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莉萍
(上海市松江區(qū)婦幼保健醫(yī)院,上海 201600)
現代社會發(fā)展中,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發(fā)生不孕不育概率越來越高,受到傳統禮儀和文化的影響,傳宗接代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不孕不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到歧視和冷眼,從而也使其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生活質量越來越低。為改變上述現狀,必須要對不孕不育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改善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研究對象選擇時間段為2019年1月~6月,共100例,按護理方式不同隨機劃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患者(n=50)行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n=50)行心理護理。所有研究對象年齡均為20~3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具體闡述如下:要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良好的就診環(huán)境,以便于和諧醫(yī)患關系的構建,患者要主動將自身情況告知醫(yī)生,使醫(yī)護人員能夠對患者實際情況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對患者實施個性化輔導,由于不孕不育患者經常會受到人們的冷眼和歧視,因此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護理人員要強化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深入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同時給予對癥的心理輔導;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支持系統、資源和人文關懷,現實生活中,不孕不育女性經常會遭遇婆媳矛盾,難以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醫(yī)護人員要及時的為患者提供資源支持,其滿足其心理需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對相關的生理知識進行普及,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于不孕不育的了解程度,與此同時,還要積極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為其提供健康的生活指導和飲食指導,如夫妻雙方都要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強化身體素質,這樣更有助于提升懷孕幾率。
第一,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
第二,采用SAS和SDS對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對比,評分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狀態(tài)越差。
本次研究應用SPSS 21.0處理相關參數,同時進行“t”和“x2”檢驗,若P<0.05,則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出院時、出院一個月、兩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組別 出院時(分) 出院一個月(分) 出院兩個月(分)研究組(n=50) 69.95±25.32 71.32±25.23 70.98±24.45對照組(n=50) 37.65±19.95 39.69±18.26 39.97±19.84 P 0.0000 0.0000 0.0000 t 7.0852 7.1608 6.9639
研究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對比
組別 焦慮評分(分) 抑郁評分(分)研究組(n=50) 36.95±2.33 36.83±2.38對照組(n=50) 50.32±3.15 51.36±3.40 P 0.0000 0.0000 t 24.1291 24.7558
現實生活中,雖然不孕不育并不能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但經常會使患者感到生不如死,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會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1]。
在現代化護理工作中,心理護理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就是由醫(yī)護人員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此來緩解其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2]。
在本文中,研究組患者在經過心理護理后,其出院時、出院一個月、兩個月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更低,臨床護理效果尤為顯著[3]。
綜上所述,對不孕不育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提升患者生活質量,使其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從而早日回歸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