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仁勇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從小才華橫溢,23歲時高中進(jìn)士,年紀(jì)輕輕就被點為翰林,從此成為“高官殺手”。
京城古玩店“寶名齋”的老板李春山的妻子是工部尚書賀壽慈的“義女”,她死后,賀壽慈又把自己的一個丫鬟送給李春山填房;而賀壽慈的原配死后,李春山又花費重金買來一個絕色女子送去。他們之間混亂又曖昧的桃色緋聞惹得朝堂議論紛紛。
一次,張佩綸在“寶名齋”買書時,發(fā)現(xiàn)店中伙計態(tài)度狂傲,便留心審察,果然抓到賀、李二人勾結(jié)的把柄,一怒之下,將他們告上朝廷。最終,李春山被杖責(zé)六十、拘捕一年,期滿后打回原籍,由地方官員嚴(yán)加管束;賀壽慈則被官降三級,再難爬上高位。
張佩綸第二次出手,戰(zhàn)果更加“輝煌”。吏部尚書萬青藜、戶部尚書董恂的官聲非常不好,時常傳出他們貪污受賄的消息。張佩綸用心搜集證據(jù)后便彈劾他們,并指責(zé)左都御史童華包庇他們。10天后,這三位均屬從一品的高官同時掉了烏紗帽,在朝堂內(nèi)外引起極大的震懾。
難能可貴的是,張佩綸的姻親、戶部尚書王文韶犯錯失職時,同樣遭到他的“無差別攻擊”。
云南巡撫報銷軍費時,被戶部敲詐了八萬兩銀子,一批官員開始彈劾王文韶,但王文韶位高權(quán)重,絲毫沒受影響。眼看這事要黃,張佩綸挺身而出,加入彈劾王文韶的陣營。他用生花妙筆連續(xù)上了三道奏折,苦口婆心地勸說皇帝嚴(yán)懲貪腐,并大義凜然地表示:只要朝廷能“簡任賢能,勤求治理”,即使自己“獲咎而去,此心較安”。
作為“彈劾大戶”,張佩綸的奏折自然得到皇帝的重視,一番調(diào)查下來,王文韶的屁股就坐不穩(wěn)了,只好掛冠而去。
有意思的是,即使張佩綸得罪了一眾同僚,但大家并不忌恨他,反而對他怒贊不已。王文韶在日記里說張佩綸“風(fēng)骨峻嶒,可謂朝陽鳴風(fēng),無形之裨益良多也”,簡直快要夸出花兒了。多年后,王文韶奉命署理直隸總督,在諸多文卷中一眼瞧出張佩綸的手筆,連說:“慚愧慚愧,無顏拜讀?!?/p>
張佩綸還找過翁同龢的麻煩,上了一道奏折,說刑部郎中翁曾桂是翁同龢的侄子,在京官考核中列入一等,怕有徇私舞弊之嫌。翁同龢并不覺得被駁了面子,反而表示認(rèn)同,贊道:“張侍講說得非常中肯,完全對得起他的職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