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 ,2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四川),四川 成都 611137;3. 四川省種子站,成都 611137)
紅花(CarthamustinctoriusL.)是菊科的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紅花的干燥管狀花為活血化瘀常用中藥,也是重要的染料及化妝品原料[1]。紅花種子是重要的油料來源,由于富含亞油酸,越來越為品質生活所追求[2]。此外,紅花葉還可作為保健茶使用[3]。
紅花在我國種植范圍廣泛,主要分布于新疆、云南、四川及河南等地,特別是在新疆,種植面積較大[4]。種子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藥材最終產量和質量,紅花大面積的種植亟待加強對紅花種子質量的檢測。然而,多數(shù)中藥種子質量尚無標準可依。目前尚無紅花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研究報道。
本研究對我國紅花主要產地市場上售賣的9份紅花種子進行了凈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及發(fā)芽率5個指標的檢驗,初步制定了紅花種子質量分級標準,為進一步規(guī)范紅花種子質量標準提供參考。
從市場購買不同產地紅花種子9份,產地及售賣公司見表1。
表1 不同產地紅花種子材料信息
1.2.1 凈度分析
將供試紅花種子充分混勻,采用“四分法”取出試驗樣品,稱取種子250 g左右,在凈度分析工作臺上進行凈度分析。凈度分析按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GB/T 3543.3)的規(guī)定[5]進行,并計算紅花種子凈度。
種子凈度(%)=[凈種子重量/(凈種子重量+空殼重量+其它種子重量+重型混雜物重量)]×100%。
1.2.2 千粒重
采用“五百粒法”進行千粒重分析,在凈選后的紅花種子中隨機選取500粒種子,準確稱取重量,重復3次,計算500粒種子平均重量,再換算成1 000粒種子的平均重量。
1.2.3 發(fā)芽試驗
發(fā)芽試驗按照《農作物種子檢驗規(guī)程》(GB/T 3543.4)進行,采用紙間法。從各個產地凈選后的種子中隨機挑出200粒,分成4組平行實驗,每組50粒種子,將種子放在培養(yǎng)皿的2層濾紙之間,在植物培養(yǎng)箱中進行培養(yǎng)。培養(yǎng)條件設定溫度為25 ℃,光照16 h,黑暗8 h,連續(xù)培養(yǎng)10 d。試驗結果以粒數(shù)的百分率表示。
發(fā)芽率(%)=(n/N)×100% (式中:n為正常幼苗;N為供試種子總數(shù))。
1.2.4 品種純度鑒定
不同來源的紅花種子具有特定形狀,同一來源紅花種子在外觀表型上應較為一致。本研究采用形態(tài)鑒別法對紅花種子純度進行鑒定。將各個產地經凈選后的種子隨機挑出150粒,記錄種子形態(tài)不一致的紅花種子,設置3組平行實驗,計算紅花品種純度。
種子純度(%)=(1-n/N)×100% (式中:n為形態(tài)不一致紅花種子;N為供試種子總數(shù))。
1.2.5 水分測定
將潔凈的鋁盒置于烘箱烘2 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內冷卻,稱重記為M0。再將研磨后的未凈選的紅花種子10 g左右置于鋁盒中,記錄初始數(shù)值M1。連同鋁盒一起置于恒溫(103±2)℃烘箱中干燥,干燥8 h,取出后放入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記錄重量M2。3次重復。
種子含水量(%)=(M2-M1)/(M1-M0) ×100%。
對來自9個不同產地的紅花種子凈度、千粒重、發(fā)芽率、純度和水分的測定,紅花種子凈度范圍為87.23%~99.20%,千粒重范圍為35.69~45.17 g,發(fā)芽率范圍為31.0%~96.0%,純度范圍為74%~94.7%,水分范圍為5.86%~8.19%(表2)。其中,3號材料種子凈度最低,僅為87.23%,1號材料凈度最高,達99.20%。5號材料千粒重最低,僅為35.69 g,9號材料千粒重最高,達45.17 g。3號材料發(fā)芽率最低,僅為31.0%,9號材料發(fā)芽率最高,達96%。2號材料純度最低,只有74%,5號和6號材料純度最高,達94.7%。6號材料含水量最低,只有5.86%,4號材料含水量最高,達8.19%。
變異系數(shù)能夠反映材料間的差異情況,變異系數(shù)大,說明該材料之間差異較大。研究分析9個材料在5項指標的變異情況。結果(表3)表明發(fā)芽率、含水量變異系數(shù)較大,分別為0.273、0.221。凈度、千粒重及純度變異系數(shù)較小,分別為0.041、0.083及0.092。表明不同產地紅花種子在發(fā)芽率和含水量間差異較大,在凈度、千粒重及純度上差異較小。
表2 紅花種子各項指標檢測值
表3 各項指標變異系數(shù)結果
在紅花種子質量分級的5個指標中,根據(jù)2.1項下分析結果,結合國家標準農作物種子分級中的要求,以發(fā)芽率和含水量2項指標為分級主要依據(jù),千粒重、純度和凈度作為參考依據(jù)。利用IBM SPSS 20.0 statistics 軟件進行K值聚類分析,將上述9批種子各項指標分為三級,結果見表4。
表4 各項指標分級結果
根據(jù)上述分級結果,對不同產地紅花種子進行質量評價,發(fā)現(xiàn)4批紅花種子達二級標準,2批紅花種子達三級標準,3批種子低于擬定標準,具體見表5。
表5 各批次紅花種子分級結果
紅花種子質量分級的指標中,發(fā)芽率能直接反映種子出苗情況,在所有指標中最為重要;含水量關系到種子成熟度,影響種子后期的保存及萌發(fā),是種子質量的又一個重要指標;千粒重則能夠反映種子的飽滿程度和成熟情況,也是種子質量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種子純度和凈度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并且可以通過這些因素對種子進行有目的的質量提高,因而對種子質量的影響較小,作為一般參考。從變異系數(shù)結果看,發(fā)芽率、含水量變異系數(shù)較大,凈度、千粒重及純度變異系數(shù)較小,也表明各產地紅花種子質量主要在發(fā)芽率和含水量上有較大差異。因此,以發(fā)芽率和含水量兩個指標作為紅花種子質量的主要判斷,純度、千粒重和凈度作為參考依據(jù)是比較合理的。
K值聚類分析的分級方法在種子質量標準分級當中是一種常用的分析方法,多種中藥種子標準研究均有利用,如夏枯草[6],川牛膝[7],廣金錢草[8]等。與材料綜合整理、平均數(shù)加減標準法等方法相比,其更適合于判斷事物內在本質,因而通過此法對紅花種子質量進行分級就更為科學、可行。
從種子質量上看,3、4、8號紅花種子低于最低標準,其他種子指標均在分級標準內。三級標準中,發(fā)芽率在67.5%以上,含水量在6.91%以下,純度在81.3%以上,千粒重在35.69 g以上,凈度在91.0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