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天,景紅萍
(河南省南陽南石醫(yī)院神經(jīng)內三科,河南 南陽 473000)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無力,發(fā)病初期容易疲勞,隨著疾病加重,患者骨骼肌明顯疲乏無力,尤其是在活動后癥狀加重,經(jīng)休息后緩解[1]。MG可發(fā)生于各年齡階段,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年發(fā)病率約為0.01%[2]。該病主要累及乙酰膽堿受體抗體(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臨床常用治療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劑、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及胸腺切除術等[3,4]。報道表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nous immunoglobulin,IVIG)與血漿置換(plasma exchange,PLEX)均可有效減輕MG患者肌無力癥狀,療效明確[5,6]。本研究分析IVIG與PLEX治療MG患者有效性、AchRAb水平、T淋巴細胞亞群以及重癥肌無力癥狀與生活質量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MG提供理論參考。
1.1 一般資料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MG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重癥肌無力診斷和治療指南2015》[7]有關MG診斷標準;②臨床表現(xiàn)為骨骼肌無力,并在活動后癥狀加重,經(jīng)休息后緩解;③血清AchRAb抗體陽性;④肌電圖檢查顯示低頻(2~5 Hz)重復電刺激波幅遞減;⑤未接受膽堿酯酶抑制劑以及免疫抑制劑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③胸腺瘤或其他腫瘤者;④精神異常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PLEX組與IVIG組各40例,PLEX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18~55歲[(27.49±5.01)歲];疾病急性期28例,緩解期12例;Osserman分型遲發(fā)型4例,全身型11例,眼肌型25例。IVIG組男14例,女26例;年齡16~54歲[(26.87±4.92)歲];疾病急性期25例,緩解期15例;Osserman分型遲發(fā)型5例,全身型9例,眼肌型26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曉研究方案,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PLEX組第一周血漿置換每隔日1次,共3次,之后每周1次,每次2000 ml,治療4周。IVIG組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0.4 g/(kg·d),6 h輸完,連續(xù)5 d為一個療程,每3周重復1次,治療4周。所有患者入院后加以對癥處理、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有效性[8]:治療2周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Hughes評分)恢復至0~1分,骨骼肌無力癥狀消失為顯效;治療2周患者Hughes評分降低1分,骨骼肌無力癥狀部分消失為好轉;治療2周患者Hughes評分無改變,骨骼肌無力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為無效;有效=顯效+好轉。②AchRAb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沉淀法測量兩組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標本AchRAb水平;③T淋巴細胞亞群:采用免疫熒光法測量兩組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標本CD3+、CD4+、CD8+、CD4+/CD8+、CD4+CD25+水平;④重癥肌無力癥狀與生活質量:采用ARS-MG絕對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治療前后重癥肌無力癥狀,該量表包括8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滿分0~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肌無力癥狀越嚴重;采用MG-ADL量表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⑤不良反應: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并統(tǒng)計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有效性比較治療后,IVIG組治療有效率高于PLEX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有效性比較 [n(%)]
2.2 兩組AchRAb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AchRAb水平較治療前降低,IVIG組下降幅度大于PLEX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AchRAb水平比較 (pmol/L)
2.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治療后,兩組CD3+、CD4+、CD4+/CD8+較治療前升高,CD8+、CD4+CD25+較治療前降低,IVIG組變化幅度大于PLEX組(P< 0.05),見表3。
2.4 兩組重癥肌無力癥狀與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后,兩組ARS-MG、MG-ADL評分較治療前降低(P< 0.05),IVIG組變化幅度大于PLEX組(P< 0.05),見表4。
表3 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PLEX組比較,P< 0.05
表4 兩組重癥肌無力癥狀與生活質量比較 (分)
2.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IVIG組出現(xiàn)頭痛頭暈3例,發(fā)熱1例,PLEX組出現(xiàn)低血壓2例,心律失常5例,感染3例,血管痙攣4例,IVIG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PLEX組(χ2=7.17,P< 0.05)。
MG是一種由自身抗體介導的免疫性疾病,突觸后膜AchRAb是主要的靶抗原,其發(fā)病年齡廣泛、致殘率高、易反復、預后較差,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9]。MG發(fā)病機制包括遺傳傾向、T細胞與B細胞協(xié)同作用、Th1/Th2/Th17調節(jié)失衡、細胞因子與抗體分泌異常以及環(huán)境因素等,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容易疲勞、骨骼肌明顯無力以及眼外肌麻痹等,個體耐受能力顯著降低[10,11]。膽堿酯酶抑制劑是臨床治療MG的一線藥物,此藥物可顯著改善MG患者肌無力癥狀,但長期使用患者易出現(xiàn)耐藥現(xiàn)象,不利于AchRAb修復[12]。PLEX作為一種有效的短期治療MG的手段,可有效清除患者體內多余的AchRAb,減輕患者癥狀。IVIG也是一種治療MG的短期治療方式,此藥物通常在治療5 d左右突顯療效,尤其適用于MG危重患者。
本研究結果顯示,IVIG組治療有效性高于PLEX組,表明IVIG治療重癥肌無力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與PLEX比較,可更好地促進患者癥狀緩解。與張艷[13]報道具有一致性。大多數(shù)的MG患者發(fā)病是由AchRAb介導的體液自身免疫反應引起的,高達85%全身型、75%眼部型MG患者可檢測到AchRAb自身免疫抗體,血清AchRAb抗體濃度與MG患者疾病嚴重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AchRAb水平較治療前著降低,表明兩種治療方式均可有效降低MG患者血清AchRAb水平??紤]原因可能為,IVIG通過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療,提高體內IgG濃度,從而與具有抗體競爭性靶向組織結合,保護乙酰膽堿受體;PLEX可直接清除MG患者血循環(huán)中AchRAb,短期效果顯著,但不能抑制其產生,效果并不持久,但兩種治療方式存在差異的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探究。正常情況下,機體T細胞亞群中CD4+與CD8+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平衡狀態(tài),CD4+/CD8+可用于衡量機體免疫抑制程度。CD3+是成熟T細胞的標志,代表整個細胞亞群,CD4+CD25+是一種調節(jié)性T細胞,可抑制CD4+增殖,促進IL-10等細胞因子分泌釋放。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較治療前顯著改善,IVIG組改善幅度大于PLEX組,表明IVIG可顯著改善MG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增強細胞免疫功能??赡芘cIVIG治療可通過負反饋機制抑制機體漿細胞產生自身抗體抗體,干擾補體激活途徑,進而減少毒性細胞因子釋放,提升患者抵抗力有關。此外,IVIG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PLEX組,主要因為反復PLEX治療易導致患者外周靜脈通路不足,進而引起感染、血管痙攣等不良反應。但有關IVIG與PLEX治療MG效果的報道并不統(tǒng)一,文獻[14]研究表明,IVIG與PLEX治療MG具有同樣的療效。本研究發(fā)現(xiàn)IVIG治療MG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加有優(yōu)勢,可為臨床個體化選擇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但本研究受時間以及樣本數(shù)量限制,后續(xù)還需進一步進行長期研究觀察,納入更多樣本佐證結論。
綜上所述,IVIG治療MG療效顯著,與PLEX治療比較,治療有效性更好,可改善患者AchRAb水平以及T淋巴細胞亞群平衡,增強患者免疫功能,緩解重癥肌無力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不良反應較少,有利于疾病預后,可為臨床治療MG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