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
據(jù)報道,在南極科考“主力軍”隨“雪龍”號起航前,搭載“先遣隊”的“雪鷹601”飛機已經(jīng)抵達南極中山站,這已經(jīng)是“雪鷹601”第4次參加我國南極考察。作為極地用固定翼飛機,“雪鷹601”可搭載多種科學觀測設備,為快速運輸、應急救援和科學調(diào)查等極地考察活動提供了重要保證。但“雪鷹601”之前一直在俄羅斯的南極機場停靠,需要解決大量的協(xié)調(diào)溝通工作。為此,在4年前,我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開始籌劃在南極冰蓋建永久機場。后續(xù)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勘探考察工作,機場選址于距離中山站28公里的冰蓋上,預計跑道長度1500米,寬80米。
那么,在南極冰蓋上建永久機場有多難?首先是位置特殊。我國南極第一個永久機場的備選位置位于冰蓋。冰蓋就像是蓋在南極大陸上的一床“被子”,但它是運動的。要建永久機場,首先要找到冰蓋運動比較均一、運動幅度小的地方。為解決這個問題,一年前我國已在備選地址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冰流場觀測。
其次,國內(nèi)機場的混凝土跑道摩擦力大,冰蓋上覆蓋的幾十米厚的松軟積雪無法滿足起降要求。隊員們需要將積雪進行“改造”。改造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先用雪鏟、吹雪機對積雪進行初步處理,然后用壓雪機壓實,再輔以雪犁,將積雪變成摩擦力大的粒雪表面,如此反復。過程有點像平時我們見到的修路,但要對松軟的數(shù)十米的積雪進行處理,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與國內(nèi)機場相比,計劃建造的這個機場規(guī)模不算大,但它對導航系統(tǒng)、通訊系統(tǒng)、氣象保障系統(tǒng)的要求并不低。為解決這個問題,4年前,我國已在備選位置架設自動氣象觀測站,積累氣象相關(guān)信息。
基礎設施工程包括停機坪、候機樓等,預計要在備選地址建成航空港,還要等幾年。
(選自《科技日報》)
小編有話說
作為南極科考大國,我國必須確保自主開展南極活動的后勤保障能力,正因如此,建永久機場意義重大:它關(guān)系著我國南極戰(zhàn)略的需求,我國的科考需求,同樣也能為我國在南極擁有空域管理發(fā)言權(quán)提供必要條件。永久機場的建設,將為“雪鷹601”提供一座南極母港機場,有助于我國熟悉整個南極機場的運行體系,包括跑道建設、 地面保障、氣象導航、機場運行等,為我國構(gòu)建南極航空網(wǎng)體系,為未來中國大型飛機運行以及多架飛機機隊運行提供保障。
適用話題
中國的強大;科考的意義;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