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光催化技術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污染物降解技術。利用該技術,可在太陽光及空氣中的氧氣作用下,把NOx和VOCs等污染物催化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技術具有反應條件溫和、能耗低和無需額外加入反應物等特點,在國外的大氣環(huán)境治理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1-2]。
光催化技術的核心在于光催化劑。1972年,A. Fujishima和K. Honada首次發(fā)現(xiàn)n型半導體TiO2電極能催化分解水,其后科研人員研究了很多光催化劑,研究比較多的光催化劑大都屬于n型半導體。目前為止,已研究過的光催化劑主要有TiO2,ZnO,CdS,WO3,SnO2,F(xiàn)e2O3,ZnS,In2O3,PbS和SrTiO3等過渡金屬的氧化物或硫化物[3-7]。盡管有些半導體化合物具有光催化活性,但由于容易產生化學或光化學腐蝕作用,故不適合作為光催化劑。TiO2不僅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活性,而且穩(wěn)定性高、耐蝕性好、成本低及無毒,被認為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光催化材料。
TiO2有3種晶型:銳鈦礦(A)、板鈦礦(B)和金紅石(R)。板鈦礦TiO2由于穩(wěn)定性較差,應用較少。銳鈦礦和金紅石兩種晶型的TiO2是應用較多的光催化劑。由于銳鈦礦的結構不如金紅石穩(wěn)定,因此銳鈦礦的光催化活性要優(yōu)于金紅石的光催化活性。
納米TiO2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氣相法和液相法兩種。
氣相法是不同氣體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在冷卻的過程中凝聚形成納米顆粒的方法。氣相法包括氣相熱裂解法、氣相氧化法、鈦醇鹽氣相水解法和四氯化鈦氫氧火焰水解法等。采用氣相法制備的納米TiO2具有好的單分散性、較細的粒度和高活性等優(yōu)勢,缺點是成本高、工藝復雜且能耗大。
液相法主要包括沉淀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水解法和微乳液法等。
1.2.1 沉淀法
沉淀法是以鈦鹽為前驅體,堿為沉淀劑制備納米TiO2的方法。該法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的特點。沉淀法的關鍵在于通過控制生成沉淀的速度來控制TiO2的粒度。
1.2.2 水熱法
水熱法是在密閉容器中,用水或水-有機溶劑混合體系做溶劑,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生成納米晶的制備方法。該法制得的粉體具有形貌可控、晶粒發(fā)育完整、晶粒粒徑小、晶粒分布均勻、無團聚以及無需煅燒等特點。
1.2.3 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是在有機溶劑中加入醇鹽并使其溶解,加入蒸餾水形成溶膠,靜置一段時間后得到凝膠,再經過干燥和煅燒得到超細粉體的方法??刂迫芤旱膒H值、溶液濃度、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可制備出納米粉體。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TiO2的顯著優(yōu)點是容易實現(xiàn)摻雜。
1.2.4 水解法
加熱金屬鹽溶液,水解生成氫氧化物,加熱氫氧化物使其分解,用于制備納米顆粒的方法稱為水解法。水解法具有不會引入雜質、設備簡單和能耗低等優(yōu)點。但因為控制水解速度需要用到大量的有機溶劑,所以生產成本較高。納米TiO2水解法常用的前驅物一般是四氯化鈦和鈦醇鹽等。
1.2.5 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的水核或油核被表面活性劑包圍,超細粉體在核內形成,通過調劑水核或油核的尺寸來控制納米顆粒的大小。微乳液法可制備納米尺寸近乎單分散的納米TiO2粉末。由于顆粒團聚度低,可避免焙燒過程中晶??焖偕L。該法成本較高,不適用于實際生產。
納米TiO2作為光催化劑有兩大缺陷:(1)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復合率較高。常規(guī)TiO2光催化劑的量子效率只有4%左右,量子效率低。(2)光吸收波長范圍狹窄。TiO2的能帶間隙為3.2 eV,相當于用小于387.5 nm波長的光照射才能激活,這個波長的光在紫外區(qū),只占太陽光的3%~5%,而太陽光能的45%在可見光區(qū)(波長400~700 nm),所以有必要對TiO2進行改性以利用太陽光中的可見光區(qū),從而提高光催化效率。要提高納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須對其進行改性,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貴金屬沉積的改性方法是通過在TiO2表面沉積貴金屬來捕獲表面光生電子,延緩空穴-電子對的復合,從而提高光催化劑活性的一種方法[8-10]。貴金屬沉積在TiO2表面后,在光照射下,貴金屬和TiO2都會產生電子,而TiO2內部產生的電子密度大于貴金屬內部產生的電子密度,所以電子從TiO2流向貴金屬,直到二者的費米能級相同。電子擴散到貴金屬后,TiO2中的電子密度減小,電子和空穴的復合概率降低,最終TiO2的光催化活性也就隨之提高。TiO2的表面貴金屬沉積法以Pt沉積最常用。然而,在TiO2表面沉積貴金屬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目前僅限于實驗室研究。
張金龍等[11]發(fā)現(xiàn),在注入過渡金屬V離子的TiO2光催化劑上負載貴金屬Pt后,可以促進丙炔加氫光催化反應進行。
劉影等[12]發(fā)現(xiàn),在可見光下,0.2%Au/TiO2和2.0%Ag/TiO2對苯酚降解的光催化活性分別是TiO2的4倍和3倍。認為TiO2表面沉積貴金屬后,拓寬了光響應范圍,在可見光區(qū)具有更好的光吸收性,同時促使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分離,因此提高了在可見光區(qū)的光催化活性。
TiO2中摻雜不同價態(tài)的金屬離子后,會引起晶格畸變,由此形成的缺陷或氧空位變成電子捕獲陷阱,能夠分離電子和空穴,從而可以提高光量子效率。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e3+等過渡金屬離子能夠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而光催化活性與金屬離子的摻雜濃度、電子構型、離子半徑以及離子在TiO2晶體中的能級位置等因素有關[13-14]。
劉秀華等[15]研究了過渡金屬離子和貴金屬摻雜對納米TiO2活性的影響。試驗發(fā)現(xiàn),光吸收能力不是光催化劑活性的唯一決定因素。石建穩(wěn)等[16]研究了純TiO2、過渡金屬離子單摻雜TiO2、稀土金屬離子單摻雜TiO2以及過渡金屬離子與稀土金屬離子共摻雜TiO2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能力,結果表明:共摻雜TiO2中,過渡金屬離子摻雜拓寬TiO2光吸收范圍,稀土金屬離子摻雜抑制光生電子-空穴對的復合,二者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
采用浸漬法或溶膠法將TiO2與其他化合物復合,形成的復合型光催化劑可分為半導體-半導體復合和半導體-絕緣體復合兩種。由于不同半導體能級之間光生載流子的流動,半導體-半導體復合光催化劑不僅可以擴展催化劑的光譜響應范圍,還能提高系統(tǒng)的電荷分離效果[17-18]。
一般選擇CdS,CdSe,WO3,ZnO和HgS等半導體進行半導體復合,其中對CdS的研究最深入和最普遍。CdS的帶隙能為2.5 eV,TiO2的帶隙能為3.2 eV,當激發(fā)能可以激發(fā)CdS而不足以激發(fā)TiO2時,CdS被激發(fā)而產生的電子會遷移到TiO2上,被激發(fā)后產生的空穴仍留在CdS上,因此電子從CdS向TiO2的遷移有利于電荷和空穴的分離,從而提高光催化效率。
陳建煒等[19]分析了石墨烯和半導體光催化劑的特點,以及二者復合后可能具有的優(yōu)越性質,認為半導體與石墨烯復合形成的光催化劑具有開發(fā)潛力。
張悅煒等[20]為抑制光生電子和空穴復合、拓展光催化波長范圍,對納米TiO2進行了異質結構復相改性。試驗結果表明:構造異質結構能夠調整界面處的能帶結構,構建p-n型內電場,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傳輸。最終能夠提升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抑制其復合,從而增強對原料氣的吸附,提高光催化活性。
劉歡等[21]研究了Fe3O4/TiO2和Graphene/TiO2兩種復合光催化劑對苯酚、亞甲基藍等6種有機物的降解影響,試驗發(fā)現(xiàn),石墨烯的加入顯著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
光敏化劑能被波長較長的光激發(fā)。光敏化劑吸附到TiO2表面后,在可見光照射下,該劑吸收光子后產生的自由電子會傳輸?shù)絋iO2導帶上,能提高TiO2對可見光的響應,提高光催化效率[22-24]。選擇光敏化劑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光敏化劑要容易吸附于半導體表面,穩(wěn)定性好;(2)光敏化劑激發(fā)態(tài)能級較TiO2導帶更負,光生電子能注入導帶。
常見的光敏化劑有ErythrosinB、釕酞菁、葉綠素、玫瑰紅、曙紅和一些貴金屬復合形成的化合物。該類物質共同的特點是在可見光照射下具有激發(fā)性,但是由于大部分敏化劑的吸收光譜與太陽光譜匹配不好,且敏化劑自身有可能發(fā)生光降解,因此光活性敏化TiO2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相關研究報道也日益減少。
非金屬摻雜是在納米TiO2中引入晶格氧空位或取代部分氧空位,形成TiO2-xAx(A代表非金屬元素)晶體。非金屬原子摻雜可以降低電子云軌道對電子的束縛,有利于電子-空穴遷移到納米TiO2表面,促進催化反應,可以使TiO2的禁帶窄化,發(fā)生紅移。與金屬摻雜相比,非金屬摻雜能避免TiO2的熱穩(wěn)定性下降和載流子復合中心增加等問題。非金屬摻雜中,氮摻雜研究最多,因為氮和氧的離子半徑相差不大,容易占據(jù)TiO2中氧離子的位置,所得摻雜物表面積大,在長波長處有更強的吸光度。
近年來,許多學者開發(fā)了多種氮摻雜的技術方法,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其中超臨界法所得到的N-TiO2具有結晶度高、摻氮含量高、比表面積大及可見光活性好等優(yōu)點。此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摻雜B,S,C,I,F(xiàn),Cl及Br等其他非金屬元素也能將納米TiO2的光響應范圍拓展至可見光區(qū)域[25-29]。
介紹了制備和改性納米光催化劑TiO2的主要方法。雖然在過去40年中,國內的光催化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是高效、穩(wěn)定的可利用可見光的光催化劑設計開發(fā)仍將是相關工作的重中之重。該技術的成熟和發(fā)展將會幫助緩解全球環(huán)境污染問題。日本、美國和德國等許多國家都建立了攻關團隊,以便在光催化領域取得新突破,中國在霧霾嚴重的時代,更需抓住機遇、做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