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倩
(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天津 300240)
在翻譯領域中,文學翻譯難,譯詩更難。因為詩是文學文本中一種特殊的形式,其特殊性不僅表現(xiàn)在音韻、節(jié)奏等“外在可感的形式系統(tǒng)”,也存在于其意境、情志等“內(nèi)在理念的非形式系統(tǒng)”(劉宓慶, 2005)。經(jīng)典詩歌的翻譯很困難,詩歌動詞翻譯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首詩歌的翻譯質(zhì)量以及英語讀者對該詩歌的理解?!兜躯X雀樓》這首詩歌的翻譯版本較多,十九個譯本集中分析的文章幾乎沒有。
功能主義翻譯理論在對等理論的基礎上增添了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遵循目的原則、忠誠原則和連貫原則。翻譯是一項出于目的的交際活動,翻譯的技巧、策略和方法都圍繞目的而產(chǎn)生。譯文是“在目標語境中為目標目的和目標讀者而創(chuàng)立的文本”(Vermeer,Han.J.,1987)。即翻譯時一定要考慮譯文的目的、目的語讀者和目的語語境三個要素。每個譯者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每個譯者的思想方法、內(nèi)心活動也各不相同,因而在翻譯時,各自的目的也不一樣,都會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和目的進行翻譯。
詩歌翻譯不僅是簡單的字面翻譯,還涉及到文化傳播和意境傳遞。在翻譯中國的唐詩宋詞時,應把握好原則,但也不要一味迎合西方文化。
“盡”是“消失”、“沉沒”?!俺翛]”直譯是“sink”。在英語中,“mountain”和“sink”搭配不當,因此“sink”不合適。在19 種譯文中,使用頻率最多的是“glow”,發(fā)光發(fā)熱。原詩中所表達的意境是夕陽慢慢落山,而不是夕陽絢麗奪目,因而“glow”也不合適。真正做到意思符合原詩又意境相符的只有“cover”、“nestle”、“fade”、“rest”和“end”。“is gone”表現(xiàn)出夕陽已經(jīng)落山,而詩中太陽正在落山;“end”是“結(jié)束”,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太陽是一個神,永遠不可能結(jié)束,它的力量是無窮的;“cover”和“nestle”都表現(xiàn)出了山和夕陽的空間位置關系。山遮住了夕陽,但“cover”和“nestle”沒有體現(xiàn)出夕陽快要落山;“fade”這個詞主要描述出夕陽快要落山的景象,盡管沒有表現(xiàn)出和山的空間位置關系,但譯者Turner 運用介詞“along”和“fade”來搭配,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但這一景象是作者正在目睹的,夕陽正在西下,則“fade”應該變成“is fading”與原文的意境更為貼切。
“入”是流入、流去。在19 種譯文中,只有Turner 采取了直譯的方法,將“入”譯成“join”。但詩中,“join”則沒有反應出黃河水奔流不息的狀態(tài)。“drain”一詞雖表現(xiàn)水的動作的詞語,但是該詞通常描繪小水滴,與滔滔河水不符?!癵o”、“roll”、“speed”等詞均不能和水搭配,從英語語法上是不對的。“empty”有“空的”、“沒有的”的意思,這在中國傳統(tǒng)的觀念來講,是一個大忌。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它有繁衍不息之寓意。無論怎么流,也不會河水流空,因而絕對不能使用。“flow”是被選用最多的一個詞語,使用十次,有的用的是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大部分用的是一般現(xiàn)在時。“黃河入海流”是作者站在鸛雀樓上正看到的壯麗的景象,采取現(xiàn)在進行時才能表達原作者的意思。在眾多譯詞當中,“surge”這個詞正是“洶涌”之意,但需變成現(xiàn)在進行時“is surging”則能完整表達出詩人描繪的畫面,讓西方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欲窮千里目”表達的是作者想把千里之內(nèi)的風光盡收眼底的愿望?!案F”是“盡收”、“飽覽”。在已有的譯文中,很多譯者把詩句中的副詞“欲”譯為動詞,如“want”、“desire”這些理解均不正確。“acquire”、“widen”、“get”和“command”在英語中跟“風景”一詞在搭配上不符合邏輯。該句表達的是作者的一個愿望,既不表示結(jié)果,也不表示動作,詩人在登上鸛雀樓以后,發(fā)現(xiàn)風景很美,但是還想把千里之內(nèi)的風景盡收自己的眼底。在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來說,是“欣賞”、“享受”的意思,這也正和選取19 種譯文的大多數(shù)譯者所想的一樣,使用“enjoy”一詞。
如上節(jié)所講到的,“上”是“登上”的意思。在19種譯文中,“take”、“scale”、“come”和“have to be”等詞就翻譯的不妥?!皊tep”、“climb up”“go ”等都能表達“登上”之意,“climb up”可能更符合西方人的思維和詞組搭配習慣。只是在時態(tài)方面,由于和第三句是條件狀語從句的關系,因而需要使用一般將來時,即“will climb up”是比較適宜的譯法,如表1。
表1 《登鸛雀樓》19 種英譯本的動詞翻譯歸納表
通過分析《登鸛雀樓》19 種英譯本的動詞翻譯,可以看出詩歌的譯文既要正確無誤地表達原詩的意思,又要繪聲繪色地傳達原詩的意境。譯者明確翻譯目的之后,把握好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習慣和目的語的語境,將中國更多的膾炙人口的詩歌展現(xiàn)在西方讀者的面前,才能讓讀者在對等的環(huán)境下,走進中國詩人所勾勒的絕美意境。