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峰 ,林 超 ,孫運剛
(1.莒南縣筵賓水利服務中心,山東 莒南 276600;2.莒南縣水利局,山東 莒南 276600)
莒南縣現(xiàn)有大型水庫1座、中型水庫2座、小型水庫143座。目前,大型水庫由陡山水庫管理處管理;石泉湖、相邸兩座中型水庫由縣水利局管理;小型中的劉大河水庫總庫容1043萬m3,達到中型水庫標準,2016年劃歸縣水利局管理,其余142座小型水庫隸屬鎮(zhèn)(街、園區(qū))管理的36座、村集體管理的106座。2014年,莒南被列為全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縣,2017年獲評全省小型水庫管理標準化縣,由省、市、縣三級出資,每座?。?)型水庫聘用2名、小(2)型水庫聘用1名專職管理人員,建立健全日常巡查、觀測和養(yǎng)護制度。
全縣河長5 km以上河流104條,分為沭河水系和濱海水系。目前,沭河由淮委沂沭河管理局垂直管理,其余103條內河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自2017年4月起推行河長制管理體系。
2018年全縣各級高度重視河庫防汛工作,超前部署、精心準備,全方位督查、深層次落實,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一是調整充實了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包括大中型水庫、沭河行政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深入落實縣領導防汛帶班值班制、重點工程包防責任制,明確工程防汛責任人及聯(lián)系方式。二是開展檢查督導??h防指在汛前、汛中先后三次組織防汛工作檢查,對各鎮(zhèn)(街、園區(qū))防汛工作尤其是水庫河道防汛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拉網(wǎng)式摸底排查。對水利部、省防總、市防辦明查暗訪及自查發(fā)現(xiàn)的隱患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三是全縣各級團結一致,密切協(xié)作,成功防御了“摩羯”“安比”“溫比亞”三次強臺風,未發(fā)生防汛責任事故,未出現(xiàn)人員傷亡。四是除險加固12座小型水庫和27座病險塘壩,極大提升了防洪能力。
莒南縣地形北高南低,水系紊亂,河流眾多。除沭河外,均為源短流急、暴漲暴落的季節(jié)性河流,汛期洪水上沖下淤,短時間內極易成災。全縣納入河長制管理的104條河道,除沭河、潯河、雞龍河部分河段達到20年一遇防洪標準外,洙溪河、龍王河不足20年一遇,其他99條河道不足10年一遇,防洪標準普遍較低。除沭河、潯河、雞龍河部分河段有兩岸人工河堤外,其它河道均為自然河堤,防洪能力較差。此外,沭河、洙溪河、龍王河、雞龍河等主要河流行洪區(qū)內存在較多行洪障礙物,大多數(shù)中小河流淤積嚴重,行洪除澇能力不足。雖然近年來開展了“清河行動”,對侵占河道的部分違建進行清理,但是收效甚微。
莒南縣地處暖溫帶季風區(qū)半濕潤過渡性氣候區(qū),多年平均降雨838 mm,但是時空分布不均,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雨量集中。據(jù)1959—2017年58年降雨資料統(tǒng)計,春季(3~5月)占全年降雨的13.5%,夏季(6~8月)占全年降雨的65%,秋季(9~11月)占全年降雨的17%,冬季(12~2月)占全年降雨的4.5%。歷史上“十年九災”,洪災主要是由于降雨集中,導致排泄不及或河堤溢決造成。澇災繼洪水之后,出現(xiàn)積水內澇,造成作物減產(chǎn)或絕產(chǎn)。若強降雨與臺風同時發(fā)生,危害加劇,防汛任務加重。
部分干部群眾思想麻痹,對轄區(qū)內防汛隱患底子不清、情況不明,缺少應對洪水災害的實踐經(jīng)驗,對抗大汛、防大災的準備不充分,在思想認識、防汛準備等方面缺乏主動性、緊迫感,措施不到位,責任不到人,遭遇超標準洪水時束手無策。在2018年水利部暗訪督查組、省防總、市防辦進行的專項督查中,發(fā)現(xiàn)該縣小型水庫管護工作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個別水庫“三個責任人”落實不到位,個別水庫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對水庫基本情況不熟悉;部分水庫防汛搶險應急預案針對性不強,內容不全面,水庫調度運用方案與防汛搶險應急預案未分開編制等問題。
通過電視、微信、標語、圖畫等多種宣傳方式,創(chuàng)造強有力的防汛輿論氛圍。加強對各類防汛應急預案的宣傳和演練,通過以練代訓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員防汛意識。對各級防汛指揮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專項培訓,提高防汛搶險應變能力。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目標責任制,認真落實防汛值班制度,加強防汛工程巡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一旦出現(xiàn)雨情險情,各有關部門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具體責任人第一時間到崗到位,現(xiàn)場指揮防汛搶險工作。
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加大對河流和水庫管理范圍內的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八亂”現(xiàn)象的查處力度,重點整治河道行洪區(qū)內違法采砂、非法經(jīng)營、違規(guī)設障、非法建筑等行為,迅速清除行洪區(qū)內各類障礙物,避免出現(xiàn)行洪“腸梗阻”現(xiàn)象。對破壞河床、非法采砂的,除問責處罰外根據(jù)嚴重程度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對因清障不力造成災害損失的,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大中型水庫下游及沭河沿岸地勢平坦,針對部分區(qū)段排水不暢、出現(xiàn)內澇現(xiàn)狀,全面檢修、維護排水設施,加快低洼地段改造,清淤疏浚,暢通開流,統(tǒng)籌解決外洪內澇問題。
縣河長辦成立督導檢查組,對各鎮(zhèn)(街、園區(qū))“清河行動”回頭看進展情況、整治情況進行督導檢查,重點對整治銷號的357處問題進行專項檢查,嚴查“數(shù)字清河”“口頭清河”,切實掌握全縣清河工作現(xiàn)狀情況。同時,縣防汛辦成立督導組,對之前交辦的397處小型水庫安全隱患問題進行回訪督查,了解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各鎮(zhèn)(街、園區(qū))要結合湖長制工作的開展,將水庫管理范圍內的非法養(yǎng)殖場、違章建筑以及壩后樹木全部清理。鑒于該縣28座以壩代路的小型水庫無安全防護墻,行人或車輛摔下壩頂?shù)慕煌ㄊ鹿蕰r常發(fā)生,已建議縣財政劃撥專項資金設置小型水庫壩頂路側護欄,盡快消除安全隱患。鑒于相溝鎮(zhèn)劉大河水庫已達中型水庫標準,仍執(zhí)行小型水庫管護措施,隱患巨大,已建議縣政府劃撥專項資金組織大壩規(guī)模鑒定,盡早爭取中央資金按照中型水庫標準進行除險加固。
氣象部門做好氣象預報工作,準確預測臺風、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及時發(fā)布信息。水文、水利部門做好上游來水量預測,對水庫、河道上游來水量以及承洪能力進行準確判斷。水利部門結合實際情況,指導鎮(zhèn)(街、園區(qū))因地制宜編制應急預案,提前落實好群眾轉移路線、受災人員的安置和救助措施,做到有備無患??h、鎮(zhèn)兩級完善應急物資設備,配備抽水泵、發(fā)電機、專業(yè)機械等防汛物資,定期保養(yǎng)維護,確保物資在搶險關鍵時刻拿得出、用得上;完善泄洪應對機制,在泄洪時機把握、泄洪流量大小、泄洪之后應對等方面加強上下游溝通協(xié)調。同時,水庫下游鎮(zhèn)(街、園區(qū))做好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在發(fā)生大量泄洪、潰壩等重大事件時提前做好群眾疏散工作,避免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