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各路幫派、商界名流、洋人買辦、文人雅客等等多方勢力匯聚于此,獨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更賦予其吸納外來文化的優(yōu)勢,西方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催生出“海派文化”,大都市自由開放、吸收創(chuàng)新兼并的文化氣質也引來不少冒險家前來光顧。
十里洋場燈紅酒綠,靡靡之音紙醉金迷。充斥著金錢、美女、權力之爭的上海灘,因為一個美國女作家的到訪而愈加熙攘。這位被媒體奉為美國最聰明的年輕作家艾米麗·哈恩(Emily Hahn),也正是后來被愛情本土化了的“項美麗”,大眾不免將其與賽珍珠(Pearl S. Buck)相提并論,她們之間有太多的共性:同為來自美國的女作家,自幼接觸東方文化并在其作品中留下她們對中國的印象;身處中國抗戰(zhàn)時期,所寫的移民文學留下了大量鮮活的生活經驗和文化意蘊,所譯的作品讓世人刷新了對中國的認知;出人意料的是,她們在情路竟也如出一轍,賽珍珠戀上詩人徐志摩,項美麗情牽作家邵洵美,巧合的是這兩段愛情都無疾而終。
和作家交往是一場冒險,他們縝密的心思無時無刻不在編織著看似無意識的生活。正如項美麗和賽珍珠都將各自的中國情人記錄在字里行間,大同小異的愛情只不過是男女主人公的名字換了又換,她們卻秘而不宣,在文本中盡享游走在人生邊緣的自由和灑脫。
項美麗在其作品《中國之我見》(China to me)中曾有過如此的表態(tài):“想了解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非你不嫌麻煩的話?!笨诔龃搜缘乃炎哌^了大半生,回顧往事思緒萬千,飽經風霜卻又津津有味。人生的每次轉場都是未知的冒險,這種獵奇精神從童年時期就顯露無疑,正像媽媽給她的昵稱“米奇(Mickey)”,頭腦中充滿了奇思妙想,活力十足。兒時的偶像盡是小說里的探險家大衛(wèi)·科波菲爾、哈克貝利·費恩。無論是接觸大自然時的無所畏懼,還是沉迷于閱讀時的如癡如醉,小米奇都表現出超越于同齡人的耐力與成熟。
當小米奇在書架上無意翻到薩克斯·羅默(Sax Rohmer)的小說,傅滿洲(Fu Manchu)戲劇性的東方形象讓她為之感到震撼。從那時起,她就開始憧憬那個陌生的國度,一想到這些,眼前便浮現出小說里提到的靈長類動物、神秘組織、鴉片煙槍以及身著長袍的知識分子形象, 他們與現實生活相差甚遠,卻又盡在眼前。
在龐大的哈恩家族,姐妹成群,父母的寵愛往往分攤不均,米奇的存在太過渺小了。在她的腦海中,虛構的張力大過現實的繁華。米奇生活的城市圣路易斯是作家T.S.艾略特、田納西·威廉斯、巴勒斯的故鄉(xiāng),可謂名副其實的文學之城,如此文化氛圍燃起了她對寫作最初的熱情,敏銳的觀察、戲謔的語言、寫實的內心獨白,與她通信的家人和朋友成了她最早一批讀者。寫作滿足了她的表達欲,也彌補了小時候常常被忽視的缺失。
之后舉家遷移到芝加哥,米奇又對藝術博物館流連忘返,心底醞釀著成為一名雕塑家的夢想。然而事與愿違,在威斯康星大學讀文科的她轉讀工程學,即便被教授告知身為女性難有作為,倔強的她仍然一意孤行。如此叛逆的基因似乎來自母親漢娜·舒恩,作為女權主義的擁護者,她掙脫傳統(tǒng)守舊的藩籬,超前的服飾和騎行裝備曾令行人震驚側目。
出于他者對女性的輕視,或是教授對學術能力的質疑,米奇以實際行動終結了鄙夷的目光,成為建校以來第一位采礦工程師,但沒過多久她就厭煩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四處游歷的心躍躍欲試。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錄用為新墨西哥州“印第安環(huán)游”的導游,風餐露宿但樂在其中。幾個月之后她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就此開啟傳記作家生涯。身為專職記者的姐夫將米奇的稿件投給了報刊雜志,起初并不順利,而在之后的六十年中,米奇成為《紐約客》的終身專欄作家,發(fā)表日常隨筆、小說故事超過二百篇??礈柿怂毺氐奈娘L,幾篇見刊后,出版商紛紛找上門來簽約,然而好景不長,經濟的蕭條讓剛有起色的寫作事業(yè)一蹶不振,與其療傷備受打擊的心,不如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項美麗與她的寵物猴
新月派詩人邵洵美
1940年5月項美麗隨宋氏姐妹視察重慶軍醫(yī)院
1995年,邵洵美的女兒邵綃紅看望暮年的項美麗。
加入紅十字、收養(yǎng)孤兒、照顧狒狒以及十多天的叢林徒步游……兩年的非洲歷險記成就了米奇的兩部作品:旅行游記《剛果獨行》和小說《赤腳》,當她回到紐約,每況愈下的生活讓她感到心灰意冷,與有婦之夫的劇作家艾迪保持著曖昧才得以維持生計,這段不溫不火的感情沒多久便以分手告終,此時海倫的婚姻也正遭遇危機,同病相憐的姐倆打算漂泊海上以解憂愁, 緩沖煩惱等待命運的回暖。
經過跌宕起伏的生活,米奇身經百戰(zhàn),每當挫敗感襲來,她學會了順勢而下,從不正面對峙,精彩總是在想象之外,身為寫作者,她早就心知肚明,小說的情節(jié)和人生的起伏相差無幾。
1935年,正逢而立之年的米奇登上了開往遠東的輪渡,最初計劃以此作為非
洲的中轉站,意想不到的是一待就是四年,上海成了她的第二故鄉(xiāng)。媒體的關注使米奇成了上海名流社交圈的焦點,她和隨從寵物猴,成為華懋飯店的???,這座由上海灘首富維克多·沙遜親手打造的標志性建筑迎來送往的皆是精英階層,在《字林西報》當記者的間歇,米奇常約友人做客于此。在宴會上,她熟識了宋子文、卓別林、海明威、蕭伯納、林語堂、沈從文在內的不少文壇明星、政商大家,他們都親切地稱她“蜜姬”。
沙遜給蜜姬提供的奢華生活僅僅是她在上海展開傳奇人生的開始,在晚宴上邂逅了風流倜儻從、才華橫溢的新月派詩人邵洵美,在談話間他們?yōu)楸舜怂?,邵洵美特地為其起了“項美麗”這個名字。從一見鐘情到紅顏知己,突如其來的艷遇促使她改變了行程,也讓她的中國情結得以實現。情路坎坷的項美麗又一次愛上了有婦之夫,他的妻子盛佩玉出身名門望族,其祖父正是推動了洋務運動,被譽為“中國實業(yè)之父”的盛宣懷。好在盛佩玉始終懷有大家閨秀的氣度,豁達地接納了項美麗,三人和睦相處,這令外人都難以置信,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項美麗以外籍人士的身份幫助邵家運送書籍和印刷設備到租界,邵洵美的出版事業(yè)才轉危為安,這也令盛佩玉對她心懷感恩。
兼有記者的膽識、作家的敏銳、譯者的素養(yǎng),項美麗的創(chuàng)作向來游刃有余。在她的作品中,除了個人的感情世界和親身經歷,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也在她的筆下暈染開來,中國故事是她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也正是她的譯介,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兩部作品的英文版讓西方人了解當時的中國。項美麗一生出版了五十余部作品,令她在中外聲名大噪的當屬《宋氏三姐妹》。在邵洵美的引薦下,項美麗與宋藹齡相識,并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時冒險前去重慶采訪,這部作品從搜集獨家資料到最終寫作完成可謂歷經波折。
動蕩的時代,搖擺的人生。一邊是聲名鵲起,一邊卻是心灰意冷。走進邵洵美的生活,項美麗才發(fā)現大庭廣眾之下如此精神奕奕的他,私下竟是個“癮君子”。也許是愛屋及烏,好奇心驅使她也嘗試著吸鴉片,煙霧繚繞營造的浪漫氛圍讓她沉浸其中。直到身為記者的她突然警醒,鴉片拖累了原本朝氣蓬勃的生活,當她費盡心思戒除毒癮回到邵洵美身邊,那個風流倜儻的人被鴉片折磨得頹廢不堪,昔日揮金如土的富家子弟風采不在。身體虛弱、家務纏身的邵洵美幾次推脫了項美麗一起前往香港的邀約,無奈他們的感情將至冰點。
從此邵洵美便失蹤在項美麗的生活中,徒留小說里“宋云龍”、“潘海文”的形象。1941年,項美麗在香港戀上已婚的軍官查爾斯并生下了女兒,還未來得及享受初為人母的喜悅,戰(zhàn)爭的腳步就逼近了,一家三口被逮捕關進集中營??粗唏僦械呐畠阂怀錾皖嵟媪麟x,情急之下,她以邵洵美妻子的身份與日方交涉,重回自由。戰(zhàn)后查爾斯與項美麗在紐約正式結婚,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幾年后邵洵美因公出差到紐約,見到了項美麗夫婦。時過境遷,在邵洵美看來,那個曾經與猴為伴,眾星捧月的奇女子與眼前的項美麗判若兩人,往昔炙熱的愛戀早已煙消云散,化為彼此客套的寒暄。
沒曾想,這次短暫的相聚竟成訣別。邵洵美多次致信項美麗,但都音信全無。此后他便鋃鐺入獄,身患重病,在貧困交加中去世,曠世情緣終成絕唱。
對于項美麗來說,上海命中注定成為她一生書寫濃墨重彩的地方,是天堂,也是地獄。幾近淪為癮君子,卻又賜給她繚繞一生的愛戀,直到她去世時,女兒在皮夾中發(fā)現了邵洵美的照片。半個世紀過去了,即便遠隔重洋,斯人已逝,項美麗仍然獨守漸行漸遠的感情,因為正是這份不可言喻的奇遇回溯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青春,與此同時也管窺出了一個西洋鏡下不為大多數所知的詩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