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想要過個好年,一個最基礎的條件就是順利拿到工錢。這筆辛苦一年的收入,可能是下一年兒女上學的學費,可能是老邁父母的生活費和醫(yī)療費,也可能是積攢下來修新房的資金……然而,每近年關,總會聽到農民工們的哭訴“今年白干了”“沒錢怎么回家過年!”“他就是不給呀,現在人都聯系不上了”……
事實上,農民工欠薪是個老大難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反復性,早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加大解決農民工欠薪問題力度,讓農民工勞有所得、干有所值,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職責。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省也以“制度護薪”為重要手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農民工工資保障的地方性法規(guī),近年來逐步形成了常態(tài)化的“護薪”機制,農民工欠薪問題的高發(fā)、多發(fā)態(tài)勢明顯被遏制。
今年,治理欠薪已進入了沖刺階段。按照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要形成制度完備、責任落實、監(jiān)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本遏制,努力實現基本無拖欠。
為實現目標任務的同時根治欠薪頑疾,國家政策不斷升級加碼,地方政府也在落實上不遺余力。今年7月,人社部等6部門聯合發(fā)文,要求自7月16日至8月26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40天的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聚焦工程建設領域,對欠薪問題進行全面清查。我省也隨即啟動根治欠薪夏季專項行動,采取“冬病夏治”,督促工程項目落實工資支付保障制度。
農民工“錢袋子”保衛(wèi)戰(zhàn)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全省上下將鍥而不舍地持續(xù)做好根治欠薪工作,以“護薪”暖心,使廣大農民工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