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學 366000)
初三總復習是教學過程重要的階段,經過近兩年物理學習的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方法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對知識的鞏固內化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往往還需通過總復習階段的學習來實現(xiàn).面對總復習時間短、任務重的現(xiàn)實,物理教師要思考的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復習方法來提高復習的整體效果.本文中,筆者將結合總復習教學的思考與實踐談初三物理總復習的有效策略
在制定復習計劃前,教師要認真研究《物理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以便找準復習方向,明確中考對各章、各知識點的能級要求,變化情況,考試新動向,重點難點,這樣有利于教師把握復習的廣度與深度,使復習有目的,有重點.在編制作業(yè)和試題時,則要依照《考試大綱》,依據(jù)中考物理命題的特點,對海量的習題進行篩選,做到有所練也有所不練.
第一輪復習應該要夯實基礎,重點抓基本概念、定律的理解與記憶,抓基本公式的應用.為了達到這目的,教師要通讀課本,全面把握考點,消滅知識“盲區(qū)”,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關注學習過程并強化實驗.而在閱讀教材時應注意以下四個問題①各單元內容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幾個基本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② 各個實驗的原理、器材、步驟過程.③定義概念和形成規(guī)律的過程中采用的科學方法.④重視教材中的實例分析(包括各類插圖、生活及有關科技發(fā)展的實例等),搞清其立意.特別不要忽視教材中的“信息窗”、“迷你實驗室”.教師只有自己對教材每一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由于第一輪復習不再只是簡單的梳理知識,而是要求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加深理解和拓寬的要求,具體可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實現(xiàn):
通過復習要能進一步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如對慣性的講解,就可從七個方面分析概念:①是否所有物體在任何情況都有慣性?②慣性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③如何理解慣性的大小?④有關慣性的正確用詞.⑤有關慣性的錯誤用詞.⑥舉出利用慣性和防止慣性的實例.⑦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其它的概念均可參考多提些問題來分析.
通過復習進一步拓展概念的外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講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時,同方向的二力F合=F1+F2,反方向的二力F合=F1-F2.在新授課時,只要求學生能進行同一直線二力合成即可,而在復習時可稍微拓展:如果二力不再同一直線上時,那么它們的合力就不能單純的相加減了,而要滿足一定的合成規(guī)律,但兩個力的最大力為同方向時F1+F2,而兩個力的最小力為反方向時F1-F2,此時可再進一步拓展說明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大小范圍為F1-F2≤F合≤F1+F2,這樣可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具有整體性.
通過復習使學生對相同或相似的概念進行比較,深化理解,加深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如(1)重力和質量;(2)溫度、內能和熱量;(3)重力、彈力、摩擦力和浮力;(4)汽油機和柴油機;(5)蒸發(fā)和沸騰 升華和凝華;(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7)實像和虛像;(8)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9)核裂變和核聚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這些相似的概念能比較好,有助于提高學生對容易混淆的物理現(xiàn)象和概念的判斷能力.
在梳理每章的知識點后,可構建每章知識網絡,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知識體系的建立應涵蓋知識的核心內容,反映相互間的正確邏輯關系,當然這要在正確理解知識意義的基礎之上,化繁為簡、去粗留精,以明確的線索來構建知識網絡.
思維導圖是運用集中與發(fā)散的思維,對學習上的知識點進行集中歸納與應用的工具.思維導圖最大的功能就是梳理,而這種梳理作用簡單的說就是:集中與發(fā)散,所以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加強對物理基礎知識體系的記憶,而且可建立知識內部的邏輯框架,因此復習知識點后再構建出形象生動的思維導圖(知識網絡)是很有意義的.
教師可用專門的畫圖軟件畫思維導圖,學生可用白紙畫.具體做法:拿一張白紙,橫著放,第一步是從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寫下中心主題或畫一個與所要表達的主題有關的圖形;第二步是延伸分支,呈放射式的層次,然后在與主題相連的一級分支(或與一級分支相連的下級分支)寫上關鍵詞.可以說選擇關鍵詞是繪制思維導圖最核心、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關鍵詞,是思維導圖的靈魂.第三步是理清分支,與主題關聯(lián)越密切的關鍵詞就離主題越近,畫在第一級分支上,然后再以第一級分支為中心,把與它們直接相關的關鍵詞畫在第二級分支上,然后再以二級為中心,畫第三級分支……這樣,思維導圖就能形成一個由中心到四周的網狀結構了.畫分支時還要緊貼著這些關鍵詞的下面畫上線條.第四步是畫圖,就是盡量把關鍵詞轉化成圖形.第五步是上色,圖像要使用兩種以上的顏色,上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導圖變得更漂亮,而是要突出重點,呈現(xiàn)層次,加深記憶.
“思維導圖”的訓練要注重過程、形式與內容的結合,不能急功近利.在應用過程中,一些學生不愿意運用的原因是嫌麻煩,這不是“思維導圖”本身有問題,而是教師引導有問題,教師急于讓學生成圖,結果加大學生負擔,適得其反.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內容對思維導圖的應用有不同的要求.如何使思維導圖與學科特色和學生個人情況相結合,這是我們教師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復習課中有講必須要有練,而練習的設置一般以已配置的練習為主,具體的練習量可根據(jù)《考試大綱》來酌情增減.對于重要的內容,還可自己選題組合成試卷周末練.學生練習要及時批改,并做好學生錯題的記錄,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講評.講評要盡量及時(下次課前10分鐘左右),而且一定要講透.講評中指導學生追問:①為什么要這么做? ②為什么會出那樣的錯?③還可以有怎樣的變化?④與之相關聯(lián)的問題還有哪些?講評中還可培養(yǎng)學生審題、分析的能力,審題時要找出關鍵字詞,畫出草圖并在正確位置標注相關物理量.
總之,在復習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概括、思維的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要優(yōu)化主導作用,這就要求從備課、選題、上課等環(huán)節(jié)狠抓落實,加強過程教育,因材施教,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