也。”[22]宋代袁采在家訓中說:“蓋子弟知書,自有所謂無用之用者存焉。”[13]5“無用之用者”指讀書可以提高道德境界。清人唐彪在家訓中批評帶有強烈功利性的讀書,認為以這種態(tài)度讀書,會百計營求,無所不至,品格可能會變得低下,最后可能會有辱身破家之禍。很多家訓談到了讀書之法,如明代何倫在家訓中告訴子弟,書要讀百遍,反復咀嚼,“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后為得”[23]。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24],歷代家訓都諄諄告誡子孫要節(jié)儉。第一,儉可以養(yǎng)德。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中說:“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jié)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盵25]第二,儉可以養(yǎng)生。清代張英在《聰訓齋語》中說,“儉”為養(yǎng)生四法之一:“惜福之人,福嘗有余;暴殄之人,易至罄竭。故老氏以儉為寶?!盵26]16第三,儉可以興家。明末清初的朱用純在《治家格言》中教導后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盵27]曾國藩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瓱o論大家小家、士農(nóng)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盵20]1節(jié)儉就要對生活有正確合理的規(guī)劃,量入為出。節(jié)儉的同時又不能吝嗇:“節(jié)儉二字,誠治家之寶也。但孝養(yǎng)父母,賑恤貧苦,則不移節(jié)儉而吝嗇也?!盵28]

        (三) 仁信圓融:傳統(tǒng)家訓的德性修養(yǎng)和處世之道

        教子成人是傳統(tǒng)家訓的基本內(nèi)容,“成人”就是擁有穩(wěn)定的人格,就是有“德”。德主要體現(xiàn)在修身齊家處世幾個方面。人是社會的人,人格的完善要在社會中得以實現(xiàn),因此,如何正確處理好與其他人之間的關系,就成為傳統(tǒng)家訓的重要內(nèi)容。

        儒家將仁愛作為修身的重要內(nèi)容?!墩撜Z》記載樊遲問仁,孔子說:“愛人”[12]131。很多家訓要求家人扶危濟困、樂善好施。顏之推在家訓中教育家人學習裴子野救濟貧窮。明代的高攀龍認為“世間第一好事,莫如救難憐貧”[29]。明末席本楨在《古今格言類編》中要求子孫施舍棺材,蓄藥濟貧,“當視力之可行,見義必為”[30]。明代許石邨在家訓中叮囑家人,豐收之年購買糧食儲存起來,遇到歉收之年,低價賣出。清代的蔣伊在《蔣氏家訓》中告誡家人,遇到災荒之年,要量力幫助貧窮鄉(xiāng)親,不得逼迫窮困之人還債,實在還不上的,就把欠條燒掉。許多家訓特別提出關心、照顧鰥寡孤獨之人。許汝霖在《德興堂家訂》中要求家人婚喪祭祀從簡,將省下的錢資助孤寡之人。有的家訓規(guī)定置義莊、設義學。宋代的范仲淹設立義莊,用義田收入贍養(yǎng)、救濟貧窮之人,建義學免費教育貧窮子弟。家訓強調,從愛身邊的親人做起,到愛其他所有人,乃至愛天地萬物,這就是仁愛萬物。明代曹端訓誡子弟,不可在山野放火,燒壞樹木,傷害鳥獸。清代涂天相在《靜用堂家訓》中指出,父母應在孩子小時就教其不要做破壞鳥類巢卵之類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不忍之心”。

        儒家認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北宋學者周敦頤在《通書》中說:“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盵31]家訓強調誠信在家庭生活和為人處世中的重要性。明代彭端吾在家訓中論“誠”:“人只一誠耳,少一不實,盡是一腔虛詐,怎得成人?”[32]宋代袁采在家訓中論“信”:“有所許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所謂信也。”[13]27“誠信”的關鍵是慎獨,內(nèi)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與人相處,首先要誠。交友要誠:“勿欺以交朋友。”[33]為官從政也要誠:“誠以治民,而民信之,則凡有事于民,無不應矣。”[34]商業(yè)經(jīng)營更要講誠信。與人交往,除了誠信,還要謙下大度,遇到責難和不友善的行為,要心平氣和,“得失榮辱不必太認真”[26]49,能吃小虧才能不吃大虧,受得小氣則不致于受大氣。與人相交,不能過分計較,“一言一事皆須有益于人,便是善人”[26]49。曾國藩在給其弟的家信中說:“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20]89交友時則要非常慎重,“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6]128,所以擇友非常關鍵,“人生以擇友為第一事”。真正的朋友應該敦厚忠信,“志同道合,友善相勉,有過相規(guī),有患難相救”[35]。

        (四)義利之辨:傳統(tǒng)家訓的中心命題

        追求道德人格完善是儒家修身的目的,也是傳統(tǒng)家訓的重要內(nèi)容,而義利選擇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中心命題?!傲x利之說,乃儒者第一義。”儒家認為義與利是劃分君子與小人的重要標準,“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2]39。荀子則認為人生而好利,“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36]289,所以需要“以義制利”,“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盵36]36古代家訓秉承儒家義利觀,強調見利思義、重義輕利,在利益和道義發(fā)生沖突時,要堅決選擇道義,保持道德情操,這樣才不至于羞辱宗族祖先,才能保持清白家風。北宋賈昌朝在《戒子孫》中說,有些兄弟之間“爭官職,競財貨”而相互毀謗,見利忘義,“以榮利之薄而亡親戚之厚,茲名罪人也”[11]117。司馬光認為,給子孫留下田地、金帛,不如“以義方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11]130,子孫堅守道義禮法,即使沒有良田千畝、金帛盈篋,也可保全自身,存續(xù)家族;反之,如子孫只知利而不知義,遲早會惹禍上身。清代唐彪告誡子侄“以義制利”,不要因為利益之爭而傷害兄弟手足之情,不要因為爭利而令親戚朋友情誼斷絕。清代張廷玉教導子侄,應該學習古人“非道非義,一介不取”。

        以義制利的關鍵是節(jié)制私欲。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義者心之養(yǎng)也,利者體之養(yǎng)也。體莫貴于心,故養(yǎng)莫重于義?!盵37]既然心貴于體,養(yǎng)心重于養(yǎng)身,就要以義節(jié)欲。顏之推在家訓中誡子少欲知足:“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钪婵烧槠錁O,唯性不知其窮,惟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耳?!盵6]343宋代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說,如果對欲望不加節(jié)制,不僅家庭,甚至社會的穩(wěn)定也會受到威脅,“故制為禮,以節(jié)人之飲食男女;制為義以限人之取與”[13]36。清代汪輝祖告誡后人,如果對私欲不加節(jié)制,見利忘義,可能會身敗名裂:“若陟高位、擁厚資,而下受人詛,上干國紀,身辱名裂,固玷家聲,即幸保榮利,亦為敗類?!盵38]傳統(tǒng)儒家強調重義輕利,有時甚至去利存義,但不是壓制、反對個人追求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追求私利時不偏離道德規(guī)范,就是合理的,孔子拒絕的是“不以其道得之”的富貴。許多家訓一方面強調重義輕利,另一方面又認為追求物質利益與實現(xiàn)道德價值并不相悖。清末的史典訓子:“凡作事,第一念為自己思量,第二念便須替他人籌算。若彼此兩利,或于己有利,于人無損,皆可為之。若利于己者十之九,損于人者十之一,即宜躊躇。若人與己之利害各半,便宜輟手。況利全在己,害全在人者乎?”①儒家強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12]210,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時,不能損害國家、社會、他人的利益,應當把個人之利與他人、集體之利結合起來,以合乎道義的手段獲得和滿足自身生存發(fā)展的需要。

        二、教有義方:傳統(tǒng)家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體系

        朱柏廬在《朱子家訓》中說:“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盵39]家訓傳授修身治家的方法、為人處世的道理,是古代家庭教育子女的主要形式。家訓歷史源遠流長,先秦時就有“疇人之學”,秦漢以后,家訓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理論越來越系統(tǒng)。家訓在宋代走向繁榮,明清時期由于統(tǒng)治階層和士大夫的大力提倡,家訓得以廣泛傳播。家訓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中積累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家訓以儒學為基礎,對家庭教育經(jīng)驗加以總結,提出了較為完整的教育理念,形成了較為完整、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體系。

        (一)教勿失機:教子端蒙法

        西方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說”,他認為人生下來如同白板,可塑性很大,因此需要對孩子盡早進行教育。中國傳統(tǒng)家訓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家訓非常重視人生的“蒙學”,在得知婦女懷孕之后就嚴格要求母親進行胎教,西漢時的《列女傳》中說:“及其(太任)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40]《顏氏家訓》也強調胎教的重要性,闡述了胎教理念:“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盵6]8即便錯過胎教,也應當在幼兒能識別大人臉色時加以教誨,使其從小就能對道德規(guī)范有一定的認知:“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6]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如不在幼時就及早教育,當兒童“驕慢己習,方復制之,捶搭至死而無威,憤怒口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6]8。特別是道德教育要抓住時機,人在幼年時,精神比較專注,長大后精力容易分散:“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己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盵6]172少年時期養(yǎng)成的道德習性決定了成年后的性格。清代孫奇逢在家訓中說:“蒙養(yǎng)不端,待習慣成性,始思補救,晚矣。端蒙養(yǎng),是家庭第一關系事?!盵41]在教化內(nèi)容上,家訓強調“德教為先”,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兒童的生活情境,循序漸進地進行道德教育。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和道德品質,會受益終生。

        (二)身正令行:言傳身教法

        家訓強調家長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則??鬃釉疲骸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盵12]136家長作為子女的首位也是終身教師,不僅在言語上對孩子諄諄教誨,更需要身體力行,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子女。家訓強調,在教育子女時,家長要以理服人,以身示范,才能讓子女心服口服信服:“未有不能修身而能教其子孫者也?!盵42]1363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夫風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盵6]41只有家長遵守禮法,正身率下,才能維持家庭秩序,使家人和睦融洽。清代康熙帝在《庭訓格言》中說:“凡人有訓人治人之職者,必身先之可也?!盵43]古代家訓中記載了很多父母以身作則教育子女的例子,如周公地位顯赫,尊貴至極,但他勤于政事,嚴格要求自己,“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他以此教育兒子伯禽,且給兒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再如曾子殺彘,以信教子,也是以身示范,為兒子樹立榜樣。父母的身體力行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對后代的成長產(chǎn)生積極良好的作用,家風才能世代相傳。“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44]言傳身教,上行下效,家才能治好。治國也是如此。明成祖朱棣教育子孫,“以一身之孝,而率天下以孝”,可以達到“不令而從,不嚴而治”的效果。

        (三)有教有愛:嚴慈相濟法

        古代家訓強調在對子女進行教育時有教有愛,嚴慈相濟。顏之推在《教子》篇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盵6]8“慈”是循循善誘,以委婉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目的?!皣馈北憩F(xiàn)為訓斥、體罰甚至逐出家門。對孩子慈愛是父母的本性,很多父母知道愛子要教,但在實際行動上往往違背理性認識。宋代的司馬光在《溫公家范》中說,作為父母,不必擔心自己不夠慈愛,難的是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知道如何“嚴厲”。對孩子嚴格要求就好比給打針吃藥,良藥苦口,不教就會害了孩子,會帶來比吃藥打針更難受的痛苦。顏之推說:“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6]8“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盵6]12家訓主張對一些子弟進行嚴厲訓誡,防止他們敗壞家風。馬援在《誡兄子嚴、敦書》中教育兩個侄子說:“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愿聞子孫有此行也。”“凡子弟倘有奸盜、詐偽、敗倫、士巳族,送官正法,乃革除宗祠。”[45]但是嚴格要有一個度,一方面態(tài)度要嚴厲,另一方面行為要文明,不能一味專橫和粗暴,專橫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還會適得其反?!按葠鄄恢劣诠孟ⅲ瑖栏癫恢劣趥??!盵46]

        (四)差別教育:因材施教法

        因材施教是傳統(tǒng)家訓反復強調的基本教育原則。家訓要求根據(jù)子女資質、性格、年齡等多方面差異,選擇最適合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手段。因材施教強調根據(jù)人與人之間個性差別,有的放矢地進行差異化教育。清代紀昀的家書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其大兒喜歡廣交朋友,紀昀給大兒寫了一封家書,告訴他交朋友一定要謹慎:“爾初入仕途,擇交宜慎,‘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誤交真小人,其害猶淺;誤交偽君子,其禍為烈矣”[47]。其次子膽子比較小,紀昀寫給次子的家書,題目就是“嘉許不畏鬼”[11]371。其三子喜射獵,紀昀連寫兩封家書勸誡他不要“無端殘殺生物”[11]372。清代的曾國藩在家書中也是根據(jù)幾個弟弟的不同性格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教育。其四弟和九弟性格比較驕傲浮躁,曾國藩告誡他們:“驕則滿,滿則傾矣?!盵20]182對于為人謙遜的三弟,曾國藩在給他的信中說:“徒謙亦不好,總要努力前進?!盵20]82林則徐對長子和次子的教育方法不同。長子林汝舟少年得志,過于驕傲、圓滑,林則徐批評林汝舟“閱歷深而才學薄,雖折桂探杏,而實學實淺”[48]7。次子林聰彝一直在家讀書,缺少社會經(jīng)驗,林則徐要他去廣州增長見識:“讀書貴在用世,徒讀死書而全無閱歷,亦豈所宜?”[48]7汪輝祖在《雙節(jié)堂庸訓》中勸誡子弟不要徒務虛名,性格和稟賦不適合讀書的,十四五歲的時候就應該根據(jù)所長選擇一門職業(yè)。于成龍在《治家規(guī)范》中也說:“子弟十二三歲,賢愚己定,賢者做向上事,愚者亦令執(zhí)一藝,庶不致閑曠其身?!盵11]325

        (五)防微杜漸:預防教育法

        受儒家憂患意識的影響,古代家訓一直強調防患于未然的預防法。所謂預防法,就是針對可能或將要發(fā)生的思想問題與行為偏向等事先進行教育,防止其發(fā)生,或將其消滅在萌芽階段。對于家庭教育,預防教育是事半功倍的做法,能夠將孩子的惡習止于少年階段。許多家訓都強調,教育孩子時不可忽視其小毛病,因為毛病像滾雪球一樣,滾著滾著就變大了。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貫穿了“防微杜漸”和“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他在《序致篇》中說,他寫《顏氏家訓》的目的是“整齊門內(nèi),提撕子孫”,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二十已后,大過稀焉;每常心共口敵,性與情競,夜覺曉非,今悔昨失,自憐無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銘肌鏤骨,非徒古書之誡,經(jīng)目過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為汝曹后車耳?!盵6]4顏之推說,如果不在孩子小時就嚴加教育,預防孩子犯錯,在孩子犯錯后,要使其改正錯誤,會非常困難,甚至教而無用:“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盵6]8明代的龐尚鵬在家訓中說,一些小的問題發(fā)展下去甚至可能導致覆亡之禍,他訓示子弟:“童子年五歲誦《訓蒙歌》,不許縱容驕惰;女子年六歲誦《女誡》,不許出閨門。若常啖果餅恣其欲,娛以戲謔蕩其性,長而兇狠,皆從此始。當早禁而預防之……子孫各安分循理,不許博弈、斗毆、健訟及看鴨、私販鹽鐵,自取覆亡之禍。”[49]

        三、烙印與糟粕:中國傳統(tǒng)家訓的歷史局限

        就總體而言,家訓是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家訓中的格言警句熔鑄了古人在數(shù)千年里積累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教訓,為后人修身、做人、處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但家訓畢竟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chǎn)物,我們必須認識到,古代家訓有著封建社會的烙印,其基本精神是正確的,但并不排除其中存在一些消極因素甚至糟粕,即使一些積極的、有價值的思想也難免摻雜著一些消極的東西。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古代家訓的歷史局限和階級局限,辨別良莠,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正確處理傳統(tǒng)家訓與現(xiàn)代教育的關系。

        (一)認識論:封建思想和迷信觀念

        因為歷史和傳統(tǒng)禮教的影響,很多家訓封建等級觀念很突出?!胺獍罱▏敝贫入S著秦朝變封建制為郡縣制而結束,但“封建”思想?yún)s在傳統(tǒng)文化中根深蒂固,這種思想反映在家庭教育中就是家長制盛行,強調父君夫“三位一體”,嚴格地進行順化教育。家訓中的封建等級觀念主要體現(xiàn)在家庭關系中上下尊卑等級鮮明。北宋司馬光在《溫公家范》中說:“凡諸卑幼,事無大小,無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兄弟而及于爭,雖俱有罪,弟為甚矣?!盵7]148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說得更為直接:“子之于父,弟之于兄,猶卒伍之于將帥,胥吏之于官曹?!盵13]3家長被賦予絕對的權威,子女在父母面前沒有自由思想,為了維護家長的地位,有的家訓甚至要求子女與父母保持距離。不少家訓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回等迷信思想,相信宿命論。顏之推在家訓中反對巫婆神漢跳神弄鬼、道士畫符弄法等迷信活動,但他在《歸心》篇中卻又宣揚因果報應、生死輪回,認為人的貧富貴賤前生有定,不可強求,強求反而要遭報應,他保身避禍的處世哲學由此而生。明代的顧憲成在《示淳兒帖》中說,命運從墜地一刻起就已經(jīng)定下:“就命上看,人生窮通利鈍,即墮地一刻都已定下,如何增損得些子。”[50]這是一種典型的宿命論。家訓中的這些迷信思想,為封建等級制度尋找了理論支持,但與勤奮進取的人生觀念則相矛盾。

        (二)性別觀:男尊女卑思想

        家訓中封建觀念的另一個重要體現(xiàn)是男尊女卑。在古代社會中,男尊女卑思想的產(chǎn)生與自然經(jīng)濟形式有關,后來的社會組織形式強化了這種觀念,男尊女卑因此成為儒家倫理的重要內(nèi)容。很多女性自覺地接受了這種觀念,比如漢代的班昭在《女誡》中說:“故曰敬順之道,為婦之大禮也?!雹谔拼乃稳粽言凇杜撜Z》中說:“將夫比天,其義匪輕?!雹诠糯矣枌ε蕴岢隽艘徽讎栏竦那逡?guī)戒律,片面要求妻子順從丈夫,有著嚴重的性別歧視。顏之推在家訓中雖然在生育等問題上反對重男輕女,反對買賣婚姻,但他對婦女的輕視態(tài)度仍然是鮮明的。他反對婦女參政,甚至反對婦女主家:“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干蠱。”[6]47唐代于義方在《黑心符》中甚至將女人與小人并提:“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論語》之教也……”[51]袁采在《袁氏世范》中也對婦女抱有偏見:“人家不和,多因婦女以言激怒其夫及同輩。蓋婦女所見,不廣不遠,不公不平?!盵13]12家訓還要求女子單方面為丈夫保持貞操,特別是明代之后,隨著宋明理學的發(fā)展,對女性貞節(jié)的要求上升到了變態(tài)的程度。男女關系的不平等還體現(xiàn)在對女子受教育權的剝奪,家訓宣揚女人無才便是德,認為女人只要識字即可,即使讀書,也只要讀《列女傳》《女誡》之類的書,如司馬光談到子女教育時說:“女子亦為之講解《論語》《孝經(jīng)》及《列女傳》《女誡》之類,略曉大意?!盵11]136清代蔣伊在家訓中說:“女子但令識字,教之孝行禮節(jié),不必多讀書?!盵52]

        (三)人生觀:功利主義

        很多家訓中充斥著功利主義思想。功利主義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讀書觀中。韓愈在《符讀書城南》中寫道:“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盵53]這是赤裸裸的功利主義教育。宋代的辛棄疾勉勵諸子:“秋舉無多日,天書已十行。絕編能自苦,下筆定成章。不見三公后,空長七尺強。”[54]為了維護家族利益,為了子孫的仕進榮達等功利目的,士大夫在教誨子弟時往往表現(xiàn)出庸俗化的思想觀念,甚至連道德修養(yǎng)也有著功利目的。三國時的王昶在《家誡》中說:“孝敬則宗族安之,仁義則鄉(xiāng)黨重之,此行成于內(nèi),名著于外者矣。”“今汝先人世有冠冕,惟仁義為名,守慎為稱,孝悌于閨門,務學于師友?!盵21]1256他認為實現(xiàn)“仁義”不是為了當圣人,而是為了“鄉(xiāng)黨重之”“名著于外”和“世有冠冕”,他明確地說:“圣人不可為,吾亦不愿也?!盵21]1255對待道德的核心原則“仁義”尚且如此態(tài)度,那么對其他事情的態(tài)度可想而知。

        (四)擇業(yè)觀:重農(nóng)抑商,鄙棄雜藝

        傳統(tǒng)家訓重農(nóng)抑商,鄙棄雜藝,這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且與古代以農(nóng)耕為主的生產(chǎn)方式有關。顏之推在家訓中談?chuàng)駱I(yè)問題時說:“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農(nóng)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沈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jīng)書?!彼u“士大夫恥涉農(nóng)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6]143。宋代之前,家訓很少提及其他職業(yè),而對“雜藝”持鄙棄態(tài)度。宋以后的家訓仍然重視讀書仕宦,重農(nóng)輕商,鄙視其他工藝的思想還是存在的,不同的是經(jīng)常提到其他職業(yè),也很少鄙棄雜藝。商位于四民之末,許多士大夫對商人持貶低嘲諷態(tài)度。袁采在《袁氏世范》里視商業(yè)為不得已而為之的職業(yè):“如不能為儒,則巫醫(yī)、僧道、農(nóng)圃、商賈、伎術,凡可以養(yǎng)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為也?!盵13]40明末清初的張履祥在《訓子語》中甚至說:“然擇術不可不慎,除耕讀兩事,無一可為者?!盵55]清代張英重視農(nóng)耕而輕視從事“放貸收息”等商業(yè)經(jīng)營。這種重農(nóng)輕商的經(jīng)濟思想是古代小家庭生產(chǎn)的自給自足觀念的表現(xiàn),這種思想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逐漸改變。到了明代之后,有的家訓對商業(yè)不再持鄙視態(tài)度,認為經(jīng)商也是一種職業(yè)選擇。

        (五)方法論:棍棒主義

        家訓主張教育子女要嚴慈相濟,但更認可嚴厲的棍棒主義教育。顏之推強調父母對子女應當威嚴而慈愛:“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焉?!盵6]15但顏之推更贊同嚴厲的棍棒教育:“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于訶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盵6]12他以疾病為喻,認為對兒童實施體罰是為了讓其知錯而改,是不得已而為之。梁代大司馬王僧辯40多歲時,已“為三千人將”,其母魏夫人“少有不如意猶捶撻之”,顏之推肯定了這種教育方式[6]13。袁采認為:“父嚴而子知所畏,則不敢為非?!盵13]5父親嚴厲,子女才知道有節(jié)有度,否則“笞怒廢于家,則豎子之過立見”[6]41。有的家訓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如張履祥就主張對子弟要嚴加管教:“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師長嚴者,異日多賢;寬者,多至不肖?!薄皣绖t督責笞撻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氣,收束其身心,諸凡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肆?!盵43]1351明清時期的族規(guī)、家規(guī)將社會和家庭的行為規(guī)范化、法律化,制定了很多條規(guī),要求子弟、族人遵守,違者面責、罰款、棍責以至處死,此時,棍棒主義的家教方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采取打罵的教育方式,會使孩子承受不住壓力,甚至留下心靈傷痕,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四、歷史與超越:中國傳統(tǒng)家訓思想的現(xiàn)代重構

        家訓內(nèi)容涉及為人處世、治國、齊家等諸方面的問題。家訓的價值不僅在于其中某些行為規(guī)范經(jīng)過轉化之后具有文化傳承功能,更重要的是這種文化傳承可以賦予當代人以道德文化自信,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導向作用的重要基礎。然而,現(xiàn)代社會對家訓文化的關注僅局限于靜止的認知狀態(tài),沒有結合時代的發(fā)展靈活運用,例如僵化地照搬家訓中的原則方法,而不結合當今的社會生活實際。重構家訓,發(fā)揮傳統(tǒng)家訓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自信,迫在眉睫。

        (一) 重構原則:傳統(tǒng)家訓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理論基礎

        傳統(tǒng)家訓對古代的道德教育和社會和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基本價值取向是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但其中也有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因素,必須將古代家訓的基本理念、內(nèi)容與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對傳統(tǒng)家訓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傳統(tǒng)家訓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方向引導

        文化有一定的時間、地域局限,傳統(tǒng)家訓作為一種文化,必然含有與現(xiàn)代社會不適應的因素。實現(xiàn)傳統(tǒng)家訓的現(xiàn)代轉化,必須立足于當代社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向引領,為當今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建設尋求資源。傳統(tǒng)家訓內(nèi)容豐富,主要體現(xiàn)了儒家的道德價值觀念,其基本價值取向是有利于社會道德教育和社會和諧發(fā)展的,如《顏氏家訓》等經(jīng)典家訓涉及教子、治家、修身等道德訓誡以及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很多思想在今天仍值得借鑒。在對傳統(tǒng)家訓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時,應在肯定傳統(tǒng)家訓基本價值取向的基礎上,以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家訓中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進行取舍整合,對家訓中所體現(xiàn)的基本價值觀進行繼承、轉化,使家訓的精華得以繼承發(fā)展,使古代家訓獲得現(xiàn)代活力,展示傳統(tǒng)家訓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時代價值。

        2.傳統(tǒng)家訓的現(xiàn)代轉化必須認識文化心理內(nèi)涵與倫理價值取向的古今之別

        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推動了社會文化的轉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某些倫理價值觀念在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失去了支撐。例如中國社會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人情社會”轉化為“人情”和“公平”并存的社會,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封建等級觀念已經(jīng)沒有存在的社會基礎。傳統(tǒng)家訓所體現(xiàn)的倫理道德,既有超越時空的普適性價值,也有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因素;即使是某些正向的理念,還是有無法與現(xiàn)代社會接軌的成分。因此,現(xiàn)代家庭教育必須將古代家訓的基本理念、內(nèi)容與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來探討古代家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適應性。要對傳統(tǒng)家訓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和重構,需要充分考慮傳統(tǒng)家訓文化心理內(nèi)涵和倫理價值取向與現(xiàn)代社會的異同,不能將兩者不加區(qū)分地簡單嫁接或糅合,要從現(xiàn)實生活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尋找兩者的結合點,準確把握傳統(tǒng)家訓重構的內(nèi)在機制。

        3.傳統(tǒng)家訓的重構必須避免機械化的觀念套用

        古代的忠孝觀,因為社會制度和國家治理結構的變化,忠孝的內(nèi)涵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當代社會,我們需要將這種價值取向轉向國家,將忠誠轉化為愛國主義,培養(yǎng)愛國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就成了現(xiàn)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家訓中反復強調孝悌,在當代社會也有了新的內(nèi)涵,孝不僅僅是家庭問題、個人道德問題,還是社會責任問題和法律問題,孝養(yǎng)父母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到現(xiàn)代養(yǎng)老制度的完善實施。傳統(tǒng)家訓中強調仁愛、誠信等基本道德觀念,表面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誠信、敬業(yè)、友善等價值觀有高度的關聯(lián),然而,事實上每個概念都是復雜的,其深層內(nèi)涵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家訓要求子女“勤儉”,在現(xiàn)代社會中,勤儉不僅僅局限于道德觀念,更多地與現(xiàn)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有關,與消費觀念有關。

        (二) 重構內(nèi)容:傳統(tǒng)家訓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具體涵義

        傳統(tǒng)家訓所產(chǎn)生的封建社會,總體上是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這使得傳統(tǒng)家訓也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近代以來,隨著教育理念的變化,家庭教育的觀念和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當代社會中,我們應該吸收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成果,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知識,對古代家訓的教育觀念和內(nèi)容進行現(xiàn)代性的轉化。

        1.傳統(tǒng)家訓中以父子等級關系為基礎的單向教育向現(xiàn)代教育的平等互動關系轉化

        古代家訓認為父母具有絕對的權威,父母及其他長輩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案父缸幼印钡牡燃売^念決定了單向的教育關系。父于子、師于生都是絕對的主客體關系,父親訓誡子女,老師教育學生,都是不容置疑的權威,即使是身教也是上行下效的等級關系。在當代社會,雖然提倡敬重長輩,但在家庭教育中的關系是平等的。教育主體同時也是教育客體,在進行教育的同時也在接受教育,因此教育雙方是平等互動的。傳統(tǒng)家訓的榜樣示范和價值引導可以與現(xiàn)代社會的平等觀、教育主體觀相結合,充分發(fā)揮兩個主體的作用,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有利于青少年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教育關系的平等互動還體現(xiàn)在性別教育觀念上。在古代家訓和家庭教育中,“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女子所受的教育只是識字教育、女德教育,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有限。在現(xiàn)代社會中,男女平等,女性有同等的受教育權利,所受的教育是全面的。女性文化水平的提高,對家庭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嚴父慈母與子女的互動,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的完整。

        2.傳統(tǒng)家訓中集體趨向的教育向現(xiàn)代主體性教育轉化

        傳統(tǒng)家庭教育過于強調群體利益、家族利益,將家族的聲譽和家風傳承放在首位,個人是家族的附庸,雖然儒家將修齊治平作為人生的目標追求,也強調個人的不朽之名,但光宗耀祖顯然是中心。為了家族的榮譽可以犧牲個人,而實現(xiàn)家族榮譽,就要絕對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否則就是離經(jīng)叛道。這種教育觀念集中體現(xiàn)在家訓中。這種教育觀導致個人主體性缺失,缺少創(chuàng)造性,也導致個體人格的不完善?,F(xiàn)代教育將人視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將培育和完善人格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教育中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教育理念決定了教育方式要以引導啟發(fā)為主,改變理論灌輸?shù)姆绞?,借鑒古代家訓的啟發(fā)引導、榜樣示例等方法,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注重教育的常態(tài)化,以創(chuàng)新型教育方法進行教育。在當代社會,除了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外,還應該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融媒體等現(xiàn)代科技平臺,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使教育常態(tài)化、全方位化和內(nèi)化,將思想道德教育轉化為活態(tài)教育。

        3.傳統(tǒng)家訓中由偏重德育向德智全面發(fā)展的現(xiàn)代教育轉化

        教育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受生產(chǎn)方式的影響制約,在穩(wěn)定的農(nóng)業(yè)社會,技術要求不高的勞動決定了“傳統(tǒng)”和“價值”傳承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傳統(tǒng)家庭教育重視倫理本位的價值教育。隨著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大機器生產(chǎn)成為主要形式,工具性知識教育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人們越來越關心科學技術知識的學習,因此出現(xiàn)了“輕德育”的現(xiàn)象。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借鑒傳統(tǒng)家訓和家庭教育的精髓,在注重智育、科學技術教育的同時,強化德育,先教會孩子做人,才能讓孩子真正成才。現(xiàn)代家庭教育在傳統(tǒng)家訓的基礎上融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提出了德智并重的教育觀,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技能的同時,強調倫理價值的重要意義,將培育“四有”新人作為教育的最終目標。

        結語

        家國一體的教育思想是傳統(tǒng)家庭教育的重要特點。在傳統(tǒng)社會,家庭與國家的穩(wěn)定和諧,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宋代王十朋說:“……如是而行之,則家道修明,內(nèi)外無怨,上天降祥,子孫逢吉。移之于官,則一官之政理;移之于國,則一國之政治;移之于天下國家,則天下國家之政理。嗚呼!有家君子,其可不修一家之政乎?家政不修,其可以治天下國家之事乎?”[56]學風官德建設,社會和諧穩(wěn)定,民族精神的生成延續(xù),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應充分重視儒家“齊家”思想的轉化對現(xiàn)代社會政治道德倫理建設的作用。傳統(tǒng)家訓中的基本教育方向和價值觀念是正確的,家訓中充滿了治理國家、安定社會、修養(yǎng)品德和成就事業(yè)的至理名言。習近平同志指出:“2000 多年前,中國就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的盛況,……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盵57]家訓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獨特的價值與影響力,但不可否認,它也是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化,有其局限性。我們應該認真地加以總結,摒棄其糟粕,發(fā)掘其精華,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賦予其新的理解、新的內(nèi)容,在當今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再放異彩。

        注釋:

        ① 參見李仲麟重輯的《新增愿體廣類集》,乾隆30年刻本,第33—34頁。

        ② 參見王相箋注的《狀元閣女四書》,清光緒26年刻本,《女誡》第6頁,《女論語》第11頁。

        猜你喜歡
        齊家家訓傳統(tǒng)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General -lumps,-breathers,and hybrid solutions to(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KK equation?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10
        齊家文化玉器賞鑒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22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玻璃清潔器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家訓伴我成長
        《朱子家訓》(四)
        學生天地(2016年12期)2016-04-16 05:14:54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在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国产一区二区不卡av|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97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精品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实拍日韩精品av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av久久不卡|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无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放荡成熟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农村熟妇videos| 风流少妇又紧又爽又丰满|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97se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经典| av大全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色婷婷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又色又爽又黄的国产软件|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页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视频xvideos入口| 国产成人国产在线观看| 按摩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影院手机在线看 | 五十路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av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恐怖片 | 日韩不卡av高清中文字幕|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