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趙 勇
(1.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重慶 400039;2.南華大學 環(huán)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由于煤層瓦斯賦存地質條件的差異,瓦斯在煤層內分布不均勻,造成煤層存在壓力異常區(qū)域,當煤層受到人為開采影響后,煤體內部瓦斯吸附平衡被打破,瓦斯涌向工作面,造成突出現(xiàn)象和工作面瓦斯超限。為消除瓦斯引起的危害,有必要針對具體的工作面情況進行合理的抽采方案設計,本文以司馬礦1206綜采工作面為背景,設計瓦斯抽采方案,并檢驗了抽采效果,對同類礦井工作面的抽采設計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司馬煤礦位于山西沁水煤田長治勘探區(qū)的東部邊緣地段。北以鐵路東側保安煤柱為界,東為3#煤層露頭線,西鄰高河井田,南與經(jīng)坊煤礦為鄰。煤系地層為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和二迭系下統(tǒng)山西組,含煤地層6~14層,平均總厚162.10m,可采煤層為3#、8-2、9#、14#、15#五個煤層,主采3#煤層。礦井相對瓦斯涌出量為8.86m3/t,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55.91 m3/min,屬高瓦斯礦井。
1206綜采工作面開采3#煤層,煤層頂板為泥巖、砂質泥巖;底板為泥巖、砂質泥巖,局部為砂巖或粉砂巖,工作面沿走向布置,長度為199.5m,傾斜長1118.6m,底板標高+571~+589m,煤層平均厚度為6.62m,煤層瓦斯含量為6.31m3/t,工作面煤炭儲量201萬t。
依據(jù)瓦斯涌出量計算規(guī)范,對1206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進行預測,其預測公式為:
式中,q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m3/t;k1為圍巖瓦斯涌出系數(shù),取1.3;k2為丟煤瓦斯涌出系數(shù),取1.14;L為回采工作面長度,取199.5m;h為掘進巷瓦斯預排等值寬度,取9m;m為煤層開采厚度,取6.62m;W0為原始瓦斯含量,取6.31m3/t; WC為3#煤層殘余瓦斯含量,經(jīng)計算,絕對瓦斯壓力為0.1MPa時,WC為3.19m3/t。
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Q可由式(2)計算:
工作面上部賦存1#、2#煤層,與3#煤層的平均間距hi分別為29.6m、20.65m,煤層平均厚度mi分別為0.16m、0.04m;下部賦存5#、7#煤層,與3#煤層的平均間距hi分別為21.87m、33.32m,煤層平均厚度mi分別為0.11m、0.39m。1#、2#、5#、7#煤層未進行瓦斯含量測定,取3#煤層的瓦斯含量即鄰近層煤層殘存瓦斯含量W0i均為4.7m3/t。結算結果見表1。
從表1看出:1206回采工作面以本煤層瓦斯涌出為主,鄰近層瓦斯涌出量較少,采空區(qū)瓦斯占工作面瓦斯涌出總量的50%以上。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遠大于5m3/min,按《煤礦安全規(guī)程》要求風流最大允許瓦斯?jié)舛葹?%,不均衡系數(shù)取1.2,則需風量3280m3/min以上。工作面實際配風1860m3/min,供風量不能滿足稀釋瓦斯涌出的要求,必須進行瓦斯抽采。
表1 瓦斯涌出量預測值
根據(jù)煤層賦存條件、瓦斯涌出構成和巷道布置形式,工作面采用本煤層順層交叉鉆孔預抽、裂隙帶瓦斯抽采、采空區(qū)埋管相結合的采中抽采方式對工作面進行瓦斯治理。
工作面采用順層交叉鉆孔預抽瓦斯,孔長122m,鉆徑94mm,孔距為2.5m,上排鉆孔與巷道呈85°,孔高度1.7m,傾角為煤層實測傾角+1.5°;下排鉆孔與巷道呈75°,孔高1.2m,傾角為煤層傾角。兩種角度的鉆孔以雙排三花立體交叉布置,采前預抽,回采時邊采邊抽,聚氨酯封孔,封孔長度大于8m。鉆孔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工作面順層鉆孔布置圖
距離輔助回風巷底板1.8m處,施工直徑為115 mm、長217m、間距5m的平行鉆孔。鉆孔傾角為13°,且鉆孔水平投影與巷道中心線夾角為45°。為防止打穿輔助回風巷與風巷聯(lián)通的聯(lián)絡巷,聯(lián)絡巷之間間隔5m布置一個鉆孔。鉆孔開口位置距離聯(lián)絡巷小于9m時,開口位置布置在聯(lián)絡巷中。裂隙帶鉆孔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裂隙帶鉆孔布置
采空區(qū)埋管采用回風巷內鋪設大直徑抽采管,工作面的每個聯(lián)絡巷串接三通管件支管作為抽采采空區(qū)瓦斯的吸氣口。隨著工作面推進,吸氣口進入采空區(qū)前撤掉三通管件上的法蘭封堵,并安裝閥門和帶孔篩管,打開聯(lián)絡巷作為工作面回風通道,抽采管路管口埋入采空區(qū)5m后開始抽采,同時埋入第二組閥門和帶孔篩管,兩個篩管間距為25m。當?shù)诙M篩管埋入采空區(qū)5m后開始抽采,停止第一組篩管抽采,循環(huán)布置直到回采結束。采空區(qū)抽采管路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采空區(qū)抽采管路布置示意圖
順層交叉鉆孔預抽過程中,巷道支管內平均瓦斯?jié)舛?0.9%,負壓30kPa,平均標況下混合氣體流量為23.15m3/min;管道內平均純瓦斯流量為2.52m3/min,共計預抽瓦斯142930m3。根據(jù)《抽采達標暫行規(guī)定》的相關要求,對1206工作面進行了抽采效果評價。1206工作面鉆孔分布均勻,間距均不大于設計間距,抽采鉆孔有效控制范圍覆蓋全部回采區(qū)域。預抽時間差異系數(shù)為24.7%,將所有抽放鉆孔劃分為一個評價單元。工作面長度超過120m,為此在風巷和運巷以50m間距布置檢驗鉆孔測定煤層殘余瓦斯含量,抽采后的風巷測點殘余瓦斯含量隨開切眼距離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運巷測點殘余瓦斯含量隨開切眼距離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圖4 風巷測點殘余瓦斯含量變化曲線
圖5 運巷測點殘余瓦斯含量變化曲線
風巷側測點最大殘余瓦斯含量為5.97m3/t,運巷測點最大殘余瓦斯含量為5.95m3/t,可解吸瓦斯含量最大值為3.8128m3/t,工作面設計生產(chǎn)能力為8637t,最大可解吸瓦斯含量小于《煤礦瓦斯抽采達標暫行規(guī)定》中規(guī)定的4.5m3/t的要求。因此,1206工作面預抽效果達標。
回采過程中工作面日進尺變化范圍為0.8~8m,平均日進尺為3.4m,日產(chǎn)量范圍為1480~11987t,平均值6060t。生產(chǎn)期間風排瓦斯總量隨工作面推進變化如圖6所示。風排瓦斯量為0.25~9.71m3/min,平均為4.66m3/min。
圖6 風排量隨工作面的變化曲線
隨著工作面推進長度的增大,瓦斯抽采量呈增大趨勢,抽采瓦斯總量變化范圍為0.64~14.68m3/min,平均為6.66m3/min,工作面日抽采瓦斯量變化如圖7所示。其中,采空區(qū)埋管抽采量變化范圍為0.14~11.17m3/min,平均為4.48m3/min,裂隙帶抽采量變化范圍為0.00~3.84m3/min,平均為1.01m3/min,采空區(qū)埋管抽采量占整個抽采量的80%左右,由此說明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采空區(qū)埋管抽采是司馬煤礦進行工作面瓦斯治理的主導技術措施。根據(jù)上述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間的瓦斯抽采率達到58.8%。
圖7 抽采量隨工作面變化曲線
圖8 上隅角瓦斯?jié)舛入S工作面變化曲線
工作面回采期間上隅角、回風瓦斯?jié)舛茸兓€如圖8、圖9所示。經(jīng)過順層鉆孔預抽、采中裂隙帶和采空區(qū)埋管抽采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jié)舛仍谏a(chǎn)期間為0.06%~0.53%,平均值為0.266%,回風巷的瓦斯?jié)舛葹?.08%~0.54%,平均值0.35%,兩者均控制在0.6%以下,有效防止了工作面的瓦斯超限事故,保障了工作面的連續(xù)安全生產(chǎn)。
圖9 回風瓦斯?jié)舛入S工作面的變化曲線
1)1206工作面采用本煤層立體交叉布置的順層鉆孔預抽,回采過程中采用邊采邊抽、裂隙帶鉆孔及采空區(qū)插管抽采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對工作面瓦斯的綜合治理。
2)預抽后,工作面最大殘余瓦斯含量為5.97m3/t,可解吸瓦斯含量最大為3.8128m3/t,實現(xiàn)了預抽達標。
3)回采過程中工作面平均日進尺為3.4m,平均日產(chǎn)量為6060t,工作面瓦斯抽采率為58.8%,上隅角瓦斯?jié)舛茸畲笾禐?.53%,回風瓦斯?jié)舛茸畲笾?.54%以下,平均濃度0.35%,瓦斯治理效果較好,可為同類礦井瓦斯抽采設計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