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山
(河北省遵化市東新莊鎮(zhèn)農技站,河北 遵化 064209)
眾所周知,小麥乃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其覆蓋面積廣闊,并且不少農民靠種植小麥生存,小麥種植不僅是農民生存發(fā)展需求,同時也是廣大群眾的精神食糧,可見,小麥在我國社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如今,科學技術不斷完善,致使小麥種植機械化得以應用,從而有效提高小麥種植速度,降低勞動力成本。主要從小麥種植機械化問題,以及新技術探討展開分析,以促進小麥種植效率的提高。
雖然在科學技術進步下,小麥種植機械化在領土得到廣泛應用,但使用機械化種植小麥仍然存在些許問題,本文主要從三個比較常見的問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70年代以來,機械旋耕技術在我國得到廣泛應用。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清除土壤中殘留秸稈,保持土壤肥沃,并且使用該技術的成本較低,不過長期使用旋耕技術會產生不良影響[1]。
比如,會讓土壤中的土質慢慢轉變?yōu)閳詫嵉睦绲讓?,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會使得接下來種植小麥的土壤翹虛,導致小麥籽不能有效在該土壤中吸收土壤養(yǎng)分,從而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發(fā)育,最終致使小麥總產量的下降。旋耕技術在我國得到廣泛應用,因而造成了一些影響。在這方面,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我們需要考慮當地土質情況,分析合適的處理方式,讓小麥可以在不同氣候環(huán)境、土壤環(huán)境中健康生長。比如,通過加強少耕小麥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深耕小麥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等等。
在我國許多地區(qū),玉米和小麥兩種耕作制度模式通常被大肆采用。玉米收獲后,采用旋耕法播種小麥。在小麥播種之前,農民們通常會把玉米秸稈粉碎后扔進田里,該技術的優(yōu)點便是有效縮短玉米收獲時間,減少勞動量。但是,由于氮素大量存在,土壤養(yǎng)分含量降低,影響小麥正常生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小麥生產準備期間,應根據田間土壤肥力適當播種氮肥。
目前,我國在農業(yè)機械發(fā)展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科學技術的進步幫助廣大勞動人民減輕負擔,并且我國對機械不斷完善,致使機械化水平得到提高。雖然能夠節(jié)省勞動力,但部分農民在播種過程中,往往忽視苗木生長指標,以保證苗期完整性。此外,在一些干旱地區(qū),許多農民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播種方式,導致出現提前播種情況等等,這些因素對小麥幼苗正常生長有著嚴重的影響。
小麥種植中使用機械技術的作用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機械化技術可以有效控制外部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因素,從而提高小麥的總產量,在傳統(tǒng)小麥種植生產模式中,小麥種植基本由人力完成,并且保護幼苗的步驟和方法相對復雜,所花費時間較長,而且使得勞動力負重增加,并且伴隨外在影響因素出現,將影響最佳播種時間。因此,從側面可以看出機械化技術應用可以大大提高播種效率,保證播種活動在短時間內完成。另一方面,隨著時代不斷更迭,不少農村青年不拘于農村耕作,他們更喜歡在大城市打拼,這種現象導致農村種植勞動力短缺,而如果運用機械化耕作,這將給勞動人民造成很大負擔,因此,使用機械化技術在農業(yè)上可以降低大量勞動力消耗[3]。
2.2.1 小麥播種施肥聯(lián)合作用技術
傳統(tǒng)的小麥播種機械設備主要有播種機。與人工播種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量和資源利用率,但增幅不大。在人們智慧研究下,考慮到農業(yè)資源不合理安排和浪費,我們采用播種施肥聯(lián)合作業(yè),這種技術實施的目的在于可以讓農業(yè)機械與農學有機結合,從而使得農業(yè)投入產出比得到提高。在保證播種質量基礎上,有效地利用化肥[1]。同時,為了讓小麥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合適的土壤條件,可以利用機械化技術在土地附近挖一條通道,以供農田排水使用。
2.2.2 小麥灌溉機械化技術
小麥的生長離不開水資源,因此,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不要忽視對小麥的灌溉,小麥并不是播種在農田就可以正常生長,而需要不斷灌溉呵護,但在大型農田中,灌溉是一項非常耗費人力的工作,并且會造成大量水資源浪費,因此,灌溉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問題出現,致使小麥更好的生長。
2.2.3 精量少播種
在實施精量少播過程中,我們需要使用合適的機械進行播種,并且利用播種計量裝置,可以保證播種的均勻性。播種精度高、播種量少等優(yōu)點,致使播種更均勻,提高小麥產量。
2.2.4 稻茬麥淺旋耕播種
該播種技術有比較多過程,包括壓制、覆蓋、土壤粉碎和滅茬。稻茬小麥淺旋耕播種結合了淺旋耕技術和鉆孔技術的優(yōu)點,既節(jié)省大量人力、物力,又提高小麥產量。
綜上所述,我國在小麥種植機械化技術上取得較大成就,機械化的應用提高了農民工作效率,致使小麥的產量得到提高,同時為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