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鑫
(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體育選項課教學的開展打破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進行選課,對于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體育選項課在課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對體育運動各個屬性的興趣愛好,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1]。目前,山西省內高校體育課的開展基本上采用基礎項目教學和選項課項目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而高職院校的體育選項課教學由于受學制、條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本文對山西省各高職院校開展體育選項課的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研究,分析當前山西省高職院校在體育選項課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進一步滿足學生健身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全省高職院校進行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問法和調查分析法主要對山西省高職院校的體育選項課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對象主要包括:山西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太原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財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山西經貿職業(yè)學院、山西煤炭職業(yè)技術學院、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等10所高職院校。
通過調查發(fā)現,各高職院校大部分采用的是“兩段式”體育教學,即一年級進行基礎體育教學,二年級開展體育選項課的教學設計,只有一所高職院校采用一入校就進行體育選項課的教學。大多數高職院校采用一年一次選課模式,期間不做調整。三年級由于部分學生在外實習,所有高職院校都不開展體育課教學。根據《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撇簧儆?08個學時的體育必修課,大部分高職院校在課時量上能保證完成,有部分高職的體育課課時數出現問題,不能保證108學時的體育課教學時數。如果能保證108課時的課時標準,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能合理安排體育教學,充分發(fā)揮體育選項課的功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各高職院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住宿條件緊張,在校時間只有2年或兩年半的時間,在課程設計上偏向于專業(yè)課以及實訓,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專業(yè)課的內容,留給體育教學的時間能壓縮就壓縮,導致個別院校在體育學時數方面打了折扣。
通過調查發(fā)現,各高職院?;旧隙奸_展籃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武術等對場地要求不高的項目,特別是足、籃、排三大球和健美操更是成為高職體育選項課教學的必備項目,而像瑜伽、網球、游泳等學生基礎較差但學習意愿較強的項目開展較少,有個別高職院校開展小眾運動如輪滑、花樣跳繩等項目。學生最喜歡的項目則是籃球、足球和羽毛球,具有較強烈的學習意愿的是一些對教學師資和條件要求比較高的項目,如游泳、形體、體育舞蹈等項目。學生在選項過程中大部分采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報名,每班授課人數基本在50人左右,各項目進行平分人數,少數院校進行網上選課報名。在所調查研究的院校中,體育選項課項目人數的確定以及調整的局限性限制了學生對選項課的熱情和投入。在所調查的高職院校都沒有給學生進行第二次選項的機會。所有高職院校所開展的體育選項課理論課的教學明顯不足,大部分采用術科穿插理論的課堂模式。這種情況的出現,有歷史的問題,也有體制的問題。教學選課系統(tǒng)落后,主要體現在體育選項課選課模式還停留在紙質統(tǒng)計階段,學生對選項課認知不足,教師對學生興趣愛好了解甚少等多方面原因。
在所調查的10所高職院校里,具備400米標準塑膠跑道的田徑場僅有4所,籃球場每所高職院校都配備,但具有塑膠場地或者室內場地的僅有2所,僅有一所建設有多功能體育館,羽毛球場地和乒乓球場地基本都在室外,場地也大多年久失修。器材方面,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研室負責購買和維護,大多在耗材方面能夠保證選項課的進行,最主要的是場地限制,學生選項課的上課地點集中在室外,對天氣的要求較高。通過走訪調查得知,場地的限制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選項課的最大制約因素,一方面,學校經費和用地緊張,對體育場館投入過少,短期內都沒有建設新場館的計劃;另一方面,場地維護成本過高,學校有苦難言,在走訪的幾所高職院校里,有些新建的田徑場已出現破損只能擱置。主要原因是學校在基建和實訓場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體育場館的建設缺乏長遠的規(guī)劃,維修和保養(yǎng)費用過高等。
由于體制限制,各高職高專都采用專職和兼職并輔以外聘教師的選項課教師隊伍構成,教師隊伍老、中、青分布情況良好。職稱方面,副教授和講師占多數,但高職院校的體育選項課教師隊伍教授數量少之又少,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體育教師在職稱晉升通道中存在短板。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到,各個學校都存在大球專項教師過多,小球和新興項目教師過少的矛盾,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安排選項課專項時都考慮本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體育專項,對于無法安排的專項則采用外聘教師兼職授課,兼職教師的來源多來自體育院校體育系畢業(yè)研究生。隨著各高職院校教學體制的改革,學生的需求多樣化和體育教師專項的集中化已經成為高職院校選項課改革最大的矛盾。這是由于近年來新進教師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優(yōu)先考慮“985院?!毖芯可厴I(yè)生,但對專項的要求卻在逐年降低,雖然新進教師的科研綜合能力出眾,但在術科方面卻是短板,特別是一些學生興趣高,接受程度高小眾化新興項目上,普遍缺乏專項教師,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也與各體育院校專業(yè)設置單一有關[2]。
由于受課時條件限制,各高職院?;径际且恢芤淮?個學時體育課,個別高職院校一周1個學時的體育選項課教學時數。在目標設定上,都已了解、基本掌握運動技能,培養(yǎng)興趣愛好為主,輔以鍛煉意志品質、培養(yǎng)團隊精神。對于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運動習慣的教學目標,在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目標設定上很少提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以“講解、示范、糾錯”等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都受到限制[3],而且,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來源復雜,運動基礎千差萬別,個體差異明顯,在教學方法上不能兼顧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造成學生積極性下降,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調查中發(fā)現,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太滿意的占大多數。
在受訪的幾所高職院校中,體育選項課都是作為考察課來開展的,分為優(yōu)、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選項課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主要從學生出勤、學習態(tài)度、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掌握幾個方面給予評價,學生成績中,優(yōu)秀和良好的占比過高,學生普遍認為評價準確度不高,理論評價占比過少甚至沒有。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高職院校體育選項課評價內容過于單一、評價方法過于陳舊,教師主觀評價過重等現狀,教師往往重視短期效果,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提高以及對運動項目的認識,對于學生在體育選項課過程中的團隊精神、合作意愿的評價過少[4]。
所受訪的幾所高職院校中,體育選項課基本都不配備專門的專項教材,大多數高職院校配備的都是一年級所使用的規(guī)劃教材,校本自編教材很少,有個別院校甚至從大一開始就沒有配備體育教材。而所使用的規(guī)劃教材內容陳舊,缺乏科學性和時代性,各項目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以及健身訓練方法并沒有羅列出來,學生參考教材的主動性基本沒有。學生所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就是專項教師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教師對于教材的認可性很差。專項教材的缺失也成為高職院校開展體育選項課的瓶頸,各高職院校對于自身專項教材建設嚴重落后,學校構建意愿也不強烈。
第一,各高職院校要充分保證108課時的教學時數,合理分配教學時數。應從新生一開學就設置體育選項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好的運動項目,而且充分利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數據,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選擇體育選項課,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1-2個興趣項目進行選報,學校根據學生興趣采用“自助式”選課,對于選項人數多,但學生運動基礎層次不一樣的項目,應進行分層教學。各高職院校要充分考慮學生情況,采用半年一選的課程選課模式,進行第二次選課調整,甚至第三次調整,充分調動學生體育選項的積極性,并結合學生需求在課后建立體育專項興趣小組,專職教師進行課后輔導,培養(yǎng)學生體育習慣,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
第二,各高職院校應提前進行學生興趣摸底,在網上公布課程內容,教學要求和目標以及器材需求,讓學生充分了解選項課的運動需求和層次,結合本校具體情況對體育選項課的開設內容進行優(yōu)化,并在此基礎上,開設諸如橄欖球、毽球、空竹、棒球、搏擊、跆拳道等富有時代特色、群眾基礎高的項目,普及體育知識,重視理論素質培養(yǎng)。在新教師招聘上,打破現有的唯學歷要求的怪圈,對有術科專長的專項教師優(yōu)先考慮,同時考慮山西省教育廳的各類體育競賽,建立學院專項運動隊參與省級比賽甚至全國比賽,讓有運動技能和運動特長的學生參與到體育競技活動中去,提高各高職院校對新興運動項目的普及,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第三,在體育選項課課程目標設置上要充分研究體育教學大綱,建設校本教材和專項指導綱要,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和團隊精神,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養(yǎng)成每天鍛煉的習慣,注重長遠效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新媒體的功能在課后給予指導和糾錯,建立學生和教師溝通體育專項技術的平臺,在體育評價指標上應該多元化,減少主觀評價,運用一切可行性手段和指標對教學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特別注意學生個體差異性,以及在團隊和集體中的表現,給予具體的分值體現。
第四,各高職院校在場館建設方面不應僅僅局限于財政撥款,應充分利用周邊社會資源進行場館建設和體育教學。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對于有場地建設需求的院校,廣泛吸收社會資本,實現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的現時代場館產權制度,聘請專業(yè)管理團隊進行管理,降低維護和保養(yǎng)費用,拓寬社會融資渠道,提高場館社會運營效益,滿足學校體育場館和選項課教學需求。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建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吸收有運動專項需求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建設,保證教學的基礎上面向社會開放,建立保險制度,轉嫁責任賠償風險,結合自身情況,加大場館宣傳力度,使學院體育場館運營最大化和損失最低化[5]。
山西省高職高專的體育選項課開展已經20多個年頭,受體制、經費、場地的限制由來已久,在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開展方面也落后于其他省份,如何克服困難,建立一套結合自身學院發(fā)展的選項課教學體系,是擺在各體育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體育人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