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 丹 云南大學國際學院輔導員、共青團云南省委副書記(兼職)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xié)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輔導員作為高校思政教育隊伍的骨干,有責任和義務發(fā)揮自己所長,做好角色定位,提升自我素養(yǎng),配合思政理論課教師及其他思政工作者做好思政理論課建設工作。
追溯輔導員的發(fā)展史,輔導員曾叫政治輔導員,其主責主業(yè)在于對學生進行有效果有目的的思想政治引領,其工作內容和性質帶有與生俱來的政治屬性。輔導員日常工作中所開展的各類事務性管理工作,例如:宿舍走訪、談心談話、聽課開會等,均要以服務思想政治引領為主旨,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目標。當前,要改變輔導員工作存在的輕內涵重形式、輕規(guī)律重經驗的現(xiàn)象,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和事務性的工作處理上,更要懂得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看到共性,將經驗積累提升為規(guī)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中,輔導員理應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對思政教育客體的行為習慣、成長規(guī)律、關注熱點、話語體系進行總結提煉,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科學建議和規(guī)律遵循。
貼近學生,掌握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工作內容決定了輔導員是距離學生最近、陪伴學生時間最長的人,更是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現(xiàn)實困難的人。應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的論述,在日常工作中,學會透過個案把握共性、總結共性引導個體的本領。例如:通過個別網貸案例,反思網貸背后當代大學生潛在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通過某些學生的作弊行為,研究當代學生在認知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現(xiàn)實阻力和困境等。輔導員要透過行為去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開展科學嚴謹?shù)睦碚撗芯?,并將相應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共享,為思政理論課的開展提供支持、提供方法,以此提高思政理論課的實效性、針對性。
關注學生,聚焦熱點難點問題。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歸根到底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這就要求思政理論課要真正在內容上做文章,切實提高課程內容的新穎度、聚焦問題的精準度、情感共鳴的契合度。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動對學生朋友圈、QQ空間、微博動態(tài)進行觀察分析;對學生在熱門論壇、主題貼吧、班級群組中的話語行為開展調查研究;通過與學生交談、接觸,判斷學生對熱點難點話題所持的態(tài)度和看法,以此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有效把握,并將調查結果形成文字報告,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尤其是形勢政策課的開展找準目標、提供方向。輔導員更要發(fā)揮自我優(yōu)勢,為思政課教師提供生動教學案例、熱點難點話題,讓高校思政理論課既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高度,又有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溫度,切實做到課堂內容的“頂天立地”,真正做到用科學的真理引導學生、用生動的故事感染學生、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切實增強思政理論課的知識性和價值性。
讀懂學生,轉化話語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要講學生聽得懂的話,才能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即要注重思政理論課講授過程中的話語體系轉化,讓馬克思“說”中國話,讓思政理論課教師說青年話。輔導員較之思政理論課教師的一大優(yōu)勢就在于更懂學生,更會講學生聽得懂的話。因此,輔導員應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在自身學懂弄通悟透馬克思主義原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上,做到學術術語與日常用語的高度統(tǒng)一,引導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爭做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輔導員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理應做好傳道授業(yè)解惑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探索中,絕不做旁觀者,而要爭做建設者。輔導員要想勝任建設者這一角色,就必須切實提升自我的理論宣講能力,對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等相關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能力,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協(xié)調配合能力,思政理論課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做有信仰、有專業(yè)、有方法的思政教育工作者。
真學真懂真信,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有信仰的課,但有信仰的課能否培養(yǎng)出有信仰的人,關鍵還在于授課的人。因此思政理論課教師一定要讓懂信仰、有信仰的人來擔任。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隊伍的一員,應當時刻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輔導員只有做到對理想信念的真學、真信、真懂,才能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講清特殊敏感問題、講透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作為輔導員,要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要求提升自我職業(yè)素養(yǎng)。只有自己先成為有信仰的人,才能在學生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扣好學生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提升專業(yè)水平,建好第一課堂主陣地。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的政治引領作用,用好思政理論課這個主陣地。輔導員雖不是專職思政理論課教師,但有義務和責任提升自己的理論研究水平和理論宣講能力,嚴格遵循思政課建設的“八個相統(tǒng)一”,守好思政理論課的講臺,主動向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方向靠攏邁進,提升自己的理論素質和修養(yǎng),將工作優(yōu)勢轉化為教學特色,提升思政理論課的親和力、感染力,為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補充能量、貢獻力量。
與時俱進,拓展第二課堂主渠道。思政理論課的建設,一定要將思政理論課的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開展。當前我國高校思政理論課的第一課堂建設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和提升,第二課堂建設及活動開展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也都有所進步,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融合銜接卻仍然有待加強。第二課堂是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思想引領、日常事務管理的主戰(zhàn)場,因此輔導員有條件、有能力,更有義務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第二課堂建設,并用科學方法提升第二課堂的政治性、引導性,打造系統(tǒng)科學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堂,打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阻隔,讓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思政課的教學,讓思政課的教學更好地促進日常的教育管理,齊心合力,建設好立德樹人的主陣地。
因材施教,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統(tǒng)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經過多年的探索,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在形式和效果上有了一定的經驗和積累。很多地區(qū)高校的模式和做法更是被樹為全國學習的標桿榜樣。但很多模式在被推廣、被效仿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歸根結底,還在于對學生特點和規(guī)律把握的不到位。一味地照搬照抄,并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因此輔導員作為最懂學生的群體,更應該在模式借鑒的同時做到科學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精神,立足學生特點,做到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時代化、本土化。
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普通的學科,是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因此該課程的評價體系也不能套用傳統(tǒng)學科的唯“分數(shù)論”,關鍵在于學生認同度以及日常行為的踐行率。衡量數(shù)據(jù)不能通過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獲取,更多的需要教室外的行為印證,這就需要輔導員做好“講臺外”的行為跟蹤、價值反饋。
堅持客體導向,追蹤學生課堂滿意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受眾是廣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職責是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其按照社會價值要求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輔導員應不定期通過個別訪談、問卷調查、匿名打分的方式對學生的課堂滿意度開展調查研究,通過有效數(shù)據(jù)分析,提煉出影響學生滿意度的指標和影響因素,運用權重分析法,形成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滿意度影響因素序列表。通過對滿意度影響因素的總結反饋,激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斷豐富和提升思政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技能、教學方式,真正做到思政理論課的有理有據(jù)、有情有義、有滋有味。
堅持主體導向,追蹤學生的價值認同度。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始終堅持價值是目的、知識是載體的原則,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的是要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養(yǎng)固本筑基。不能僅僅以學生的“卷面成績”去評價學生的知識獲得、價值認同,這就要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一的輔導員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跟蹤調查。運用大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日常行為以及遵守紀律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定期在對不同年級學生在不同時段的行為進行科學比較,由此推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導力、說服力。
堅持目標導向,追蹤學生的遵章守紀情況。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中一個重要的育人功能,就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很大程度代表了這個人的內在價值選擇。因此思政理論課應充分發(fā)揮其過濾錯誤思想、糾正不正之風的功能,讓學生在接受思政理論課的熏陶后,更加明辨篤行,遵紀守法,以嚴格的標準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輔導員應通過大學生遵章守紀頻率統(tǒng)計以及個案分析,進行科學的橫向和縱向對比,以此推斷思政理論課在促進學生個體全面的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權重,以此評估衡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