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昀 周劍秋
[摘 要]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經濟發(fā)展也隨之發(fā)生變化。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致力于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的共同發(fā)展,因此,跨國稅收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國際稅收協定作為處理兩個以上國家稅收問題的法律基礎,在多個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時,該協定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運用好國際稅收協定對于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沿線國家稅收問題的淺析,闡述了新形勢下的國際稅收協定的應用。
[關鍵詞] 國際稅收協定;“一帶一路”;所得稅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1. 063
[中圖分類號] F81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9)01- 0143- 03
0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經濟帶”和“絲綢路”被合并稱為“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背h是一條促進中國與其他沿線國家之間共同發(fā)展、共同實現繁榮經濟的合作共贏新思路。這一新興倡議在經濟帶上的大力推進,有利于更加穩(wěn)固地將中國的對外開放納入新的歷程。中國的企業(yè)必將會因此走出國門而涉及更多國家全球化投資活動,由此可見,在該倡議下,國際稅收將迎來新的挑戰(zhàn),中國稅收工作的國際化水平將會顯著提高。
1 “一帶一路”倡議產生的背景
在目前的世界經濟狀況下,一國的經濟發(fā)展應當與整個世界的經濟情況高度關聯,加強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吸收外資的同時也應該走出國門向外投資,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去。“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國際形勢的發(fā)展趨勢,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是加強國際合作的新方法。而從國內情況下來看,中國的工業(yè)和基礎設施集中于我國的沿海地區(qū),如果遇到外部的打擊,很容易失去核心的設施。與此同時,中國的邊境地區(qū)整體情況處于歷史上最佳時期,周邊的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愿正在普遍上升。
2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稅收現狀
“一帶一路”為中國沿線的一些國家?guī)砹税l(fā)展機遇,也為國內的一些企業(yè)創(chuàng)造了向外投資的機會。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稅收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做好稅收的服務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大意義,很大程度上鼓勵了周邊國家的積極性,消除由國別不同而帶來的稅收產生的矛盾,促進貿易投資更加自由與便利。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公平的收稅環(huán)境,對于“一帶一路”的發(fā)展是十分有利的。
2.1 關稅的減讓
在國際貿易的發(fā)展過程中,關稅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關稅太高,不利于外貿企業(yè)的“走進來”;關稅太低,對國內企業(yè)不利。因此,把控好關稅的稅率是一個重要的貿易手段。我國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對關稅做出了以下幾個調整:一是國內單方面的降低一定幅度的關稅減讓。二是做到WTO所要求的關稅減讓相關條款。三是通過進行貿易的雙方國家相互商議,簽訂相應的協定。
2.2 加強共同合作把控稅收活動
稅收活動不僅是中國單方面的責任,也是共同合作的各個國家之間的共有責任。因此中國在稅收征管方面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內企業(yè)和其他國家,制定了相應的國際稅收協定并與之談簽,在實現稅收征管服務的公平性的同時也加強了貿易合作。
2.3 稅收情報共享
信息的對稱性在貿易中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稅收征收管理活動的合作中,稅收的情報共享是貿易活動的奠基。目前,在新型的策略之下,沿線的六十多個國家中,大部分國家已經與我國簽訂了稅收情報的交換協議,其中十余個國家已經承諾并且實施國際稅收情報自動交換的全球統一標準。
3 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稅收的挑戰(zhàn)
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所包含的國家較多,范圍較廣,涉及的不同國家之間有本國特有的稅收政策,而且這是我國企業(yè)與國外企業(yè)大規(guī)模進行的貿易,除了要考慮到自身的情況以外,還要顧及沿線國家的經濟環(huán)境,因此新策略之下的稅收要想有效實施還面臨一些挑戰(zhàn)。能否相對完美地去解決這些挑戰(zhàn)和問題是我國眾多企業(yè)走出去的重要奠基石。
3.1 沿線整體稅收環(huán)境較為復雜
目前,我國已經與“經濟帶”和“絲綢路”沿線上的五十多個國家達成協定,共同發(fā)展、互利共惠。但是由于國家的數目比較龐大,每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狀況、稅收方針、政治因素、人文環(huán)境等方面均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具體表現為:多國之間對居民身份的認定標準存在差異,可能造成重復征稅或者漏征的現象;每個國家之間對于相關稅務票據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的標準認定不同,有可能在一國是合法的抵稅票據,但在另一個國家卻得不到法律的保護,這無疑增大了企業(yè)獲得有效抵稅憑證的難度。
3.2 “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稅收的風險
由于沿線國家大多是發(fā)展中國家,稅收制度不完善,存在有的國家缺乏相關稅務經驗、企業(yè)的信息不對稱等風險。信息的獲得情況不完備,納稅方不能精確地掌握應稅國家企業(yè)的實際生產與經營活動。總的來說可能存在的風險可歸納為:重復性征稅、政策不完備、經驗的缺乏、信息不對稱、存在反避稅空子可鉆、企業(yè)待遇受到歧視等等。
3.3 稅收制度的決定
一項制度的制定過程是漫長的,在制定制度的過程中,時代也在隨之進步和改變,會出現不可預見的環(huán)境改變,不能控制的政策產生。這意味著制度的制定,在發(fā)布時與現階段最新的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其次,每個國家的稅制有符合自身國情的特色,我國的稅制還需朝著整體經濟環(huán)境方向趨同,同時還要保持自身的國情,需要進一步地創(chuàng)新與研究。
3.4 征管過程的協調
隨著共同合作的發(fā)展,我國的稅收征管面臨的征稅主體也發(fā)生了變化,面對的征稅對象也隨之多樣化,面對的納稅人也更加復雜化。但是由于新型戰(zhàn)略的提出時間不長,主要涉及的是境內服務,所以我國面對國際的稅收征管制度還有待完善;大多數企業(yè)之前與外國企業(yè)進行的貿易并不多,缺乏相關經驗,特別是在涉外的稅收方面;基層辦稅人員尚未涉及過相關的業(yè)務,在業(yè)務辦理流程、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對相關政策的把控程度方面缺乏高效的行動。
4 面臨挑戰(zhàn)的應對措施
4.1 完善國內外相關稅制,適應“一帶一路”發(fā)展趨勢
“國際稅收協定”是為了貿易雙方能夠合理征收稅款,調節(jié)稅收發(fā)生的利益分配的具有法律效應的書面協定。該協定能夠有效地避免雙重征稅的現象,并且能夠有效防止貿易雙方企業(yè)在征稅過程中的偷稅漏稅行為。目前,在新方針的正確指引下,我國已經與五十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談判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國際稅收協定”。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家之間在稅收征管時的政策、規(guī)章制度等方面的不一致,國際稅收協議的簽訂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協定是進行貿易的雙方通過談判才確定簽署的規(guī)范性文件,其中的條款已經得到了雙方的一致認可,因此能夠解決由于差異性而產生的稅收矛盾與一些投機行為。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量較多,同時這些國家之間的發(fā)展情況各不相同,如“一帶”沿線的一些國家在征稅的稅率方面要整體低于“一路”沿線的國家;我國已經與東南亞的相關國家建立了成熟的貿易關系,但是與其他地域的國家才剛開始建立貿易伙伴的關系等。面對這些情況,在談判簽訂協議的時候,應該按照差異來制定不一樣的協定內容,爭取達到對待不同的國家制定一套專門的協定,對于稅率稍高的國家,應該爭取雙方之一放棄利息,特許權使用費方面的另一方來源國稅收利益。
4.2 及時修改相關制度,盡量克服滯后性
滯后性對于新政策下的稅收所帶來的影響是深刻的,對于政策制度新消息的了解滯后,會帶來雙重征稅等的不利影響,從而會打擊貿易國家企業(yè)的積極性。要避免該特性的產生,首先應該正確且全面地評估滯后性,包括征稅的對象范圍等方面,確定評估的時長,評估過程中的參與人員等。其次是要合理地選擇克服這一特性的正確方式。如制定新的法律標準和條款,修改相關法條,增加相關法條的解釋條款等方式,雙方國家應該就自身的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方式。最后,在克服的過程中要有計劃和側重點,時刻緊盯最新發(fā)布的新政策,根據大環(huán)境的改變來修改法律法規(guī),不能一直沿用最初所制定的方案。
4.3 大力培養(yǎng)或者引進人才
“一帶一路”為我國企業(yè)走出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正是因為前所未有,所以企業(yè)經驗不足,缺乏相關的人才。現有的知曉國際稅收的人才多數集中在大企業(yè),中下層較少。同時,由于“一帶一路”提出之前企業(yè)中懂得小語種的人才較少,或者是懂得的小語種種類較少,這也是走出去倡議中的絆腳石之一。面臨這些挑戰(zhàn),國家與企業(yè)應該大力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加強對相關領域人才的培訓,引進更多新的人才。盡快培育出一批適應“一帶一路”倡議需求的國際稅收人才。
4.4 加強涉外的稅收征管
涉外的經濟貿易合作在給國內企業(yè)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加大了征管的難度。我國可以針對不同的國別設立相應的境外稅收機構,該機構應該做好稅收征管服務,提供稅收情報等,加強稅收的征管可靠性;根據不同國家的國情和最新的經濟法律等制度與政策,修改相關協議與法律法規(guī)等規(guī)范性文件。
5 結 論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指引之下,我國的企業(yè)獲得了更多走出去的機遇,越來越多的沿線國家加入“一帶一路”中來,因此,在與眾多國家的經濟貿易合作中,由于國與國之間的差異性而導致了我國的稅收征管也隨之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困難。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我國采取的措施有簽訂“國際稅收協定”、建立完善現有稅收體制、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等。在“一帶一路”的指引下,同時完善稅收服務體系,那么我國的國際貿易發(fā)展會取得進一步的發(fā)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魏志梅,劉建.中國境外所得稅制的回顧、借鑒與展望 [J]. 稅務研究 ,2011(7):89-95.
[2]申現杰,肖金成.國際區(qū)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zhàn)略[J].宏觀經濟研究,2014(11) : 30- 38.
[3]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龔輝文.服務 “一帶一路”倡議稅收政策及征管研究[J].國際稅收,2015(12) : 9-14.
[4]林江,曹越.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的財稅協調機制探討[J].稅務研究,2016(3):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