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芬
(伊春市伊春區(qū)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伊春 153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豬肉需求量逐漸加大,刺激了豬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但消費者也對豬肉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產地檢疫是檢查動物疫病情況的第一關,做好源頭防治工作,可以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目前,我國動物臨床檢疫的主要方式是地檢。地檢臨床檢疫方式與獸醫(yī)臨床診斷不同,采用的是活體檢疫方式,需要結合當地易流行病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其工作重點是確定被檢查牲畜是否健康。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產地檢疫屬于基層工作內容,受限于檢查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與檢查設備,導致檢疫工作的精準度受到較大的影響,部分患病生豬無法被及時檢查,一旦流入到市場當中將會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本文結合基層產地檢疫的工作經驗,研究分析臨床檢疫技術,旨在推動我國產地檢疫工作的開展。
自然狀態(tài)下的臨床檢疫技術,是指觀察生豬在自然狀態(tài)下是否有異常所采用的技術措施。檢疫人員需要在生豬圈外仔細觀察生豬的狀態(tài),觀察生豬膘情是否正常、眼神是否呆滯、背毛是否零散、皮膚是否健康以及呼吸是否均勻?;疾〉纳i在自然狀態(tài)下與健康豬有較為明顯的區(qū)別,甚至會出現氣喘、咳嗽、嗜睡、呻吟的癥狀。一般情況下,如果生豬患有疾病將會引起生豬食欲銳減,食物攝入適量減少,膘情急劇下降,此時可以推斷出生豬可能患有急性豬瘟或者與營養(yǎng)相關的疾病,應該結合當地生豬易患病種逐項進行對比。但如果生豬表現出逐漸消瘦的現象,則表示生豬可能患有慢性豬瘟。為了進一步確定相應的檢疫結果,需要檢疫人員進行細致地觀察,生豬是否存在排泄便秘現象,以及生豬的皮膚顏色是否表現出異常。在檢疫過程中,如果生豬表現出呼吸費力、氣喘吁吁癥狀,要重點考慮生豬是否患有傳染性胸膜炎、豬藍耳病。另外,口蹄疫也是生豬易患的一種疾病,需要檢疫人員對生豬進行鼻鏡檢查,檢查是否有水泡的產生。在檢查生豬體表時,要重點觀察生豬體表是否有囊腫或感染豬丹毒疹塊,如果生豬的體表僅有數個囊腫,而且膘情較好,可以出示健康檢疫證明。
動態(tài)狀態(tài)下臨床檢疫技術,是指觀察豬在動態(tài)下是否有什么異常狀態(tài)所采取的相關技術措施。檢疫人員在開展動態(tài)臨床檢疫技術時,可以通過木棍驅趕或者哄起的方式將生豬驅趕于原地,仔細觀察生豬的起臥姿勢是否存在異常以及生豬是否表現出起臥困難,疼痛感較強將會引發(fā)生豬呻吟,并要判斷生豬是否存在著咳嗽、跛行、粗喘等癥狀。如果生豬在動態(tài)下表現出異常行為,要重點觀察生豬的蹄部是否出現潰爛。在生豬起臥過程中以犬姿坐地且張嘴呼吸,要重點檢查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對于體溫居高不下、全身發(fā)紫的生豬,要考慮生豬是否患有豬二型鏈球菌、傳染性胸膜炎、敗血癥等疾病。檢疫人員在驅趕生豬時,如果發(fā)現部分生豬反復驅趕不起,要仔細觀察其皮膚是否有斑塊以及是否存在拉稀現象,如果出現此類癥狀,就要進一步考慮病豬是否患有豬丹毒。
飲食排泄檢疫的關鍵主要在于頻次、數量以及外樣檢查項目。在飲食檢查上,如果生豬吃食與健康豬差異較大,并存在暴飲暴食的現象,應該仔細檢查生豬是否流涎與嘔吐;在排泄檢查上,需要重點檢查生豬的糞便是否干燥,糞便的外樣是否呈現出稀狀,以及生豬本身是否存在著尿血便血的現象。應該注意的是,在冬春季節(jié)溫度較低環(huán)境相對比較惡劣,生豬容易患流行性腹瀉以及胃腸炎疾病,檢疫人員應該根據當地生豬的發(fā)病狀況、發(fā)病時間以及發(fā)病種類進行綜合性的判斷,必要時需要采集樣品進行實驗室檢驗。
檢疫人員在對生豬進行靜態(tài)檢疫、動態(tài)檢疫、飲食排泄檢疫后,就可以詳細的了解生豬的生長狀況,為通過3道檢疫程序的生長開出檢疫證明。但應該注意的是,對于生豬群體感染疫病時,檢疫人員不得開具合格檢疫證明,需要進行綜合判定疫病的流行情況以及對人身體的危害性。對于群體生豬檢查中只有個別生豬出現疾病,只要將其提出為其它生豬開具檢疫合格證明即可。生豬產地檢工作雖然基礎,但卻十分重要。檢疫人員應該提高臨床檢疫技術,提升專業(yè)技術水平,結合當地生豬易患疾病,結合靜態(tài)檢疫、動態(tài)檢疫、飲食排泄檢疫3 大環(huán)節(jié)綜合判定生豬的健康狀況,對于健康的生豬要及時開具檢疫合格證明。只有如此,才能夠確保檢疫工作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