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衡陽 421002)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是職業(yè)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多以教師為中心,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無法與實踐接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老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主要探討以翻轉課堂的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討一種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主要介紹的是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一些軟硬件的組裝與維修、維護等。具體包括計算機的組成;CPU、內存、主板、顯卡、機箱、電源等硬件設備的選購、維護、組裝等;BIOS設置;硬盤分區(qū)、系統(tǒng)安裝及備份;系統(tǒng)性能測試及優(yōu)化;日常維護與數據恢復;故障診斷與排除等。該課程內容較為豐富,涉及面廣,知識較為龐雜,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由于信息時代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軟硬件更新迭代的步伐不斷加快,這就要求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不斷進行更新,以使教學與實際接軌,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幫助學生不斷適應快速變化的計算機技術領域,為今后的就業(yè)打下扎實的基礎。
對于一些職業(yè)院校而言,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目的。因此,不僅要注重理論和專業(yè)知識的教學,還應該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便讓學生在工作后有較快的適應能力。所以,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快速發(fā)展變革的計算機就業(yè)市場對人才的要求?!队嬎銠C組裝與維護》課程有必要運用新的教學模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效果。
目前各學校在這門課程的時間安排上,多為每周4課時,采取2+2模式,即兩節(jié)理論課加兩節(jié)實踐課。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先在多媒體教室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然后在實踐課時布置學生需要完成的實訓任務,并對學生實訓過程進行指導。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訓為輔”,按現行的教學大綱要求,要完成規(guī)定的實訓任務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對于一些動手能力較差、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往往不能當堂完成任務。如果不進行強制性要求,學生一般也不會利用課下時間進行實訓操作。因此,實際教學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當今社會是一個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突飛猛進的時代,新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不斷出現。但很多職業(yè)院校使用的教材卻是“歷史優(yōu)久”。而且由于教材的編寫、出版、發(fā)行周期較長,有的盡管是新版教材,但內容與當前技術領域的新技術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使用這樣的教材,導致的后果是學生學習的是一些已經落后的知識,走向工作崗位后所學非學用。另外一些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即使老師根據技術領域的發(fā)展擴充了新的知識,學生掌握的程度也非常有限。
在理論教學時,教師講,學生聽,課堂較為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的主動性不強,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一些學校的實訓教學設施非常有限,實訓時學生通常是幾個人共用一臺設備,實訓時一組的學生按順序進行實訓操作或一擁而上,因此學生實際的實訓時間、實訓效果是很難保障的。況且一些學生本身的主動性就不強,如此下去,就更不愿動手操作。當然,還有一些學校在該課程的評價考核體系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用閉卷考試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缺乏對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檢驗。
所謂翻轉課堂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是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言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學生成了課堂中心,學生的學習不再依賴于老師的課堂講授。在課前,學生運用各種信息化手段如多媒體、視頻、微課等進行課程理論知識的預習,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答疑交流,教師主要進行答疑,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現對知識點的掌握。
由于這一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老師主要是起到輔助作用,因此學生可以自主調節(jié)學習進度,對于知識難點可以反復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還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有限的課堂時間用于學生與教師的溝通與交流,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翻轉課堂教學主要分為課前階段、課堂階段、課后階段。
課前階段,教師的工作主要是分析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標、準備教學資料;進行學生分組,布置實訓任務;發(fā)布教學資源;收集學生反饋意見,制定有效的課程輔導方案。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主要部件、整機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等內容。學生分組時要注意不同基礎學生的合理搭配。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教學資料,具體形式可以是PPT、視頻、動畫。例如可以制作一個以web為基礎的計算機組裝全過程的三維動畫。教學資料及相關課件、學習任務應該提前一周發(fā)放至網絡課堂共享平臺,供學生在線學習。
學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教師下發(fā)的學習資料,完成相應的自主測評,并及時提交反饋意見,讓老師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困惑。
課堂階段則主要有四個任務。第一是學生需要進行實訓操作,在學生分組協(xié)作過程中,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輔導,指出存在的問題;第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三,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程的溝通與交流是加深對知識點理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第四,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指出問題,肯定成績,提出建議,幫助學生今后學習改正。
課后階段主要是學生完成實驗報告,教師和學生相互進行總結,并進行知識延伸。教師也可以在網絡課堂共享平臺上幫助學生系統(tǒng)梳理具體知識體系,幫助學生進行復習。
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學習,既能對學生進行有效輔導,又增強了課程的互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加強,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也有所提升,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