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鄭學均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yī)院骨傷科,重慶 墊江 408300)
功能性腹脹是胸腰椎骨折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常導致食欲不振、腹痛、煩躁、失眠等,甚至呼吸困難及下腔靜脈血栓形成等,尤其是保守治療的患者,因長期臥床導致腹脹進一步加重。我科用四逆散合四磨湯治療胸腰椎骨折后功能性腹脹效果較好,總結如下。
共177例,均為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科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保守治療),其中出現腹脹139例。男58例,女81例;年齡27~65歲,平均55.4歲;骨折類型均為壓縮性骨折,AO分型為A1 121例,A2 18例。
四逆散合四磨湯加減。藥用柴胡12g,白芍10g,枳殼10g,檳榔10g,黨參6g,烏藥10g,沉香1.5g,炙甘草6g。氣滯為主加厚樸、瓜蔞殼各10g行氣寬中,血虛為主加當歸、何首烏各10g養(yǎng)血潤腸,氣虛為主加黃芪10g,黨參加至10g補氣助推,陽虛加山茱萸10g、沉香加至3g升清泌濁,陰虛加生地、玄參10g增液行舟。每日1劑,煎水300mL,早中晚3次各服100mL。
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胸腰椎骨折患者大部分因為突發(fā)意外而受傷,患者生活狀態(tài)瞬間被改變,生活狀態(tài)由主動變?yōu)楸粍訉е鲁霈F焦慮、緊張、痛苦。應多與患者交流,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開導。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拋開憂慮,以積極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排便時應以屏風或床簾遮擋,消除患者尷尬心理。②重建排便反射:對排便方式進行指導、演示宣教,并發(fā)放相關資料。結合患者骨折前排便時間,盡量定時排便,有排氣感和便意時立即嘗試排便。③飲食護理:多吃富含纖維素、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雜糧,并多飲水,無心肺疾病者每日飲水量2000~2500mL。少食辛辣刺激、碳酸、高脂肪、高淀粉、低纖維食物,避免引起胃腸負荷加重導致便秘、腹脹。同時給予食療方,氣滯血瘀給予黃芪粥,脾胃虛弱者給予山藥粥。④腹部穴位按摩:指導患者每餐后30min對中脘、大橫、天樞等穴位按摩,每個穴位2min,然后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順時針按摩10min。
參照“思密達治療功能性腸脹氣的臨床研究”癥狀評定標準。主要癥狀(腹脹)根據癥狀輕重評分,0分為無癥狀或極輕,1分為癥狀明顯,2分為非常明顯、腹圍增加、但不影響工作,3分為極明顯、影響工作。次要癥狀如噯氣、腸鳴、排氣增多、腹痛,0分為小于等于1項癥狀,1分為2或3項癥狀,2分為大于等于4項癥狀。
參照尼莫地平療效評分法。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治愈:腹脹及其它癥狀消失,療效指數大于等于85%。顯效:腹脹明顯減輕,其余癥狀消失或減輕,療效指數60%~84%。有效:腹脹減輕,其余癥狀好轉,療效指數30%~59%。無效:腹脹及其它癥狀無改善者,療效指數小于30%。
治療3~12天,臨床治愈61例,顯效44例,有效8例,無效26例。總有效率約81.3%。
胸腰椎骨折出現腹脹是由于胃腸蠕動功能減慢甚至消失,導致上腹部或下腹部脹痛不適,發(fā)生率為40%~88%[1-2]。
中醫(yī)認為胸腰椎骨折導致腹脹多因創(chuàng)傷及情志等內外因素致氣機不利,通降失常,傳化失司。不通則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氣阻于中則脹。基本病機為氣滯血瘀、中焦失暢。治當破氣逐瘀,通滯暢中。四逆散出自《傷寒論》,有疏肝理脾、條暢三焦之效;四磨湯出自《重訂嚴氏濟生方》,有破滯降逆、補氣扶正之效。兩方配伍行氣而不傷氣,通降而不傷陰。
四逆散合四磨湯加減治療結合有針對性的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