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玲
(1.舟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舟山 316021;2. 浙江海洋大學,舟山 316000)
豆粕(soybean meal)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富含蛋白副產品,可用作加工牲畜與家禽飼料主要原料,亦可用于制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化妝品及抗菌素的生產原料[1,2]。近幾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水產養(yǎng)殖業(yè)及食品加工行業(yè)[3,4]。溶劑浸出法是目前制取大豆油的最常用工藝,常見提取溶劑為6號溶劑(烷烴類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2,2-二甲基丁烷(2,2-DB)、2-甲基戊烷(2-MP)、3-甲基戊烷(3-MP)、正己烷(NH)、甲基環(huán)戊烷(MCP)及環(huán)己烷(CH)。該工藝常造成豆粕中烷烴類溶劑殘留,將對食品安全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5,6],殘留溶劑可能損傷人體神經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
目前, 國內關于食用油中殘留溶劑的測定文獻報道較多[7-9],現(xiàn)有研究大多對食用油或粕中有機溶劑的總殘留量進行分析。粕類中溶劑殘留量分析研究亦有報道,如:辛鳳鮮[10]進行了氣相色譜測定豆粕殘留溶劑條件的研究,董曉麗[11]等運用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了豆粕中甲醇、乙醇和異丙醇三種殘留溶劑含量,馬靈飛[12]等對葵花籽粕中6號溶劑殘留量的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方法進行了優(yōu)化。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嚴峻,豆粕作為飼料及食品的重要來源,研究殘留溶劑的詳細組分大勢所趨。因此,本實驗建立了一種操作簡單、定量準確、靈敏度較高的測定新方法,采用HS-GC-FID法對豆粕主要存在的6種殘留溶劑行定量分析。
Agilent 7890B氣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7697A頂空進樣器(美國Agilent公司);Milli-Q超純水儀(美國Millipore公司);XS105電子天平(瑞士Metler-Toledo公司);CT193旋風磨(丹麥FOSS公司);OGS180烘箱(美國Thermo公司)。
2,2-二甲基丁烷(德國DR,批號:A3170005,純度:≥97.0%);2-甲基戊烷(日本TCI,批號:UFU8O-MC,純度:>98.0%),3-甲基戊烷(日本TCI,批號:C75DB-BE,純度:>99.0%);正己烷(德國DR,批號:115350,純度:99.3%);甲基環(huán)戊烷(北京百靈威公司,批號:LHC0P58,純度:98%);環(huán)己烷(德國DR,批號:100144,純度:99.9%);N,N-二甲基乙酰胺(國藥集團,批號:20170628,純度99.8%);水為超純水。
豆粕樣品為出口企業(yè)送檢本實驗室的樣品。
用N,N-二甲基乙酰胺作為溶劑,配制濃度分別為100 mg/L和10 mg/L的6種溶劑混合標準溶液,4℃避光保存。
樣品前處理:取豆粕樣品約500 g,采用CT193旋風磨充分研磨均勻,裝入潔凈容器中,密封備用。
空白樣品制備:將研磨均勻的粉末樣品平鋪于托盤中放入烘箱,90℃烘12小時。裝入潔凈容器中,密封,放置于干燥箱中冷卻至室溫,作為空白樣品。
平衡溫度:80 ℃;振蕩平衡時間:30 min;定量環(huán)溫度:90 ℃;傳輸線溫度:100 ℃;頂空瓶裝樣量:20 mL;定量環(huán)體積:1 mL;定量管充樣時間:0.1 min;色譜柱:Rxi-5Sil MS,30 m×0.25 mm×0.25 μm;柱溫程序:初始溫度50 ℃,保持4 min,然后以25℃/min速率升溫至200 ℃,保持2 min;進樣口溫度:150 ℃;進樣方式:分流進樣(分流比40∶1);載氣:氮氣(恒流模式,1.5773 mL/min);氮氣尾吹氣流量:28 mL /min;FID溫度300 ℃;空氣流量400 mL /min;氫氣流量30 mL /min。
準確稱取空白豆粕樣品3.0 g,放入20 mL頂空瓶中,分別加入60 μL(10 mg/L)、120 μL(10 mg/L)、30 μL(100 mg/L)、60 μL(100 mg/L)、300 μL(100 mg/L)的溶劑混合標準溶液得到基質標準濃度分別為0.2 mg/kg、0.4 mg/kg、1.0 mg/kg、2.0 mg/kg、10.0 mg/kg,加入1 mL超純水,加蓋密封,GC-FID測定,繪制標準工作曲線。
柱溫是氣相色譜儀的重要操作參數(shù),它直接影響分離效能、分析時間及分離度。本試驗采用程序升溫的方法,升溫程序主要由混合物的組成及其物理性質所決定。本試驗中6種殘留溶劑的沸點在49.7 ℃~80.7 ℃之間,極性較接近,通過試驗比較選擇升溫程序為:初始溫度50 ℃,保持4 min,然后以25℃/min速率升溫至200 ℃,實現(xiàn)了6種溶劑的充分分離,色譜圖如圖1所示。同時將基質中高沸點組分吹出,避免其殘留在色譜柱中。
首先將平衡時間定為10 min,平衡溫度分別選擇50℃、60℃、70℃、80℃、90℃、95℃,每個溫度平行進樣2次,在1.4的條件下測定峰面積,結果見圖2。在60 ℃~95 ℃范圍內,隨著平衡溫度的升高,6種溶劑的峰面積均持續(xù)增加。當平衡溫度高于80℃后,樣品中的水汽干擾變大,會降低方法的精密度[13]。若平衡溫度過高,頂空瓶承受的壓力過大,將會引起安全隱患。綜合考慮,將頂空平衡溫度設定在80 ℃。
圖1 6種溶劑標準品的HS-GC-FID色譜圖
圖2 平衡溫度與峰面積的關系
平衡溫度設定在80 ℃,平衡時間分別設定為5 min、10 min、20 min、30 min和40 min,按1.4試驗條件進樣測定峰面積,結果見圖3。在5 min~30 min范圍內,隨著平衡時間的延長,6種溶劑的峰面積顯著增加,而平衡時間在30 min ~40 min范圍內,峰面積則無明顯變化。說明頂空平衡30 min,
圖3 平衡時間與峰面積的關系
頂空進樣瓶中待測物氣-液-固已達到平衡。若平衡時間過長,可能會引起頂空進樣瓶的氣密性變差,導致測定結果的誤差變大。因此,選擇30 min為頂空進樣平衡時間。
食品中溶劑殘留量采用頂空氣相色譜檢測時,常在樣品中加入了適量的水。本試驗分別在待測樣品中加入0 mL、0.2 mL、0.4 mL、0.6 mL、0.8 mL、1 mL、 2mL、4 mL、6 mL、8 mL超純水,加蓋密封,頂空瓶中存在氣固平衡、液固平衡和氣液平衡[14]。待平衡達到后檢測,結果見圖4,可見加水1 mL時六種殘留溶劑的峰面積最大,揮發(fā)出的溶劑量最多。
采用基質加標繪制標準工作曲線,以峰面積對相應質量濃度做回歸分析,6種溶劑在0.2 ~10.0 mg/kg的濃度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若以3倍信噪比為基準,方法的檢測限(LOD)為0.075 mg/kg,定量限(LOQ)為0.2 mg/kg,結果見表1。
表1 線性方程、相關系數(shù)(R2)、LOD和LOQ
準確稱取3g豆粕空白樣品作為基質,添加溶劑混標后按1.4方法檢測。加標樣品的質量濃度分別為0.2 mg/kg、0.4 mg/kg、2.0 mg/kg,每個濃度水平進行了6次平行試驗,計算得到平均回收率在95.3%~106.3%之間,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8.3%(見表2)。
表2 平均回收率和相對標準偏差
取6份豆粕樣品,按照上述測試方法測定6種殘留溶劑含量,結果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6份樣品中六種殘留溶劑均有不同程度的檢出。豆粕樣品和空白基質的色譜圖見圖5。在本研究優(yōu)化的實驗條件下,6種溶劑色譜峰分離良好,豆粕基質對豆粕樣品中殘留溶劑的測定無干擾,能達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表3 豆粕樣品中6種殘留溶劑含量測定結果
圖5 豆粕樣品和豆粕空白色譜圖
建立了豆粕中6種殘留溶劑的頂空-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方法,頂空方法優(yōu)化的平衡溫度為80℃,平衡時間為30min。豆粕中六種殘留溶劑線性范圍0.2 ~10.0 mg/kg,相關系數(shù)均大于0.990,加標回收率在84.5%~110.0%之間,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8.3%。該方法有效排除了豆粕基質對分析六種殘留溶劑的干擾,分離效果良好,樣品前處理簡單,易操作,可滿足豆粕中6種殘留溶劑的日常檢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